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为首,探寻动态美术课堂

2015-09-10 03:58洪善玉
考试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美术课教学实践学习兴趣

洪善玉

摘 要: 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一方面是基于学科本身展示的多姿多彩的一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教师把控课堂时的精心设计安排,与其他学科的巧妙结合,以及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机智和创新,更能引导学生自觉进入预设的课堂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想学的兴趣。

关键词: 美术课 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

小学阶段的美术学科中包含的教学内容很丰富,具有比较深刻的人文内涵,而且除了本门学科的知识、创作技能内容外,还综合音乐、戏剧、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学科和其他学科,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学科。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下,美术学科对学生人格成长、智能提高、情感的陶冶具有重要价值,美术课堂重新被赋予价值和意义。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认识到要真正上好美术课,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的知识,必须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淡化学科界限,密切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培养学生多元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美术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施展才能、拓展思维、体现创造力、表达情感的主阵地呢?以小学中年级的《你好,朋友》这一课为例,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设想,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

一、课前搜集材料,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首先把中年级《你好,朋友》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学习电话机的制作和学习怎样与人交往。这课教学目标的实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基本运用通讯手段的能力。因此,布置学生课前采用访问形式向家人了解与远方朋友联系的方法,如传统写信,写明信片。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上网查找相关知识,了解运用现代通讯手段发电子邮件和网上聊天与人联系等方法。学生在搜集过程中不但巩固、复习已学计算机运用能力,还通过查找图书资料搜索到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识。

二、课始趣味导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为了激发学生能学习兴趣,想方设法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不知不觉投身到课堂内容中。在《你好,朋友》一课中,先出示纸杯制作的一对“话筒”,让学生猜一猜这样的话筒能像真的电话那样通话吗?学生笑了出来,大都认为“不能”。让两个跃跃欲试的学生尝试,结果发现是能传声的,传声效果还很清晰,顿时学生情绪高涨。这时,我在第二对学生尝试时提出了要求,请他们用平时打电话时的基本礼貌用语和对方进行简单问候交流。然后启发学生思考:除了用电话和朋友联系外,生活中还用到了哪些通讯方法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回答比较全面,把传统的写信、寄明信片甚至古代的飞鸽传信和现代的用互联网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都一一罗列了出来。为了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我把特意制作的明信片送给几个学生。在这个小小的互动环节中,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常识都运用了,知道了明信片的特点,了解了各种通讯手段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三、课内动态实践尝试,分享学习成长的乐趣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学生的动作技能、心智技能和情感品质都是通过活动形成的。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会完全理解。”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设计了多个环节让学生参与活动,不断尝试培养动手、协助能力,养成良好的制作习惯。

1.不断尝试,提高动手能力。主张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把学生的动觉、听觉、视觉全方位调动起来,优化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中制作的话筒既有共同步骤,又有装饰环节。先出示几个漂亮的话筒让学生观察探究,欣赏学习,了解绘画剪贴方式的各自特点,同时对照自己的喜好,确定装饰方式,接着动手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插入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鼓励学生发挥优势,也可以尝试自己不擅长的装饰方法当做一种挑战。在选择装饰内容时,让他们联系学过的《语文》课本中的故事和一些情节插图,把其中情景绘制或剪贴到话筒上进行装饰,边做边对情节加以想象,为后面“结识新朋友”环节中进行情节联想和讲述做铺垫,以便唤起同伴的共鸣。在制作话筒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一些疑问:在一定距离内这个话筒能清楚地听到对方说话,那么如果距离远了呢,还能听到吗?多少距离声音最清晰?这个话筒是通过什么传递声音的呢……类似疑问自然而然就和《科学》课中声音的传播这些内容联系起来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丰富的联想力,多门学科的知识自然结合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印证了李政道教授说的一句话: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谁也离不开谁。

2.互相协助,获取经验。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交流,较之竞争的交流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重要。同学之间的协助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手段。每个学生有长短,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寻求帮助时,协助能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能力选择一起制作、一起交流经验的同伴。融洽的氛围,舒展了他们的心灵,活络了他们的手脚,更重要的是,真切体会到《品德与社会》课中传达出来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意思,这比生硬的说教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互相欣赏的语言、表情中得到被认同的满足感,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3.沟通交流,共同进步。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欣赏和尊重,重视自己的存在。在现代社会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理解和欣赏别人,与人愉快交往、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环节中设计的是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话筒,去“五大洲”结识“新朋友”,用自己真诚的心和礼貌用语打动别人,让他们愿意成为朋友。当双方同意后就把话筒上的线系在一起,开始语言交流。同学们一个个睁大眼睛,开始了结交新朋友的过程。教师结合小学《语文》、《品德有社会》等学科上教人如何礼貌待人等内容进行实际指导。在这样欢快、新奇的环境中重温学科中所学的与人交往的情节一定会让学生有真切感,真正懂得如何与人交朋友。这样的交往借助“话筒”这个小小道具让一个个原本安静的、害羞的,抑或孤僻的面容变得鲜活起来。这样的美术实践活动更能达到让艺术生活化的目的。

四、课后延伸拓展,巩固深入探究的欲望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就决定了美术课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而是向生活各个角落延伸拓展。一个活动的结束不代表一个事件的结束,往往会让学生在课余留下许多思考和进一步探究欲望。课后,就有学生问:老师,这个话筒能不能把3个、4个人连起来通话呢?如果把棉线换成金属线,那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我想,在这堂课中学生学到的、了解的一定不是单纯的课本内容,而是和自然学科内容交相渗透,和他们的生活紧密融合。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到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不单单是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多的是需要灵动联系生活经验,融会贯通地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实践创作的一门学科。它在课堂中打破学科界限(或者淡化学科界限),调动一切因素并渗透于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创新、成长。很多问题有待思考和探索,如如何克服教学中与其他学科结合内容的随意性,力求针对有效;怎样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确保知识的正确、高效;怎样更好地指导学生把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加以运用,拓宽学生的创造思维,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教师在今后教学中更需要提高素养,拓宽知识面,寻求与其他学科老师之间更多的合作,智慧、灵动地把握课堂,把多门学科内容加以整合,为“我”所用。真正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人,自觉主动地学习、反思、成长。

猜你喜欢
美术课教学实践学习兴趣
美术课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怎样让美术课更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