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日常用语中的战争隐喻

2015-09-10 03:45谢文英
考试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日常用语思维方式

谢文英

摘 要: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无处不在。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英汉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战争隐喻现象,并对产生这一隐喻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日常用语 战争隐喻 思维方式

隐喻的英语表达是“metaphor”,源于希腊语“metaphora”。这个词由两个词素组成:“meta”(意为carry)和“pherein”(意为carry)。从字面上看,“metaphor”就是“carrying across”,即“由此及彼”之意。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理解事物的方法,即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另一种事物。例如我们可以借助旅行来理解人生:He walked into a new job.可以说,隐喻在根本上是一种认知想象和思维方式,它在人类的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无处不在。例如:John is a sheep; This room is pigsty; Gold owns the man; sea of knowledge;He lives an empty life,等等。

在日常用语中存在着大量战争隐喻,即人们借助战争来理解另一种事物。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辩论是战争。在这个隐喻中,人们把辩论当做一种战争,因为在辩论中有正方和反方,双方就彼此的观点和立场发难,有输有赢,就像在战争中一样。例如:I know that your family hates your idea of moving to Arizona,but you should stick to your guns.It’s easier to buy a house there.在此句中,stick to your guns就是隐喻,意思是:hold your position in the fact of strong opposition.再如:He was defeated in the argument.这一句子中的隐喻存在一个基本隐喻,那就是argument is war。

生意是战争。人们经常说商场如战场,商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商场经营中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等,这些都是建立在“business is war.”这个基本隐喻基础之上的。在做生意时,交易双方既是合作关系,又是竞争关系,有竞争就有输赢。为了在竞争中占优势,就如同在战争中一样,就要了解对方的实力、对方的弱点等有利于自己的要素,同时要采取一些战略措施来挫败对方。

比赛是战争。 在各种比赛中,尤其是比较激烈的球类比赛中,有很多术语都属于战争隐喻。例如:war of attrition.消耗战,在战争中这是一种进攻策略,目的在于不断削弱敌人力量,以便最后战胜敌人。在比赛中指一方采取的不断削弱对方力量以便最终战胜对手的策略。拉锯战,在战争中指双方势均力敌,在比赛中用拉锯战来指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此外,还有 attacking midfielder攻击型前卫,defending midfielder防守型前卫,total football全攻全守,open football拉开的足球战术,off-side trap越位战术,wing play边锋战术,time wasting tactics拖延战术,offending攻击型等足球比赛的用语,都属于战争隐喻。再如: 某场比赛遭到失败时,就必定会说,某某遭遇了滑铁卢。历史上有一场著名的战役,即1815年,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法军惨败,随后,拿破仑以退位记述了其政治生涯。这里用滑铁卢比喻惨痛的失败。

关系是战争。在人类各种关系中,如国与国之间关系、朋友关系、爱情关系、婚姻关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也用战争隐喻来形容。例如:近年国内流行的电视剧《爱情保卫战》,《婚姻保卫战》等。在这些影片中,爱情婚姻关系被看做是可以被攻破或保卫的战斗堡垒。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比如:All is fair in love and war.In love,as in war,you can use whatever means/methods you desire to achieve your purpose.二战后,世界进入 “冷战”时代,这里也采用了战争隐喻手段,喻指国际关系的紧张。

人类认知活动的主要途径是寻找新事物与已知概念的关联性,因此对新事物的认识是建立在已知的概念基础之上的。在上述几个战争隐喻例子中,不管是在比赛中还是在生意场上等,不管是彼此合作还是竞争,双方之间的关系都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正是战争的一大显著特点,正是基于对战争双方输赢不确定性的基本认识,人们才创造了上述这些战争隐喻。在日常用语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还有很多类似的用法,正是这些隐喻用法,使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更深入和全面。分析和研究这些隐喻现象,对我们认识世界有很大的裨益。

参考文献:

[1]侯奕松.隐喻研究与英语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Kevin King.习语中的隐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日常用语思维方式
初窥美国文化——从日常用语谈起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语言对日常用语的影响
小学语文日常用语与文学题材的结合教学
浅析英语日常用语的教学策略
隐喻中窥见的中西方文化
多维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试分析英语日常用语的应用和文化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