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练习巧设计

2015-09-17 11:56施永辉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奇数习题体积

施永辉

大家都知道小学数学需要反复训练,但是机械重复的习题练习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便会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数学课堂也逐渐变得更加开放,习题设置也更加灵活,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题目也越来越多。然而很多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按照新理念,但到习题练习的时候,仍然是按照课后的要求机械训练;衡量学生优差的标准仍然是做题的正确率。数学习题练习的巧妙设计,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

一、结合实际设题,激发学生兴趣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才是“真”问题,只有多从“真”问题出发,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活动情境中,使我们的教学走向宽广。结合实际设计问题,需要我们从生活中收集素材,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培养起“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大胆地利用我们学习的知识来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提出问题,并谋求解决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知识。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对称、平移和旋转》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来发现其中涉及的对称、平移和旋转。视频中小明推开快餐店的门,看见时钟指针指在11:30上,他径直走到柜台前点了餐后,坐在靠窗桌边的转椅上,看着外边的一幢幢大楼和大街上行驶的小汽车,用完餐后乘电梯到了十楼的健身房运动了一会儿。看完视频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所看到的对称、平移和旋转,并不断补充,真正将知识融入到解决问题中。

教师就应这样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场景,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地想到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培养起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现象的习惯。

二、挖掘习题内涵,激活学生思维

课本上的习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面向的是所有学生,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还要挖掘其内涵,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挖掘习题内涵的同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训练技能,还能够领悟到其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最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细胞,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与发展。

如在处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一》整理与练习时,其中第8题给出:a、b、c表示3个自然数,任意写出三组这样的数,并求出各组数的和,你有什么发现?如果3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x,你能列方程求出这三个数吗?如果5个连续奇数的和是55,中间的数是n,你能列方程求出n的值吗?这道练习题学生完成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仅仅完成还是不够的,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先让你任意写出几组数来观察?为什么设中间的数为x,而不是第一个?三个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或连续偶数的和有可能是130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与讨论,发现整个题目体现出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设中间的数为x是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就可以得出三个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或连续偶数的和是3的倍数,所以不可能是130。

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由具体的题目把握了其中的内涵,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由特殊到一般地把握了三个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或连续偶数的和的本质,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领会了方程的思想。

三、设计多种形式,培养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和作业设计时只注重了学生的书面表达形式,殊不知实践作业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去做一做、画一画比单纯的计算更有效果。学生在完成实践作业时充分调动了手、脑、口,使作业的完成更加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明白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知识的应用也就有了更全面的掌握。

如教学六年级《测量物体的体积》时,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份实践作业《生活中的物体体积》,让学生观察、测量、计算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体积,来感受体积在生活中的作用。在作业展示时,有的同学测量了储物箱的体积,得出可以盛多少米;有的同学测量了饮水桶的体积,得出大约可以盛多少水;有的同学测量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西葫芦的体积,并简单进行了演示,得到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还有的同学发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质量不相同,对于这一发现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表扬他是“善于发现的小天才”。

由此可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发现、整理总结,可以激励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大胆地发现与想象,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在不断的成功收获中激发起更强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总之,设计科学有效的练习,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除了常规的书面作业外,我们还要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领悟思想、积累经验。练习巧设计,数学更精彩,教学也才能更有效。?

猜你喜欢
奇数习题体积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奇数凑20
抓住习题深探索
奇数与偶数
关于奇数阶二元子集的分离序列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谁的体积大
奇偶性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