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教学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2015-09-10 03:45陆铭中
考试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高中语文

陆铭中

摘 要: 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梳理探究”知识版块旨在梳理语文学习所接触的零散知识,并由点及面,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体验语文知识、汉语文化的神奇与瑰丽,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有着举足重轻的意义和影响。作者坚持以生为本、大胆革新的教改态度,在“梳理探究”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在增强趣味、联系生活、有效整合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梳理探究 教学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梳理探究”知识版块有效地将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紧密联系,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培养探究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在组织开展“梳理探究”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一边积极实践,一边总结经验,试图以教学得失为语文同仁提供前车之鉴。

一、增强趣味,调动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地理、千古八荒、时事科技等,本应流光溢彩、妙趣横生,无奈在应试制度的影响下,教师教法墨守成规、机械单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教版语文教材“梳理探究”版块设置的内容以传统文化、汉语知识为主,实施趣味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更关乎民族文化的传承、复兴,可谓任重而道远。教学必修1“奇妙的对联”时,笔者主要在以下方面凸显了趣味课堂的优越性。

(一)课堂导入趣味性。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千百年来流传着许许多多的趣闻逸事。课堂导入,笔者就从“杨升庵巧对县令”的典故开始说起,“千年古树为衣架,万里长江作澡盆”,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构建一节高效的教学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式趣味性。无论是对联常识、对联欣赏,还是对联作法、课外延伸,笔者都采取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学生结合教材,利用电子阅览室上网查询,将自己的学习体会整理成文本形式,在小组内展示交流,最后以小组展示、全班投票评选最佳的形式作结。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这种方式使得整节课都氤氲着快乐氛围。

(三)教学手段趣味性。课堂展示环节,在教师的协助下,有学生以“艺术字”的形式展示李清照的“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有以美术技法“卷轴”的形式展示“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装笋母怀儿”的,还有学生将“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对联欣赏以PPT形式进行展示,配以婉转低沉的音乐背景,将我们带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艺术世界。最令人叫绝的是,一名平时很少言语的学生将“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尸(东坡诗)”的对联典故制作成了惟妙惟肖的FLASH动画,博得了阵阵掌声,让人为之侧目。

当然,要构建趣味性的“梳理探究”语文课堂,对教师的语文素养有着极高的要求,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之余全力丰厚文化底蕴,提高艺术素养,这是日新月异的时代,还有不断深入的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的崭新课题。

二、联系生活,彰显语文学习的应用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彰显语文知识的应用性。的确,生活是语文知识的源泉,应用语文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灵动可爱、富有色彩。“梳理探究”知识版块的内容有汉字、成语、修辞、语言运用、影视文化等,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不仅可以强化课堂学习效果,更与课程改革的初衷不谋而合。在教学必修4“影视文化”时,笔者意识到高中生酷爱影视剧,追崇影视明星,深入生活开展学习活动,一定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查询资料,深入了解百年影视。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除了是“粗略了解百年电影的简况”的教学目标外,笔者更想引导部分学生走出假期里沉溺于影视剧中不可自拔的泥淖,让他们激情飞扬地涂抹青春的色彩。学生在借阅图书、浏览网页了解影视发展的过程中,深深地认识到影视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百年来影视人坚持不懈、卓绝进取的奋斗史。由此,影视带给学生们的将不再是消磨、颓废,更多的则是一种努力学习、披荆斩棘的催化剂。

(二)联系生活,畅谈中西影视文化。针对教材内容,笔者联系生活实际,设置了三个话题,引导学生畅谈中西影视文化:你最喜欢的好莱坞大片是什么,分析好莱坞大片能风靡全球的原因;阅读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结合张艺谋拍的电影《红高粱》,还有前段时间热播的周迅、朱亚文主演的电视剧《红高粱》,分析文学创作与影视形式不同的表现手段、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热播的清宫戏是在引导国人怀旧,还是反思,谈谈你的看法。由于紧密地契合了学生生活,他们在整理材料、梳理思路、升华想象的过程中显得从容不迫,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显示了现代高中学子不俗的认知能力。

课后,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将自己一些独特的认知与体验整理成了手抄报的形式,制作成了电子版,上传到了网络当中,与天涯海角的网友深入交流、探讨,尽显“梳理探究”知识版块的无穷魅力。

三、有效整合,强化探究学习的整体性

客观地讲,语文知识不像数理化那样有着严密的线性的知识序列,基于一篇课文的语文课堂,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盲目、凌乱而低效。一些教师有这样的感慨:如果不是高三最后阶段的复习,那么根本不知道这三年来到底都在教些什么。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语文学习的散乱与模糊,难怪语文学科几乎成为高中阶段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学科。基于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整合语文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版块,强化探究学习的整体性,保证语文学习的有效,至高效。在教学必修5“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等“梳理探究”的内容时,笔者就采取了与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单元相整合的策略,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文言词语与句式”与本册第二单元整合教学的具体做法简述一二,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梳理探究”与单元文章整合。不论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文言词语现象,还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文言句式,集中在一起大搞题海战术效果并不显著,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第二单元的几篇文章,从文章中寻找、理解、记忆这些文言常识,理论联系实际,效果显著。

(二)“梳理探究”与略读课文整合。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发现《逍遥游》、《陈情表》由于是略读课文,自己在学习时对有些“文言词语与句式”不求甚解,导致很多知识理解、掌握得不够深刻。在整合学习意识的驱使下,他们自主结合《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两篇文章进行了比较学习,从中获得了探究的快乐、成功的愉悦。

(三)“梳理探究”与选修课程整合。选修课程“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涉及很多文言文,学习起来更有深度和挑战性,将“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内容与这些内容结合起来,不仅有效强化了“梳理探究”知识学习的效果,还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选修课程的难度,可谓一举多得。

在这节课的影响下,不待教师建议,学生们自发地开始对“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等内容进行方方面面的整合学习,大大彰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意识到“梳理探究”知识版块绝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点缀与附庸,它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文化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大胆尝试、勇于实践既是“梳理探索”知识的核心与本真,更是语文教师教学改革的必经之径。为此,我们别无选择。

参考文献:

[1]郁学林.新课标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模块的教学尝试及思考——以探究“中国古代妇女的命运”为例[J].试题与研究,2014(2).

[2]王晓珍.高中语文“梳理探究”单元以学定教模式探究[J].语文天地,2014(8).

[3]何庆华.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J].中国科技教育,2012(10).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