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5-09-24 01:56邢凤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9期
关键词:别字字义错别字

邢凤

一、错别字界定

错别字是在汉字书写和运用中经常出现的错字和别字的合称。关于如何认定错别字,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中是这样界定的:错字,指写得不成字,规范字典中查不到的字。如“含”的“今”写成“令”、“纸”的“氏”写成了“氐”。别字,又叫“白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如把“拔草”写成了“拔草”,把“即使”写成了“既使”。错别字也可以简称错字,因为写“别”的也是写错的,通常所说的写错字也包括别字在内。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错别字的成因

笔者选取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王岗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一次作文进行文本调查,对其中的226个错别字进行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错字率是39.38%,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别字率是60.62%,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别字率远远高于错字率。

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错别字进行调查分析,结合教育实习的经验,以及对小学一线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小学高年级学生错别字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汉字本身的原因

汉字不仅繁多,而且每一个汉字都有属于自己的音、形、义,有的字与字之间没有字音与字义的联系,但字形相近,如:“代”与“伐”;有的字义之间相互关联,难以区别,如:“肥”与“肌”;有的字音相同,用法不同,如“幕”与“墓”。这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汉字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识字量增大而对用法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别字。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

高年级的小学生认知水平可能比低年级的学生相对较高,但还没有达到能够精细分析的阶段,观察还不够仔细,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此时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复杂汉字的学习是有一定困难的。

(三)教师教学的原因

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同音字,稍不留神,就容易写错,然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依旧较强,如果教师不带领同学们进行比较分析,他们很难自己辨别。如“竟”和“竞”,这两个字属于形近字,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错误率比较高,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共同比较,既可以让学自己发现辨别的方法,也可以老师根据音、形、义来帮助学生比较。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社会就是一个大的语文课堂,而在社会这个大的语文课堂中,有些广告利用改编成语来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如“步步为赢”等,不规范的网络用语更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小学高年级学生错别字的出现。

三、解决小学高年级学生错别字现象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汉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小学生升入高年级后,识字量快速增加,词语较之中、低年级更为丰富,而且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但他们不具有对汉字系统归纳的能力。而汉字有形近字、同音字等特殊汉字,识字量增加的同时对汉字的字义、用法往往又不甚了解,大量的别字也就因此产生了。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把一类的单词做成一个专题,当我们面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这种情况时,我们也可以把英语教学的方法,有机融入到小学高年级的识字教学之中。汉字中有许多字拥有相同或相近的偏旁部首,而这些字的部首我们可以借助字义或造字法的理论来辨别。例如:“礻”与“衤”,礻字旁的字包括礼、祁、社、神、福等字,衣补旁的字包括衬、衫、衩、裤、袍等字。我们首先要借助字义,让学生明白礻字旁的字与祭祀、祈祷有关,那么这些字中有祭祀、祈祷的含义的是礻字旁,而衣补旁的字和衣服有关。

(二)识字教学应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

小学生升入高年级,识字难度逐渐增加,逐渐复杂的汉字比之前的独体字更容易遗忘,所以,小学高年级的识字教学更要遵循这种遗忘规律,制定好复习计划,减少因遗忘所造成的错别字。在小学高年级的识字教学中,使用频率低而又结构复杂的汉字特别多。教师可以增设针对这些字的练习机会,增加使用频率,减少学生的错别字。例如娜、鼎、潺等字,结构十分复杂,而相对于其它字来说不太常用,教师就可以在练习中增加对这几个字的考查,人为地增加练习次数,减少遗忘。

(三)各个环节中渗透识字教学

到了小学高年级,识字教学已经到达了巩固应用阶段,在时间分配上也无法过多地单独进行识字教学,所以教师再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在背诵、作文、习题等各个环节中渗入识字教学,在单独讲到需要会写的字时,也可以特殊强调,加深印象。

(四)教师应融识字教学于阅读教学之中

语文课程到了小学高年级,就会出现矛盾:识字教学讲得多、讲得细,识字写字效果会好一些,但会耽误阅读教学的时间;识字教学讲得少、讲得快,识字效果较差,会影响习作的成绩,但会余出足够的时间开展阅读教学。对此,教师可以把小学高年级的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融合。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教师可以把课文当作一个大的识字教学语境,把要认识、要书写的字当作这个大教学语境中的重点。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直接学习本课课文,遇到生字生词时,先弄清字音、字义,理解了字音、字义继而就能够理清课文大意,然后,再把生字从词中提取出来,示范书写。把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相融合,既可以通过理解生词来疏通课文,又可以在课文中熟练对生字的使用,可谓一举两得。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识字竞赛活动

贪玩好胜是孩子的天性,小学高年级学生比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对游戏活动更加向往。教师应该利用这种天性,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识字竞赛活动,争取能让孩子在“玩”中学。利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得班级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辨别了汉字。

哈尔滨学院科研项目“小学高年级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HXS20141117)

(作者单位:哈尔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别字字义错别字
诗嘲错别字
错别字的自述
“啸”的历史与字义变迁
《兰亭集序》中的“错别字”
《兰亭集序》里别字多
查字典如何选择字义
我与错别字
一把破扇引发的“憾”与“撼”
初恋
《孙子·计篇》字义探微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