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尝试

2015-09-10 03:58沈亚青
考试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形式情境目标

沈亚青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双主协调,全效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文章围绕如何实施“双主模式”谈谈看法。

关键词: 双主模式 地理教学 三维目标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国家实施新课标与新课改,就为了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双主模式就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而尝试的一种教学模式。双主模式即“双主协调,全效教学”,即在师生平等的氛围中相互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学相长。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标要求,将“双主协调,全效教学”落到实处,笔者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认识。

1.研究学生,读懂学生,为“双主模式”做铺垫

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什么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可见读懂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是很重要的。要读懂学生,必须是多方面的。课前,读懂学生的基础即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需求、学习差异、学习障碍和学习思路;课中,读懂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有学生的精彩、疑难、情绪变化;课后,读懂学生的收获即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习得失和感受,形式上可以是小测试、课后聊天、全批作业、展示作品等。

2.认真撰写教学设计,突出“双主协调”

一些老师往往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教案与教学设计差不多。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实质是不同的。教案是教材意图和教师意图的体现,核心目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依据的一种纯粹的“教”案,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师在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1]。

2.1关注三维目标,并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习目标。首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准绳和归宿,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实施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三维目标的具体化,在课堂上要把三维目标融于统一的教学过程中。

其次,角色置换,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转变观念,要从教师立场转变为以生为本的立场。一是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使其符合学生的语言习惯和理解程度,成为学生可接受的学习目标;二是把教学目标融入学生具体的学习中,使之可操作[2]。

2.2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结构是指教师为了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对教学流程进行整体设计而形成的教学环节或步骤。要真正实施双主模式,就必须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要善于把教师置于“学”的一方来思考。面对这些内容学生会如何入手?学生思维会卡在哪里?如何向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思考方法?怎样安排教学程序让学生更能理解和接受?用什么方法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从地理学科特点出发,符合双主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有创设教学情境和探究活动两个环节。

首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生活情境、实验情境、故事情境、表演情境、多媒体情境等,这样将地理问题情境化,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地理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例如,在讲河流侵蚀地貌时,可以播放长江沿途与之相关景色的视频,边看边进行知识的讲解。

其次探究活动即探究问题。教师将相关的地理知识转化成地理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师生互动研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3基于学生差异下的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下,依据教学目的,基于教学内容,用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集体教学即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建立系统知识体系;但也有缺点,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双主模式”既能使班级授课制扬长避短,又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双主模式”课堂组织形式是基于学生差异下的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一是合作式课堂组织形式。合作式课堂组织形式是指主要利用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进行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是“自然分材教学”形式。“自然分材教学”是指教师让教学任务随学生差异自然分化并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3]。

三是探究式课堂组织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就是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即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探讨、研究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活动,进行学习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2.4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在“双主模式”中,教师约有20分钟教导与释疑,学生约有20分钟的学习活动,要预留弹化性的时间5分钟,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构建多元互动的课堂立体评价机制,共同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并不是教师评一味地简单地判断或褒奖,而是关注具体引导、点拨和启发。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不同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还要构建多元互动的课堂立体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1鼓励学生自评,在自评中认识自我,改进自我,突破自我。

4.2引导学生互评,共同发展。在引导学生互评中,教师要帮助学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做到正视自己、正视同学。

参考文献:

[1]张嘉玲.Word文档的图文混排.教学设计——昭通是我美丽的家.

[2]刘云生.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3]熊川武.自然教材1.

猜你喜欢
形式情境目标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