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绝境突围的心路历程

2015-09-25 19:34陈礼庆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9期
关键词:突围史铁生

陈礼庆

【摘要】史铁生在当代文坛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散文独具自传性,充斥着他对于困境的理解,对于生命的探索。史铁生年少残疾,身处于人生困境之中,而他的散文创作更是基于此体现着他对生命独特的体悟。本文主要从生命绝境突围的心路历程的角度,探讨了史铁生及其散文创作。

【关键词】史铁生 生命绝境 突围 散文创作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小课题为载体的高中语文选修教学研究”(2012YQJK171)。

【中图分类号】I2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89-01

残疾让史铁生的精神一直处于苦痛中,而精神的苦痛带来的是生命绝境。当史铁生通过散文创作,从生命绝境突围时,他认为创作救赎了自己,但同时,他的散文也帮助了更多的人感悟生命的意义,重构精神世界。

1.史铁生从生命绝境突围的心路历程

青春年少,这应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肆意飞扬的年纪。但是,就在这样一个“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时候,史铁生却是初识残疾,处于生命的绝境之中。

瘫痪初期,史铁生将自己困在另一个世界之中,他不与人交流,内心的深处充斥的是悲苦与绝望。后期,史铁生开始接受这一事实,他振作起来,尝试着去找工作,但是现实又给了他沉重的一击,这个社会对于残疾人是有偏见的,而正是这样的偏见与歧视,加深了史铁生内心的苦痛。

但是,内心的苦痛往往伴随的是丰富的精神世界。当史铁生面临着生命中最大的一个困境时,他的精神世界却已经成为了文学艺术的一片沃土,他逐渐意识到“应该对艰难的生途说‘是”,“对无言的墙壁说‘不”,他从生命绝境中突围,通过写作实现自我的救赎[1]。

而正是因为年少受挫这样的经历,使得史铁生的散文一直围绕着困境、救赎这样的理念,透露着悲悯、沉重的意味。但是,史铁生一直没有停止过生命的探索,因此它的散文也是通过诉说自己对于生命的独特体验,构建人类精神家园。

2.史铁生散文创作中心路历程的显现

2.1对生命进行追问

在史铁生的散文中,广泛存在“墙”这一意象,史铁生经常说是写作拯救了他,帮助他推翻了“残疾”这一座高墙,使得他能够从生命绝境突围出来。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是这堵“墙”的出现,使得史铁生不断拷问自己生命的意义,因此,他的散文中充斥的是困难意识与奋发向上的精神。

史铁生的散文具有一定的自传性,现实中他从自己的生命绝境中突围,创作中他一直在描绘突围的执着与困难。史铁生的散文是从自身的体验出发,思考人生与死亡,探寻生命的意义,以实现自我的救赎。史铁生的残疾让他直面人生困苦,也一度临近死亡。因此,一次又一次的绝境逢生,让史铁生认识到人生都是不想死的。在地坛的冥想中,史铁生认为死亡必然会来临,因此人的每一步都在走向死亡,这也就是他无所畏惧,实现了精神的超越。

孤独是史铁生的散文中另外一个主题,由于残疾,史铁生将自己封闭在一个人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他总是独自冥想,寻求生命的真谛。在《我与地坛》这篇作品中,“我”一直与地坛朝夕相伴,倾诉“孤独”;在《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去世,“我”独在世间;在《我二十一岁那年》这篇作品中,“我”躺在病床,无法再体会双脚踩在草地的感受。强烈的孤独感使得史铁生开始软弱,陷入痛苦[2]。面对生命绝境,史铁生却认识到了:“在人面临困境的时候从根本上讲没有人能救助我们,而这种状态可以使我们的心境得到改善,对世界对生命有一种新的态度。”

2.2重构人文精神

在史铁生的散文中,他一直思考着人本困境,希望能够重构人文精神。在史铁生的作品中,最能够体现其重构人文精神的是散文《我与地坛》。在这篇作品中,地坛以其博大的胸怀包容着正在备受煎熬的史铁生,帮助他重新构建自己的生命与精神的家园,地坛让史铁生明白了精神的价值所在,救世的永远是自己的灵魂。

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生活的关系中,史铁生提倡平等、不放弃。在史铁生的生命中,他最大的阻碍即为残疾,史铁生不断地探寻翻越这道墙的路径,他执着地寻找着人生困境存在的意义,并告诉人们接受困境、苦难,将其转化为人生向上的动力[3]。

史铁生散文中贯穿的人文精神十分丰富,對于不同的读者而言,其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路得到不一样的体悟。在当今社会,史铁生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对于人文精神的重构,均能够对身处于困境的人们以启发,唤醒人们的反省、关怀意识。

3.结束语

俗话说:坎坷出作家,史铁生的人生充斥的是苦痛,他的作品也是基于死亡、孤独等困境的角度,探索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救赎。史铁生的散文之所以能够大放异彩,正是因为他实现了自我超越,从生命绝境突围,为重构人文精神而努力。在这样一个浮躁的世界中,史铁生一直在静静的思考,追寻生命意义,等待理想家园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彬.苦难中的顿悟与涅槃——史铁生《我与地坛》“心路历程”探析[J].文教资料,2010,(14):13-14.

[2]王莹.“孤独”“痛苦”和“恐惧”——史铁生生命体验散文的三重主题[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5(3):62-64.

[3]覃缨.叩问生命真谛——论史铁生散文的精神救赎之途[J].柳州师专学报,2013,28(5):38-40.

猜你喜欢
突围史铁生
曹雪芹与史铁生的生命哲学比较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堵车“突围”记
学员团突围战(中)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史铁生作品的“形而上”特征及其对当下文学创作的启示
上微突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