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情感对立的因素探究

2015-09-10 03:58彭伏生
考试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家庭因素

彭伏生

摘 要: 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对立可以说是最令老师头痛的,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已不符合时代要求,这就要求新时代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师生情感对立产生的因素,即家庭因素、学生自身因素、教师方面因素,师生情感对立因素找到了,可以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关键词: 师生情感对立 家庭因素 学生因素 教师因素

一直以来,总能听到有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越来越难教了,真可谓打不得、骂不得,甚至有时连说句重话都不行,而且偶尔还会碰到有些学生比教师还要“凶”,声音比教师还要大,气势比教师还要盛,更有甚者,竟然会把拳头挥向教师。

随着社会变革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已经不适合时代要求,教师不能再以传统观念看待现在的师生关系。要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对师生产生情感对立的原因加以分析,从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常说,教育学生不只是学校的责任,还是家庭的责任,因此师生产生情感对立的原因可从三大方面寻找,即家庭因素、学生自身因素、教师方面因素。只有这三方面都协调好了,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师生关系才能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下面,笔者从三方面阐述师生情感产生对立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有人这样说过:“学校教育如果离开了家庭教育,那学生可能就无法得到真正的教育。”家长是子女教育中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家庭教育不同有时会导致学生在校表现不同。归结起来,产生师生情感对立的家庭因素大致有以下情况:

1.独生子女综合征。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是“皇帝”,“公主”,很多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养成颐指气使的习惯,来到学校之后一下子无法改变,一不合自己心意,可能就和老师顶撞。

2.家长与学生缺乏沟通。

随着经济发展、竞争激烈,许多家长平时一直忙于工作、业务,根本没有时间陪孩子,只一味满足孩子提出的种种要求,更别说花时间教育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学生来到学校,遇到与老师发生摩擦时无所适从,听任自己的性子处理问题,结果越来越糟糕。

3.单亲孩子的叛逆。

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来说更容易与老师发生冲突。由于家庭婚姻问题,一些学生在心理上有很大不适应,或自卑,或自傲,或抑郁,或无所谓,等等。这些学生遇到与老师发生摩擦,反应比一般学生较强烈,难以排解。

4.家长的自身素养。

家长的自身素养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有些家长在家是权威,不与学生沟通,自己平时言语举止粗暴,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的性格就会出现异化扭曲,面对问题时,可能容易冲动粗暴,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二、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是师生情感对立的主体之一,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因此产生对立的因素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多注意学生动态,找到产生对立的相同点,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奠定基础。

一般来说,学生自身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对一切都无所谓。

有些学生平时非常不爱学习,没有太多责任感、羞耻心、同情心,对一切都抱无所谓态度。当他们违反校规校纪,老师批评他们时,他们可能会很随意地顶撞老师。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且自己可能根本不想读书,整天得过且过,没有太多集体荣誉感。对于违纪违规,即使明知自己错了,也强硬到底,坚决不会认错,令老师十分头痛。

2.自视过高,虚荣心过强。

有些成绩还不错的学生,有时自视过高,虚荣心过强,如果受到他瞧不起的教师的批评时可能会与老师顶撞。本来这部分学生在老师眼中是所谓的好生,但可能有时老师对这些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比较宽容,导致他们与某些老师顶撞。

3.不诚信,爱撒谎。

有些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导致师生情感对立。有些学生平时学习随随便便,等到考试时就偷看,有时还爱撒谎,当老师指出他们的错误时死也不承认,甚至再三狡辩,这种不诚信行为最容易引发师生情感对立。

4.没有自我控制能力,心理不成熟。

有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非常差,心理素质不够成熟稳定,非常容易和教师发生冲突。这部分学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心理素质极不稳定,当问题发生时,极容易情绪化,极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语言行为,导致与老师对立。

三、教师方面因素

产生师生情感对立,负主要责任的应是老师,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学生(哪怕是已成年的学生)毕竟年纪小,经历的事情不多,遇到问题时,处理不好是情有可原的。但传统观点是师生发生冲突,一般认为都是学生的错,其实不然,很多冲突实际上是老师造成的。有的时候老师要放下所谓的尊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大的方面来说,由于教师造成师生情感对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没有爱心,冷漠对待学生,更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每个教师都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应常与学生交流情感,多关心他们的生活情感,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更容易与学生产生对立,而且问题出现时更难处理好。

2.对待学生没有一视同仁,经常厚此薄彼。

有些教师对所谓的好生(成绩好,听话的学生)总是特别偏爱,提问总是围着那几个好生转,好生就算犯错了,也基本上不批评,甚至纵容。如果后进生不按自己的要求做,就可能会不留情面地批评,这样做极易引发学生的不满,不可避免地导致师生情感对立。

3.情绪化严重,经常将自身工作生活中的不快抑郁转嫁到学生身上。

教师不只是在教书,还有自己的生活,有些教师自己生活上遇到什么问题,总爱把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上,把不满不快转嫁到学生身上,这样是不可能不产生对立的,而且极容易引发大的矛盾。

4.不能平等对待学生,滥用教育方法,爱居高临下。

孔子说要因材施教,但当下有些教师放不下所谓的师道尊严,一遇到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动不动就爱训斥学生,也不管这种方法学生是否受得了。长此以往,师生关系可能一直很紧张,而且极难缓和。

5.动辄对学生施行体罚和变相体罚。

虽然法律一直明确规定老师绝对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但体罚现象还是常有发生,就算不是以前的打骂那种体罚,但也不适应时代要求。学生法律意识增强了,如果方法过头了,可能不仅是情感对立的问题,而有可能面临法律问题。

6.问题处理不妥,却顾及师道尊严不予改正,导致学生不满而引发冲突。

教师可能经常对学生说,犯错不要紧,但一定要知错就改。但是教师自身能否做到这一点呢?有些教师明知错了,但为了所谓的面子,放不下架子,导致错上加错,引发学生不满甚至产生冲突。

总之,产生师生情感对立的因素很多,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多加注意、多加分析,努力从家庭因素、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找到产生师生情感对立的源头,然后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切勿简单化、粗暴化处理问题。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矛盾是无处不在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而方法总比问题多。关键看老师如何运用智慧,妥善有序、平等公正地把矛盾问题处理好,从而化解因种种因素导致的师生情感对立的问题。

猜你喜欢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小学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初探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性
受教师欢迎的幼儿家庭因素研究
多子女家庭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影响个案研究
城乡困难家庭的求助网络及其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