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5-09-24 01:57林爽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9期
关键词:词句读书班级

林爽

要问孩子们在学习上最不愿意做的是什么?十个有九个孩子的回答是——写作文!对于他们来说,一提到写作文,头就疼。为什么?无话可说!但有的学生从小到大作文一直很优秀。究其原因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小就喜欢阅读,书“读”得多了,“写”自然也就不成问题了。由此可见,阅读是多么的重要,阅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阅读习惯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做起。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小学生对某项事物的关注时间很短,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进行引导。首先,班级里要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学生把自己喜欢读的书带来放到班级的图书角里,他们互换图书,这样既补充了班级图书的不足,又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读书之后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积累下来,跟读过这本书的同学去交流,也可以把不懂的词句画下来去请教别人。其次,不定时的召开读书会。学生们比一比谁积累的词句多,谁的感受多,谁的阅读量大。在学校每周的美文诵读时间里,我会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文章带来,跟老师同学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老师也会经常有目的地推荐好书让同学们看,向他们渗透一些省时高效的阅读方法,促进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开展。从而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只要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渐渐就会主动去阅读,眼界会越来越开阔,知识面会不断的拓宽,阅读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二、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这样就需要改变我们传统的“老师总是对学生不放心,总想让学生跟着自己走”的教学观念。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老师过多的约束往往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甚至抹杀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阅读,这样学生才能读得高兴,读得投入,对文章理解得才会更透彻,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以他们为阅读的主体,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当下,学校特别提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阅读时,我们也应利用好这种学习方式,在小组内展开阅读,及时沟通彼此的收获和困惑,取长补短,提高阅读效率。

三、正确引导,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小学生的阅读,要想取得好的阅读效果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阅读。首先,是“精读”这种方法。精读就是仔仔细细地逐字逐句地阅读,将所读的内容理解清楚,这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告诉学生精读的时候一定要分出一些精力进行思考,弄清楚所读段落含义,所读的故事讲述的内容是什么,或者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没有思考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所读的内容。精读,不仅要读懂书中的内容,还要明白内容上“主干”和“枝叶”的关系,精读的时候,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读“主干”上,“枝叶”的阅读可以粗略一些。精读需要体会语言的精妙,读懂文章之外的含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后,学生就不会盲目地去读,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其次,为了拓展孩子的知识面,速读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大量地获取文字信息,如果无论什么都一字一句的去斟酌,那样会降低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教师应根据需要指导学生调整阅读速度,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再次,还要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不要总是局限于课内阅读,要开拓他们的视野,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安徒生的其他作品,让他们感受童话的魅力,体会阅读的乐趣。最后,阅读时也要做好相应的阅读笔记,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我们应该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背诵好的段落也不失为另一种好的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想象力及写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但对它的培养也不是一挥而就的事情。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词句读书班级
班级“四小怪”
我爱读书
不称心的新班级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