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5-09-10 07:22黄哲汇
考试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学习兴趣

黄哲汇

摘 要: 创设情境引入数学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有效地创设数学情境引入,能够启发和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境引入 创设情境 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对于情境创设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利用以下方法进行数学情境创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习热情。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我们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价值。问题情境创设应紧密联系实际,一般以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关素材设置问题情境,力求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生活。

在讲授《函数》这一章时,创设了学生较熟悉的加油情境。在加油过程中,我们发现显示器上一些数量很有趣(边讲边画显示器的草图),如7.12元/升一动不动,而两个小窗格的数字却不停地跳动着,这两个数表示什么呢?(生答:一个是油量,一个是金额)为什么这两个量要一起跳动呢?(生答:因为进油时,油量会发生变化,油量变化了,金额就跟着改变了)从而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函数的概念,单价7.12元/升在加油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我们把它叫做“常量”,油量和金额会发生变化,所以把它们叫做“变量”,又因为油量先发生变化,金额才跟着变化,所以油量叫做“自变量”,金额叫做“因变量”,“因变量”也叫做“自变量的函数”,所以金额就是油量的函数。如果所加的油量设为x升,要付的金额为y元,那么y与x的关系如何表示?(生答:y=7.12x)这个式子叫做函数关系式,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油箱最多能装6升汽油,那么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生答:0

在传统教学中,对“函数”概念的引入,都是采用“直接告诉式”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函数的定义。这个定义冗长、抽象,学生难于理解。这节课创设加油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函数的相关知识。

二、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爱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将数学问题“蕴藏”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通过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游戏进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开心地合作,把抽象的数学趣味化,既激发了学习热情,又学习了知识,理解了概念,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提高了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在《可能性的大小》教学中,我让每个学习小组模拟现实情境做转盘游戏:课前将转盘分成大小不等的几个扇形,并分别涂上红、黄、绿、黑四种不同的颜色,它们分别表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谢谢参与,再在课堂上让各个小组动手做转盘的游戏,并对中奖结果作记录。游戏后,我问学生们:“你在转出结果之前,头脑里会想些什么?”学生们必然会说:“猜我会得什么奖?”“可能得什么奖?”我紧接着问:“有四种可能: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谢谢参与。每个奖次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不相同,圆心角越大,可能性越大。”……学生通过玩游戏,加深了对可能性的理解,充分感受到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一样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由事件发生的条件决定的,而不是运气的问题。这样的处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角色中思考问题

教学中,应巧妙地编制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使问题寓于其中,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愉快的旅途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学中乐,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静态的画面动态化,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形成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爱听故事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好听的故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故事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教学坐标系(平面)的过程中,可以先讲解数学家笛卡爾发明坐标系的过程,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爬过去把它捉住。笛卡尔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激发,数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多姿多彩的故事史,有数学家呕心沥血孜孜求索的故事;有闪耀广大劳动人民聪明与智慧的故事。

四、创设多媒体情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多媒体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这种教学情境既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视觉形象,又能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进入美的教学环境中,获得艺术与文化的熏陶。

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时,通过多媒体生动逼真地呈现“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并引导学生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像,再把整个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环节调整出来,以慢动作的方式展示出来,反复让学生观看,让学生各自用几何图像把它们表示出来,然后经过讨论、交流、归纳,师生互动,得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从而建立应有的数学模型。

这样的情境教学具有异常鲜明的形象性,使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很容易接受,让静止不动的图形活动起来,把单调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能使学生从主观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能主动地学习、思考。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可低估,如能运用自如,则教者、听者都会精神振奋,各自进入角色;如一开始别扭,势必出现教者口干舌燥,听者精神萎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创设情境,让课堂富有灵性,把数学溶于美妙有效的情境中,化问题为欣赏与挑战,将数学课堂教学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参考文献:

[1]赵永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初探[J].青海教育,2008(Z1).

[2]教育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伊红,钟旭天,陈士军.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问题设计为数学教学创新绽放精彩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