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答题指导

2015-09-18 17:21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礼花答题考查

《现代文阅读分类复习特辑》答题指导记叙类文章阅读

《叶嘉莹:一个人的阁楼》阅读 1.这段话运用了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刻画了叶先生吟诵古诗词时的投入、忘我、陶醉的形象,表现了她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理解人物描写手法的作用,要注意从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表达的人物心理和感情等角度理解,根据具体情况作答。) 2.因为叶先生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感受,怕这么美的东西白白地消失了。她想尽自己一份力,做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播者,希望引领人们在商业化的时代回归精神高地,呼吸纯净的空气。(答此类题,应先从文章中找出相关内容,再看从上下文中能否找到答案。) 3.示例:①生活简单朴素,对物质要求极低;(②做学问勤奋、认真,一丝不苟;③热爱中国传统文化;④敬业、文明、儒雅。(答出三点即可。此题考查学生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要简洁、准确。) 4.示例:①叶嘉莹的工作室很小,只容她一人;②叶嘉莹专心于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以一己之力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其“一个人”的执着和坚守;③表现叶嘉莹耐得住寂寞、冷清的生活,潜心于学问的精神;④表达对叶嘉莹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化、推广中国古典文化的敬佩之情。(答出三点即可。答此类题,一要分析题目表层的意义,二要联系文章具体内容,体会题目的深层含义。)

《轻舟一叶梦中来》阅读 1.内容上,讲述了一个老师引领“我”渡海并安慰、教导“我”的梦境,抒发了对老师的思念、感激之情;结构上,引出对启蒙老师的回忆。 2.色·道尔基是一个热爱教学工作,对学生慈爱、要求严格,对家人无限关爱的人。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教孩子们识字,可见他热爱教学工作;学生背课文三次卡壳,就要挨板子,可见他对学生要求严格;离开家乡的时候,他哭了,摸了摸“我”的头,说明他热爱学生;师母的长发由他来梳理,岳父和女儿遇难后,他头发全白,人变瘦,最后远走他乡,可见他对家人的爱。(除对文中人物特点进行概括外,还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遥远”,指时间久远;“清晰”,指关于启蒙恩师的记忆深刻且清楚。“遥远且清晰”表达了作者对恩师难忘、思念、感激的感情。 4.结构上,师生的话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由回忆老师的问话,引出对老师的怀念,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作者结尾的回答,既是对老师的承诺,又强调了对老师的爱。(此题考查的是对首尾呼应这种写作手法的理解。答题时,要先明确答出具体的写作手法,再结合具体内容阐述该写作手法的作用。)

5.表达了“我”对老师依依不舍的感情。

《礼花三章》阅读 1.一方面表达了“我”和小伙伴们兴奋、惊喜的心情,另一方面从侧面表现了礼花的奇异和美丽。 2.起过渡作用。为下文写买礼花等做铺垫(或:引出下文买礼花等情节)。 3.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清幽、寂静的气氛,烘托了我们一家人在美国放礼花时舒畅、愉悦的心情,为下文放礼花等情节做铺垫。(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4.“那种感觉”指的是,那位英国人以送礼花的方式参与庆祝中国的国庆节,“我”因自己和自己的国家受到尊重和友善对待,而觉得自豪、愉快和温暖。(关键要注意到那位英国人在中国国庆节给“我”送礼花的行为,不仅表达了对“我”的尊重和友善,还表达了对中国的尊重和友善。) 5.第一部分记述“我”小时候在北京过国庆节时看礼花;第二部分记述“我”1968年在北大荒过国庆节,冒雪去买礼花,晚上燃放礼花;第三部分记述“我”在美国过国庆节,燃放礼花庆祝,一位英国籍邻居送礼花助兴。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注意全文三个部分是围绕爱国之情这个核心来写的) 6.作者是以国庆节的礼花为线索来写的,用这个线索把三个部分串联在一起。(仅答“礼花”不准确)

《老家门前的杨桃树》阅读 1.一是突出了杨桃花之美,抒发了作者对杨桃树的喜爱、赞美之情;二是先写开花再写结果,符合事物发展的顺序。 2.在杨桃树下看花,喝花瓣粥;爬树摘果子;吃果子。 3.作者认为杨桃树枯萎是因为村里人家一户一户地往城镇搬迂,冷落、忽视了杨桃树。这样写表达了作者对杨桃树的惋惜、对疏远家乡的愧疚,也表达了对忙碌、浮躁的现代生活的反思。(答此类题,应先找到相关段落,再联系文章主旨作答。) 4.结构上照应文章开篇段,强调杨桃树象征老家:内容上抒发了对老家的怀念、担忧之情。(分析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考虑,根据情况作答。)

说明类文章阅读

《为何会发生群体性灾难事故?》阅读 1.介绍影响较大的两起群体性灾难事故,引出下文及说明对象“群体性灾难事故中的恐慌”;同时,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科学分析事故以避免悲剧的重要性。(此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段作用的理解。谈开头段落的作用,一般可从结构和内容等角度作答。) 2.不能。第一,第②段与第③、④、⑤段是总分关系,第②段相关内容与第③、④、⑤段之间具有按顺序对应关系。第二,第③、④、⑤段第一句话中分别有“最常见”“常见”“较为常见”的表述,由此可见,这三段是按照内容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排列的。(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结构和说明顺序的理解) 3.不能。“通常”是“一般”“平常”的意思,表明群体性灾难事故中的恐慌按照恐慌类型,大多数情况下分为三大类,但也有一些例外,如果去掉,就表明群体性灾难事故中的恐慌按照恐慌类型分只有这三类,不符合实际情况,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特点的理解。考查的词语多数是表示程度、数量、范围或性质的词语,答题时应先指出该词语可否删去,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有无该词语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 4.事件中人们正确的做法:一、几个年轻人号召大家一起呼喊:“后退!后退!”;二、台阶上端的人群察觉到了下面的危险,人流涌动的趋势开始减慢并停止。

《刷脸。你敢吗?》阅读 1.①将人脸扫描与指纹数据相配合,增强识别精度;②通过对生物模板的脱敏和加密,来保护用户的生物特征;③针针对从采集设备到服务终端每一个支付环节的不同攻击,专家都有有效招数来阻击风险。(答这类题,通常只需要在题干的统摄下,筛选文章中的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 2.指的是“如果将人脸作为支付密码,万一在支付过程中人脸数据被黑客截走,需要‘挂失现在的模样。换一张脸才行”的想法。 3.“模糊保管箱”是指用户使用自己的生物特征,对服务商预先分配的一组密钥进行解锁,然后传输给服务商进行身份验证完成支付的一种生物模板加密的保护方式。(答题时,第一,要搞清“模糊保管箱”的本质特征;第二,要明确它的属概念,即“生物模板加密的保护方式”;第三,注意下定义必须采用“××是××”的句式。) 4.①点明说明对象——“刷脸”,即人脸支付系统;②仿照“刷卡”的构词方式,把新兴的人脸识别、支付技术形象生动地称为“刷脸”,设置悬念,新颖有趣,吸引读者阅读。(答此题应落脚在“刷脸”这个词上。说明文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点出说明对象;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或作用;新颖、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等。)endprint

《鲸落,深海中的温柔孤岛》阅读 1.孤岛,本来指离大陆很远,周围没有其他岛屿的岛;绿洲,本来指荒漠中植物生长良好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鲸落,形象生动地突出了鲸落的庞大,以及供海底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答此题既要答词语的本义,又要答其在文中的引申义、比喻义。) 2.过渡,承上启下,从写鲸落对大号食腐者和小型生物的重要意义,过渡到写鲸落对海底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意义。 3.做比较。将现存的鲸落数量与从前的做比较,强调了鲸类数量已经减少到十分危急的程度。 4.示例:同意。鲸落点亮了深海独特的生态系统。它先后供40多种大号食腐者、20多种多毛类和甲壳类小型生物,以及上百种无脊椎动物生存和繁衍。如果没有鲸落,深海大量生命将消亡或者改变生存方式。因此,我们要保护日益稀少的鲸鱼,维护深海生态平衡。(围绕鲸落对深海生态系统的影响概括相关内容)

议论类文章阅读

《“沉没成本”的陷阱》阅读 1.小心“沉没成本”的陷阱。(或:跳出“沉没成本”的陷阱,才能选择更好的未来。)(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论点的能力。答案必须用肯定句表述。) 2.①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本文要谈论的话题:③作为作者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的行文思路、特殊段落和论据作用的理解。解答时要从写作思路、表达主旨等方面多角度、多层面思考。) 3.C 4.用问句形式分析前面所举的事例,启发读者思考,论证“被‘沉没成本套住,不愿意改变现状,白白丢掉很多机会”的观点。(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过程的理解,即理解作者如何运用论据论证论点。) 5.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跳出‘沉没成本的陷阱,才能选择更好的未来”的论点。

《酒精消毒的启示》阅读 1.渴望成功本身并没有错,但丧失正常心态而走入揠苗助长的极端,愿望必然会变成梦魇。(此题本身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可能在审题时出问题——理解成表达自己得到的启示。) 2.角度不同:第③段借少年欲快速学成剑术这个反面材料,从反面说明欲速则不达的道理;第⑤段列举的事例都是正面材料,用司马迁、李时珍、曹雪芹、贝多芬这四个成功人士的例子,从正面阐明成功源于持之以恒、艰苦卓绝的付出。正、反面材料对比,增强了说服力。

方式不同:第③段属于单一材料;第⑤段属于组合材料。 性质不同:第③段是传说故事;第⑤段属于历史事实。(此类题是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论据类型及作用的理解。在回答时,最好说出使用了什么论据、论证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表达效果等) 3.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4.运用排比手法。将急功近利行为造成的文化弊端、对文化建设的危害的严重性,形象地表述了出来。(一般来说,要求评析的句子大都具有明显的特色,要注意品析其特色,并结合语境揭示其表达效果及蕴含的意思。)

《最美的姿态》阅读 1.阅读的人:不仅注重肉体的成长,而且注重精神修炼。不阅读的人:只满足于物质的丰富和物质享受的快乐。 2.A句用象征的手法表明:阅读的人和不阅读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状态。前者的生活和人生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希望;后者的生活和人生单调乏味、沉闷死寂,缺乏生机和活力。 B句用比喻的手法揭示了读书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影响:丰富经验、增长见识。(这道语言品析题,要求品析句子所表达的观点,答题时一方面要注意从修辞的角度考虑,另一方面要结合文章理解。) 3.①丰富精神并使人获得精神的愉悦;②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③养成高贵的气质。(答这类概括文章内容的题,需要分点概括,做到要点分明。)

《语文游戏厅》答题指导

诗词里的雪 1.G 2.D 3.H 4.B 5.F 6.E 7.C 8.A

多变的朋友称谓 1.莫逆之交 2.刎颈之交 3.竹马之交 4.肺腑之交5.金石之交 6.车笠之交 7.金兰之交

《2014年湖南娄底市中考文学作品阅读题》答题指导

1.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②渲染了清冷的气氛;③写出了阿斌行走山路的艰难;④为下文写阿斌家里的不幸埋下伏笔。(3分,答出三点即可。) 2.动作描写(1分);写出了男孩儿挣脱阿斌的迅捷(1分),体现了他对阿斌有很强的戒备心理(1分)。(共3分) 3.良心未泯(1分)、勇于承担(1分)。(共2分) 4.“月光手帕”是指月光透过树隙洒在地面上铺成的一片片巴掌大的光斑(1分)。“月光手帕”是母亲善良、坚忍、敢于担当的象征,是家人期盼、坚信阿斌能悔过自新的象征,是阿斌良心发现、主动自首的象征(2分,答出两点即可)。(共3分) 5.①内容:阿斌因打架伤人犯罪而选择逃跑,给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1分);阿斌又因家人对他的期盼与信任而选择了主动自首(1分)。②(启示从犯错与认错、逃避与承担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endprint

猜你喜欢
礼花答题考查
礼花
小兔礼花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邀你来答题
亡命鸡礼花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