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对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导向功能欠缺的原因分析

2015-09-25 15:55邓艳香饶素良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概论

邓艳香 饶素良

【摘要】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我国在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中,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是排在首位的 。“概论”课是作为我国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而开设的主要理论课程之一,但其对高职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导向功能却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有必要对影响“概论”课政治信仰导向功能欠缺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成为今后提升“概论”课政治信仰导向功能的改革参考。

【关键词】“概论”课 高职大学生 政治信仰 导向 欠缺

【基金项目】2014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会中青年教师专项研究课题(14A09)。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71-02

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其建设者的素质有着莫大的关系。在校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未来主力军,其素质(尤其是摆在首位的政治信仰)如何,关系重大[1]。为了培育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我国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其教学实效性如何,对大学生能否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总体上,该课程在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确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实践中,该课程在对大学生特别是对高职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导向功能上却存在一定的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因素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从它的政治信仰导向功能来看是比较明显的。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其政治信仰的导向功能,还需根据当今世界发展和我国的现实情况及学生的思想实际做进一步的调整和整合。

1.课程应引入应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内容

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是我国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个突出的要求,这也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特点。二战结束后,尽管两极格局已经解体,但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图谋从未放松。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他们的这种企图越发明显。对此,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现在,敌对势力一方面公开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另一方面在暗地里则加紧与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为了使我们的年轻一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其价值观和政治信仰,他们正在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其宣扬自己的政治观点、思想、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在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培养中起到了一部分的抵消作用。可见,双方在意识形态中的较量,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培养[2]。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外的、世俗的文化在各种现代化传播媒介的推动下迅速扩张到整个社会,影响着我国民众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少许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稍不注意就会遭到带有政治目的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的腐蚀,继而不能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概论”课程应有效应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使大学生自觉抵制不适合我国发展要求观念的诱惑,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复杂现象学会准确分析,自觉抵制国外敌对势力的各种渗透和影响,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但目前“概论”课程对西方的文化渗透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对不同的社会思潮进行很好地分析和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西方文化有意渗透的抵制,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确立的导向作用[3]。

最近,党中央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下发了一个相关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重要性,这更说明在“概论”课中增加应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内容是完全必要的。

2.课程应包含着重解决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容

对于我国大学生来说,当然要培养他们的学问、素养和才能,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使他们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理想信念和甘愿为人民服务的无私精神,也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的多元化利益格局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进而影响他们政治信仰的确立。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凸显出来的一系列矛盾,使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了迷茫,觉得学校教育与现实有很大差距,从而感到无所适从。另外,不太完善的市场经济对部分大学生功利主义的产生也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明显倾向于一些技能、实用课程的学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只是为了完成学分,完全没有把课程内容进行内化的要求。所以,教材内容应针对现实问题,尽量化解学生心中的疑惑,让他们产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自身内化的要求[4]。

3.课程应融入政治参与的知识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充满生命力的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僅需要学习其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深刻的实践体验。而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是确立政治信仰的前提,对理论知识的内化,往往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才能更加自觉地进行。大学生们通过政治参与的实践,更能增强对政治信仰的认识,从而能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但目前的教材在这方面基本上是空白。

二、教师因素

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此,教师自身需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并且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起到这种桥梁作用,但事实上却存在诸多问题。

1.少数教师自身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

现实中,有极少数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就没有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选择该职业也是因为谋生需要或其他原因。很多大学生正处于“三观”的最后确立时期,在这个时候还具备相应的可塑性,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的 “三观”确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事实上,每个社会都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关键是我们不应该把事情的负面无尽的放大,甚至遮盖其正面的影响。而是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去正确地分析这些社会现象,才不至于对我国社会主义产生偏激的看法。试想,一个连自身都缺乏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教师,怎么能引导学生去确立这种信仰呢?

2.教师职业倦怠对“概论”课政治信仰导向功能的影响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领域中,从业者一种人格分裂、情感逐渐枯竭和个人成就感下降的症状”[4]。教师出现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教学热情降低,教学实效性变差,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情绪严重者甚至一有机会就会试图离开现有工作岗位。据调查,现在有不少“概论”课教师已或多或少出现职业倦怠。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通过教师们讲授“概论”课来提升对大学生政治信仰导向的预期来说,肯定会大打折扣。对此,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教师自身也很有必要对已出现的职业倦怠及时地进行自我调适。

3.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亲和力

因为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较强,在很多学生的心里,讲授者好像都是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教师。这种形象可能使得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这对于老师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非常不利。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内心想法,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并进而提升“概论”课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导向功能。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喜欢具有亲和力的老师,也更容易接受其观点。即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4]。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因素

重点灌输理论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般做法,这在过去科技不太发达的时代,对于学生接受灌输者的观点还是行之有效的。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而且网上的信息往往是鱼龙混杂,光靠学生自身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且容易产生偏激的想法,对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就像青少年时期的叛逆一样加以拒绝,少数学生甚至把上“概论”课戏说成像传销组织给成员的“洗脑”一样。

今天,正经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种价值观不可避免地相互碰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多种价值观同时存在的时候,能够让大学生在多元当中坚持一元的主体地位。,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的前提下,学会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包容多样性,尊重差异性,并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的认同[5]。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一概地灌输,而是应该采取各种灵活的方法和手段,比如精心制作PPT课件;组织学生对社会上的相关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乃至辩论;选择主题让学生上讲台发言;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学生深入实践了解等等。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做法,对社會现实做出实事求是的中肯分析,让真理越辩越明。从而使学生通过对各种价值观的对比,自觉倾向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

“概论”课对当今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导向功能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几方面一起下手,多管齐下。让“概论”课真正承当起引导当今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伟大使命,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清华、高琦,加强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对策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5)126-127.

[2]李卫红,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扎实工作 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增刊.2-12.

[3]吴细玲、曾令超,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75-78.

[4]李永鑫,张阔,赵国祥.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34~238.

[5]宋瑞璇,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才智,2014,(9)35-38.

作者简介:

邓艳香(1969-),女,汉族,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学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

饶素良(1964-),女,汉族,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学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
美育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