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科学的综合

2015-09-10 03:45陈芳
考试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人文科学

陈芳

摘 要: 生活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语文,没有语文我们可能寸步难行,新时代对语文教师有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语文教师该如何教学: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

关键词: 人文科学 高尚人格 开放思想 全面能力 鲜明个性

汉语是我们的国语,可以说,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用到汉语,语文就是中学各学科中最具有人文性的学科。学好语文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毫不夸张地说,语文学不好,有时真的会寸步难行。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不能再像那些理科教学一样一板一眼,《新课程标准》中的主体精神要求语文教学由“技”向“道”转变,由注重教材向学生自主学习转变,从一种零思考状态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转变。

生活中既然处处存在语文,那么学语文的实质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语文教学中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不仅仅是符号系统,不仅仅是人们沟通的手段,更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因而语文教学既有它的优良传统,又有它的新时代气息,任何时代的语文教育都应该结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而,我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应着眼于使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开放的思想、全面的能力和鲜明的个性,这种教学应该是新时代的教育目的和教育需要。下面我就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

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核心,更是新时代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与当今社会某些理想沉沦、道德滑坡、精神颓废的现象,从正反两方面向语文教育提出更迫切的人格培养要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德修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品格,“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进取勇气,等等。总之,塑造高尚的人格,永远是语文教育的主旋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的先人一直把传道放在首位,可见一个人的人格自古以来就是最重要的。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重视人格塑造,而塑造学生人格的这一重担也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语文教师身上。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把人格教育渗透进去。我们始终要让学生记住:一个人不管是富裕还是贫穷,不管地位是高还是低,如果人格低下,那么大家都会唾弃你;如果人格高尚,那么不管你是得志还是失意,大家都会钦佩你。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有才能的人,但前提是有才能的人必须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如果一个人能力虽大,却只想着为自己谋福利,那么他能力越大,可能对社会的危害更大。

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进步。

二、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

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是21世纪令国家更繁荣、令国家更民主的现代化中国对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开放思想,应该具备的是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高屋建瓴的人文视野,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目光短浅、心灵封闭、观念保守、思想萎缩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更不可能是新世纪的脊梁。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容许学生对问题的不同意见的发表,允许学生对教师、教材大胆质疑和合理批判,并且教师应该以一种宽容和鼓励的态度和精神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和合理批判。

但现实如何呢?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但有些教师依然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课堂上满堂灌,不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除了学到一些死知识,用来应付考试外,什么都不会。语文教学本应是什么样子呢?我们翻翻《论语》,看看几千年前的孔子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很多时候我总感觉孔子与学生不是师生关系,而是朋友关系,他的教学很多是谈话式教学、议论式教学,允许他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有时在彼此辩论式的基础上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所以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世界天天在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固守已有的东西绝对会束缚我们前进的脚步,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国家民族的命运掌握在他们的手中。所以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我们要放下教师所谓的尊严,让学生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新思想。总之,不能因为我们,而阻碍他们思想的解放。

三、提高学生全面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全面的能力,即着眼于让学生将语文知识由教材上的训练转化为生活中的运用,并创造环境让其在交际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巩固语文综合素养。所谓全面能力,至少包含三方面:一是学生最终拥有的语文素养是完整和丰富的——既有语文逻辑上的知识,又有听说读写的技能;既有高雅的文学素养,又有实用的语文本领。二是学生能以“生活”为中心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能从生活中感悟语文,能利用生活提高语文素养,反过来,通过高素养的语文丰富生活。三是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作出合理推论或预测的能力;作文过程中立意的新颖正确独到、思维的辨证性逻辑性和深刻性等。需要强调的是,在学生的语文能力结构中,重点是创造能力——这是对束缚学生思想、扼杀学生创造欲望的传统语文教学的突破,也是新世纪人才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可以说,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可能用得到语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提高学生全面的能力。不要只让学生学到一些条条框框的死知识,更要让学生活学活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还要注意到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果学生有新的设想,那么我们一定要大大鼓励,千万不要做扼杀学生创造欲望的事。

四、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

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目中无人”的严重弊端,课堂成为教师图解课文的独立舞台,严重忽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我们这里强调发展学生鲜明个性,固然有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施教以培养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人才的意思,但更强调学校教育所培养出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在禀赋、兴趣、气质、情感、技能等方面具备与众不同的特性,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心灵世界和独具魅力的精神巨人,几千年前的孔子尚且懂得这个道理,新世纪的我们反倒不懂得吗?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具备高度的民主素养和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理智地控制和引导自己的心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即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完整的心灵世界,在语文教学中把学生视为与自己一起探求新知、追求真理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和朋友,使学生的个性、灵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张扬。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应有与别人不同的东西。我们可以把许多房子造成一个模样,但绝对不能把所有学生教成一个模样。大家想想,如果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样子,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有同样的思维,那我们的学生和行尸走肉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重视他们心灵的发展,在正确引导他们塑造高尚人格的前提下,允许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性,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充满活力,社会才会更好地向前发展,否则整个社会就会死气沉沉。

总之,要想在“三尺讲台”的人生舞台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想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要想在一辈子的教育事业中结出累累硕果,培育出满天下的桃李,要想赢得更多的鲜花和掌声,就应该在教育教学中有一个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导航,那就是——我们要努力做好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具有高尚的人格、开放的思想、全面的能力和鲜明的个性的人。

猜你喜欢
人文科学
21世纪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当语文学科遭遇算法时代
开放学术资源评价的新突破
探求教育真理的特征
对于世界语分布及数目的预测与分析
高校文科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医学类院校大学生人文教育欠缺的原因探析
在“实践”中研究人
浅谈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抓好四个渗透,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