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学困生心中的那盏灯

2015-09-25 19:46杨琳韩利军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9期
关键词:配合鼓励信心

杨琳 韩利军

【摘要】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作为教育者,应对学困生的各种表现深入研究及时掌握,找到找准解决问题的措施,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困生学而不困,早日走出“困境”。

【关键词】学困生 鼓励 教育 信心 配合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91-01

众所周知,转化学困生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最棘手的问题,也是班主任建立和谐班风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面对着各种挑战。学困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监管辅导不力,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薄弱,思维呆板,缺乏联想,故成绩不好,在重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今天,如何转化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是我们教师普遍关注的课题。下面,就结合本人工作经历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一、剖析原因,因材施教

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如同良医用药,只有切准后进生的脉搏,摸清产生后进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后进生不论是思想品德上的后进,还是学习成绩上的后进,都不是一开始就表现为后进的。后进生的形成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既可能来自不健康的社会因素、也可能来自家庭教育不当和教师教育工作不到位,更有可能来自学生自身要求不高、努力不够的原因。即使是同为后进生的学生,其产生后果的原因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对于后进生,应认真观察,勤于“诊断”,全面了解,精心分析,从中找到后进的源头,摸清后进生的性格爱好,以及學校、家庭、社会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因人而异,有针对性采取教育转人措施,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也只有弄清情况,了解症结,才能针对各个人的问题和特点,因人施教。

二、给予鼓励,树立信心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他人的肯定与赞扬声中证实自我的价值。教师往往习惯于把表扬之词堆在品学兼优的学生身上,却总是那样舍不得给后进生一句赞语。即便偶来一句,给人的感觉也是那样的勉强。要知道,教师一句真诚的赞扬都能唤起他们心中久违的自信,我们的教师应该处处留心、善于捕捉,在看似平常的小事上抢镜头,甚至可以小题大做,给后进生一些由衷的赞许,让他们也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失败常常是难免的,多鼓励可以帮助学生看到失败中的成功之处,认清自已的能力,找到不足和教训。正如一位外国教育学家所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坚持多鼓励,不是不要批评,更不要姑息迁就,而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他们满怀信心地去争取成功。

三、加强基础教育,提高自身能力

在坚持对后进生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他们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在教学中,降低起点,减小坡度,尽量照顾基础差,反应慢的学生,要多反复,循序渐进,对训练要精心设计,认真讲评,迅速反馈,及时辅导,多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火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因此,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一个好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最终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四、多方配合,促进转化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密切配合,形成一股齐抓共管的教育力量,不同的教育力量有着不同的教育侧面,但最终目地都是为将来学生进行交流和联系,交流学生在家里和学校的学习情况,要求家长对子女也要的尊重和理解,在思想上多给予鼓励,同时让周边社会也来关心他们,形成家庭、社会、学校立体型的教育网络,增强教育力度,才能推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五、正面教育,以理服人

小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可塑性大,在工作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学模范,赶先进,积极向上,对后进生的批评,要实事求是,讲究方式、方法,注意场合,考虑接受程度,不可急躁和过火,更不能放任自流,要引导他们向前看,帮助他们分清是非善恶,多介绍正面学习的榜样,多做鼓励表扬工作,切忌动辄翻“老账”,要针对他们的思想实际和心里特点,做到合情有理,严而有方。就像马卡连柯所说的那样:“把无限的信任感觉跟不断的要求结合起来。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仅要求教师辛勤劳动,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的各种表现深入研究及时掌握,找到找准解决问题的措施,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燕.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2]赵西瑞.“学困生”转化方式与途径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

猜你喜欢
配合鼓励信心
信心和山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
探索高校党组织间关系开创党建工作创新之路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鼓励”浪费
KX5的耐心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