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教学过程中的补充

2015-09-25 04:50高玲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9期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

【摘要】在全国轰轰烈烈地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在内蒙古牧区进行了发展畜牧业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内蒙古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有多种原因的。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 畜牧业 社会主义改造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41-02

内蒙古牧区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符合内蒙古地区实际情况的声势浩大的运动。究其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畜牧业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一)畜牧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毛泽东主席就曾说:“没有畜牧业的经济,是一种不完全的国民经济。”这是毛主席看到了畜牧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而发的感慨。朱德副主席也曾说过在广义的农业部门中,除了粮食生产以外,畜牧业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畜牧业之所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于从事农业生产时,畜牧业可以提供牲畜作为劳动力参与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去;在从事工业生产时,畜牧业可以提供一些工业发展所需的生产资料,如皮毛等;当然畜牧业和大众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它可以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肉食、奶等生活资料。

(二)畜牧业在内蒙古牧区占特殊重要地位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其人民特别是牧区的牧民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经营畜牧业经济是内蒙古牧区牧民自古以来就擅长的生产劳动,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因此,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牧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影响着牧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甚至也影响着整个内蒙古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内蒙古牧区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原因

在牧区个体的、分散的、落后的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发展大规模的社会化生产,相反还会阻碍大规模的社会化生产,这是进行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原因。

1947年我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之初为了发展牧区畜牧业经济而实行了民主改革。虽然民主改革对内蒙古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经过民主改革后的内蒙古牧区依然存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牧民经济、牧主经济以及召庙经济。对于这种个体、分散的私有制经济的弊端,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农业大量增产的要求和小农经济分散私有、农业技术的落后之间存在着矛盾。同时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同志也指出:“畜牧业与农业同样,均属于落后的、分散的、个体的经济范畴,故有同一性,决定了它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由此可以看出,个体、分散的私有制的存在不利于实行合理的劳动分工,无力购买先进工具,从而难以抗拒自然灾害和保证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为了畜牧业经济有长足发展动力,就必须破除束缚经济发展的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的旧生产关系。一场全面地改造社会经济结构的斗争是势在必行的了。

三、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稳定政局、巩固政治统治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状况决定政治统治秩序,因而对内蒙古牧区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内蒙古自治区是地处我国北部边疆的少数民族蒙古族的聚居区,其在历史上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中原地区较为落后,而且中央政府对内蒙古地区的政治统治也较为松散,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强对内蒙古牧区的政治统治,有效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就需要发展牧区经济,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而当时牧区分散的、个体的畜牧业经营方式不利于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党和自治区政府在领导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在牧区进行了发展畜牧业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综上所述,畜牧业经济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和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牧区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发展牧业生产、改变牧区面貌,推动全国国民经济和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顺着农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潮而进行一场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烏兰夫革命史料编研室:《乌兰夫论牧区工作》,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郭德宏、冯成略:《丰碑:中国共产八十年奋斗与辉煌》内蒙古卷,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简介:

高玲(1981年8月-),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育。

猜你喜欢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圆满落幕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惠民演唱会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