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2015-09-10 03:45张伟丽
考试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明治维新日本历史

张伟丽

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通过对历史教学的不断反思、总结,我有以下体会。

一、通过引导,让学生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

我认为预习课文对历史学习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如果课前不预习,仅靠课堂上听讲,学习效果就会不佳。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要求学生就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经过预习,他们对下次上课要学习的内容已有一定的认知,有的学生对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上课时会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分析,这样就强化了听课效果,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比较分类的能力

历史知识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浩如烟海。历史教材中的事件人物、时间等都是有紧密关系的,是相互影响的,而且比较零散。如果不对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分类,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所谓比较,就是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同或异的思维方法。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分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比较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如国与国之间的横向比较,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日本进行明治维新、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纵向比较如日本的大化改新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可总结出日本发展如此快的原因。有比较相同点和比较异同点两种。比较相同点如中国近代经历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进行比较中国战败的原因。比较不同点如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在中国和日本处境相同的情况下中国失败而日本成功?分类在文化史和经济史上用得较多,如将宋元科技分为建筑、印刷、军事、医药等;将经济史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有将手工业分为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等,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三、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提炼知识要点的能力

面前历史中考是开卷考试,学生仅死记硬背知识点是不行的,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归纳、提炼知识要点的能力。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从材料中提炼知识要点的能力、分析探究能力和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等,都是在课堂学习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获得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通常给学生出示一些资料,如讲汉武帝大一统政治方面措施时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显示“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引导学生“此材料说明了什么”?这就是汉武帝面临的困惑,让学生给汉武帝出谋划策。如此不仅学生很轻松地学会,而且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四、培养新情境与所学历史知识相联系的能力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学以致用”是历史教学活的灵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将历史学科的重点知识与社会热点内容紧密结合。如2014年春我国有很多省市都出现雾霾天气,可让学生联想三次科技革命,分析出科技革命的危害之一是环境污染,再引导,学生又回答出能源耗竭的危害,继续提问在以后的科技发展过程中应怎样做,学生回答减轻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师在讲授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推陈出新,讲出时代感,与时俱进地创造新问题,找到新考点,更要培养学生注意身边发生的事件,新情境与所学历史知识相联系的能力。

五、中学历史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只有心中有了问题,才能引起思考,思维都是由问题产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历史中一些事件的未解之谜,或者有争议的地方设计各种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分组讨论。例如在学习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一课时提问:“ 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你有何看法?”学生自由结合分组,但学生只分成两组只站在世界和日本法西斯的立场,争辩不休。后来我启发学生全面看待问题,还应站在日本人民的立场。学生这才知道日本人民与日本法西斯不是一回事。有的时候讨论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可以纠正学生片面看问题的错误,让学生共同发展。这种互补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用创新的思维分析问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在讲授《明治维新》一课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而30年后的中国也进行了一场类似的改革戊戌变法,结果却截然相反。那么假如当时慈禧太后没有发动政变,你认为我们现在的中国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问题一出来,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学生怕回答错误都不敢回答。我鼓励学生大胆作答,无论对错都表扬肯定,学生的胆量大了。这样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加。这样的课堂通过教师问题的提出可以产生共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这对应对灵活开放的中考试题大有益处。

中学历史教学不是死记硬背,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能只抓眼前的分数,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使学生在博学多才的同时,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而不是百无一用的书呆子。总而言之,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探索。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通过反思、总结,有更多的收获。

猜你喜欢
明治维新日本历史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一百一十三) 日本明治维新
新历史
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以“明治维新”为例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