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

2015-09-25 19:46孙琳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9期
关键词:中职生研究分析心理健康

孙琳

【摘要】中职生,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教育群体,备受大众轻视,尤其是来自父母同学的漠视。在中职生15到19岁,本就是个情感敏感多发时期,自我意识呈现高涨,出现叛逆心理,再加上中职教育的忽略,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临邑师范学校为调查范围,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个例等活动,展开研究,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情况,讨论分析各种问题现象,切实做到完善科学理论,为以后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 研究分析 临邑师范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86-02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国外,家长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并不认为上中职院校是一种多么不好的事情,因此学生面对的仅仅是青春期正常的心理问题。而在我国,随着教育的推广,心理教育也成为学校的重中之重。部分心理学家,教育家开始研究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调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但相对于大学生,中职生还是缺乏重视。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份子,担当着社会人才培养的重任,关乎国家未来经济的发展,但是如今由于我国教育的失误,社会对中职生有偏见,导致他们的心理压力颇大,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心理问题。

中职教育经历了辉煌到低迷,在夹缝中生存,再到目前的慢慢回升,但总的来说还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对于中职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更多的学者进入调查研究,与中职院校老师一起关注这一群体,加快建设中职生心理教育理论的进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临邑师范学校为例)

中职生,是在初中毕业后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学生,年龄大多为15到19岁。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又可分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以及技工学校,开展和高中同阶段的教育学习,学制一般为两至三年。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中,高学历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大众对此盲目推崇,以至于就读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备受压力,被社会忽视,被大众冷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上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中职生作为一种技能型的人才,更加需要提升其文化素养,对其加强管理。

在生源方面,中职教育也处于一定的劣势,招生困难是常见的现象,对于来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为学习成绩不太好没有考上高中,或者家庭经济有困难需要学门技术尽快就业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生源质量的不好也是造成中职院校在进行管理时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3.解决中职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及对策

中职生一般为15到19岁,在这个年龄階段,青春期特征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个体自我意识的高涨,其中包括渴望独立,对于来自外界的评价和认识,也愈发重视,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由于自身缺乏自信,而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导致在遇到问题时常常表现的很敏感,甚至是极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职生面临的不仅是生理的成熟,还有情感上的矛盾等心理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点:

3.1学习类心理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也占据了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因此,很多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也与学习息息相关。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习心理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只有调整好心态,才能学出效果,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同时,如果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心情自然也很愉快,对于学习更加有动力。但是由于中职生大多数是初中毕业,并且学习程度本就不太好,对于中职院校的快速大量学习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在中职院校的管理中,不再强制要求学生学习,大多要靠个人自觉性。中职生对于学习环境的不适应,造成许多学习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在问卷调查中,对于“我觉得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和“我觉得学习没有意思”这两个问题,中职生回答“是”的学生分别有85.24%和68.39%。由此可见,有超过半数的面临着盲目学习,缺乏动机的问题,甚至不想学习。在这个年龄阶段,中职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学习,没有学习目标,只是单纯的在家长的期望下机械读书,其本身对学习却提不起兴趣。因此在学习上并没有发挥主动性,对于一些基础文化课也不甚在意,认为与未来的就业无关就选择不认真学。

第二,学习信心不足,出现厌学情绪。在问卷调查中(如下表一)我们看到,由于大多数中职生学习基础差,当接受新知识遇到困难时,便出现焦虑的现象,有64.72%的学生碰见不会的问题时,不会主动问老师或同学。而有67.31%的学生对学习提不起精神,中职院校课程的乏味枯燥或者老师的讲课方式单调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有些学生在入学时就有厌学倾向,而这种倾向到了中职校园愈加明显。

第三,其他无关活动影响学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同学尤其是男生沉溺于上网玩游戏,或者看小说,女生也有小部分是这种情况。这样的沉溺明显影响平时学习和晚上休息,尤其是玩游戏通常需要组队,导致一个寝室几个人一起通宵开黑,这种现象既耽误了自己的学习,也影响了他人的休息。

3.2人际交往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可表现为人际焦虑,主要是平时不擅长与人交往,对于外界的评价和话语过分在意,导致在日常交往中常常感到烦躁不安。对于中职生来说,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个人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交往中难免出现矛盾和摩擦。而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不可能独立存在,因此人际交往问题成为中职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通过问卷调查,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与父母沟通存在代沟。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31.28%的中职生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得不到尊重和支持,表线经常与父母难以沟通,两者之间存在代沟。甚至有42.71%的中职生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不想回家,对于父母的话语也出现抵触情绪,严重时还产生行为冲突。

第二,师生交往缺少信任。师生间的良好交流可以帮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但我们在问卷中却看到有45.28%的中职生认为与老师在交流时有困难,尤其是女同学和男老师的交流。部分中职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但又不敢亲近老师,于是在遇到问题时如果老师处理不妥当,就会立即对老师产生偏见,表现为出现逆反心理,不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第三,异性交往不知所措。对于中职生来说,大多数处于15到19岁,正是性意识觉醒,对异性有着莫名的好感,渴望与其多接触交往。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渴望有良好的异性朋友可以一起愉快的聊天,但因为中职生对于情感的分界不明,出现错把友谊当做爱情,把好感认为是喜欢,以至于产生早恋的现象。

3.3解决问题的对策

首先,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缓解中职生心理问题涌现的首选做法。传统的中职教育,其教学方法研习了高中应试教育体系,老师以威权统治的方式管理学生,这样做一方面保证了传授知识的速度与质量的同时,在另一方面则增加了中职生的心理压力。因此,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使老师与学生“亦师亦友”,这样既能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又能为老师避免潜在的难题。

其次,为每一个年级、方向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是当务之急。目前,临邑师范学校具备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发现与纠正,对于一些问题老师也很难拿出得力的解决手段,因此,加大引进有资质认证的心理咨詢师是当前临邑师范首先要着手的问题。

最为关键的是,学校需要协助学生做好长远的职业规划。其实,绝大多数的心理问题,其根源都是因为学生对于未来方向的迷茫所导致。因此,学校需要为协助学生做好合情合理的中长远职业规划,为学生解决后顾之忧,将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4.1理论依据

在理论上,对于心理健康我们的定义是指,“个体在适应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其最高的知能而获得满足,感觉愉快的心理状态,同时在社会中,能谨慎其行为,并有敢于面对实现人生的能力”。对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并没有专门科学方法和手段,因此,本课题是采用一般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敬业、乐群、自我修养三个标准。再通过理论的支持和量化的分析,研究中职生的心理特征,给出正确指导。

4.2实践意义

在实践上,我们要通过理论的指导,解决中职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总结方法,对以后的心理教育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4.2.1创造优化社会环境

对于中职生来说,很大一部分压力来源于社会上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当为其创造一个洁净的社会大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我们加强心理教育,促进中职生健康发展,提升其专业素养,为未来的就业增加竞争力,是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

4.2.2加强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如今培养中职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其必要性,并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构建完善的中职院校心理健康体质。

猜你喜欢
中职生研究分析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