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T评图模式在建筑学设计课程中的借鉴研究

2015-09-25 08:31范丽娅王雪强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9期

范丽娅 王雪强

【摘要】为完善建筑设计课程的评图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和借鉴英国的CRIT评图模式,与建筑学设计课程中的实际运用相结合,通过分组评图、交叉评图、联合评图的综合运用手段进行检验,将改进前后的评图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效果显著,并对今后课程设计评图教学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CRIT评图模式 分组评图 交叉评图 联合评图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金号:12YB111。

【Abstract】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of drawings link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urse,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ference to Britains CRIT Pattern, this article combined it wit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urse, by grouping evaluation drawings, cross a review of the drawings, joint review drawings comprehensively test instrument.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rovement way of rating drawings, the effect is remarkable. We 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bout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course review drawings for the future.

【Key words】CRIT Pattern; grouping evaluation drawings; cross a review of the drawings; joint review drawings

【中圖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15-02

一、英国CRIT评图模式分析

(一)简介

所谓CRIT评图模式,就是指将学生的设计过程图纸展示在墙上或黑板上,学生自主讲解设计作品的想法和构思,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并由老师进行指导。通过这种评图模式的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方案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展示意识,为将来的工作就业奠定基础,而且还能通过听取多方案讲解来强化设计能力并扩充其设计理念。每个同学都能够了解他人的设计思路和存在的问题,每一次设计评图都相当于多知识点的汇集和学习,等于做了多个设计作业。对于教学来讲,CRIT评图模式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讲解内容,可提高教学效率。

(二)与我国先行教育模式的对比

在英国高等院校中,建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精英型的建筑设计人才,一般英国建筑本科及硕士学生的设计课按工作室“studio”分配,每个“studio”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例如伦敦大学学院(UCL)的设计教学,两个导师建立一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8-10 个学生,平均每个导师带4-5个学生。评图和教学时间并不进行严格的规定,导师可以自主进行评图和教学时间安排,根据课题的进展和实际的需要可以安排一天或者半天,灵活的时间安排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更多的指导。与英国相比,我国建筑本科大多是以班级为单位,每班人数20-30 人左右,并按照每周固定的课程安排(每节课50 分钟)设置。若把固定时间的设计课堂中传统一对一的设计辅导转变为评图模式,主要应解决的是时间问题,因为CRIT 评图模式比传统模式耗费更多时间。因此在我国现有的教育背景下,评图操作中可以对每个学生的方案讲解进行时间上的控制,引入竞争机制,对有内容有深度的设计方案给予更多的关注。

(三)引入CRIT评图模式的必要性

根据笔者的调查,英国著名建筑高校伦敦大学学院(UCL)和建筑联盟学院(AA)每学期末都会进行大评图,往往都会邀请知名建筑教育家、专家和著名建筑师,比如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等,对学生设计作品进行指导和讲评。这种大评图一般规模较大,同时展出在校生各阶段的设计作品,各大设计机构和兄弟院校都会积极参与,进行广泛交流、选拔人才和结交朋友。学生可以在作业展中展示自己的创意,请各方面专家教授进行直接指导,听取多方意见,提高作品和创作思路的社会接受度。正如伦敦大学巴特雷特建筑学院院长伊恩·博登(Iain Borden)教授接受采访的时候讲述成功经验:“我很高兴巴特雷特建筑学院从五年前开始一直保持在第一名,我们和一大批建筑设计公司和建筑设计专家保持紧密联系和互动,他们作为我们的赞助方、评图专家和朋友参与到我们的教学环节中,这个广博的密切联系加强了我们课程的优势和多元化。”由此可见,引入CRIT评图模式并借此构建建筑信息交流平台的优势和前景。

二、融入CRIT理念的新评图模式

(一)课堂分组评图

我国在校大学生数量较多,针对目前建筑学教育体系,我们的教育模式属于普及性教育,根据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要求,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2左右,即一个教师面对12个学生,根据每次课课上加课间共四小时,我们采用课堂集中评图的形式,将图纸挂板,模型展示和演示汇报相结合,让学生限时讲解,并分别给予点评的评图方式,在课堂的后半个小时统一将集中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目标是抓紧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时间进行交流讲解。

(二)不同课题交叉评图

除课堂上的充分交流之外,针对每个学期的几个课程作业都采取集中讲评的教学做法。每个作业完成之后,将作业的指导分组打乱,不同班级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图。每个设计作品都由学生本人亲自介绍方案,限时五分钟,专业教师进行五分钟提问或提出一些建议,并评定交叉评图成绩。这种做法强化了学生对于方案介绍能力,也在听取其他同学方案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优势,有利于学生设计能力的提升和进步。

(三)联合评图研讨

在学期末的联合评图CRIT中融入专家评审的概念,使之成为本地及更大范围的学术界建筑信息交流平台,并使学生接触国际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实践信息和资料。这种联合评图CRIT是指邀请校外同行专家和学者作为主角参与学期末的评图,和每周的评图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专家们不是仅仅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建议和讲解,还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进行讨论,甚至扩展成为业内建筑专家和校内学术团体的學术研讨会和沙龙的集合体。

我们的这种联合评图模式近年刚刚开始尝试,主要邀请了省内的行业专家学者,分为高年级组和低年级组两个组别,针对本学期不同的设计课题,挑选学生代表,以答辩的形式让学生与行业内的专家互动。在互动中专家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并为学生指出未来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以及现在的不足之处,督促学生努力改进、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评图结束后与教师进行交流会谈,总结教学成果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对于教学上的意见和改进措施。

总体上看,通过对英国教学评图的分析借鉴,根据我们的实际教学情况,改革并总结出上述三种综合评图模式,完善了建筑学设计课程中的评图环节,值得进一步分析和实践。

(四)新评图模式与以往教学的分析对比

通过借鉴英国的建筑教学CRIT大评图,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课堂评图、交叉评图和联合评图研讨的多种教学手段,对比以往的评图模式,我们提供了更多互动的机会,学习并结合了英国的评图模式中的优势元素,极大程度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以往的一对一教学互动,采用小组评图模式,每个学生面对12份图纸思考,问问题,提意见,参与多种方案的修改完善,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锻炼,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不断的交流和学习中可以得到更多知识和想法的碰撞,激发学习热情。

再者,每个课题结束采取不同班级交叉评图的方式进行答辩式的评图,而不是将图纸汇总,简单讲解图纸上出现的共性问题。对学生来讲,一方面这是一个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听取他人成果,并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

最后,关于学期末新增的大评图,完善了过去直接给成绩和简单点评的教学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以高校作为建筑业界与校内的学术交流平台,邀请建筑界专家前来为学生评图,并将大评图结合建筑专家论坛,针对设计、教育等进行专题研讨。通过评图过程中专家对每个建筑专题进行研究和讨论,以自己实际项目经验指导学生,使学生吸取到不同专家的意见和实践经验;学术和实践方面的探讨为学生提供极好的学术交流机会和环境。不仅可以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设计能力大有帮助,并且提升了学校建筑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总体来看,引进英国的CRIT评图模式,在广大学生和教师中反馈较好,为了检验实际应用效果,我们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如下表:

从问卷的结果和实际教学中的感受综合判断,本次评图模式的改革,对教与学都有明显的改善。首先,从学生的角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态度更认真,学习目标和方向性明显增强,更有甚者改变了自己的学习观念、明确了自己的就业方向。从教师的角度,评图方式的改变对教学也有明显的促进,每个学年组都在努力改进教学课题与实际工程项目的接轨,加强各年级课题之间的衔接等,提出了许多教学上的改进和完善举措。

四、今后设计评图的改进措施

通过改进评图模式的实践应用,一方面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效率,同时新的评图模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基础上努力完善和改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学生参与度不够高

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大评图的时间有限,不能让所有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听取专家的意见,许多学生对此表示也想积极参与,并得到专家的指导。对此,我们打算增加大评图的参与环节,将愿意参与评图的学生作品以展览会的形式,在大评图时进行公开展览,邀请各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前来观看并现场讨论,为更多的作品提供交流的平台。

(二)完善评图专家的人员结构

根据经济和时间上的分配,目前我们只邀请了省内同行专家,每组五人,专业主要为建筑设计方面从事设计和教学工作的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我们计划更多的邀请省外专家学者,兄弟院校的教授教师,同时增加专家的数量和组别,每年邀请不同的专家,并邀请具备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以及一线的设计人员、开发人员等多行业参与评图,增进学生对于从业方向的了解,并对不同从业方向的学习侧重点有所认识。

(三)采用多种分组方式

目前,我们的评图是根据每个年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按高年级和低年级进行分组讨论,组别较少,各个年级和各个课题之间缺少交流和交叉。今后我们可以考虑增加分组的数量,采取多样性的分组方式,例如按照建筑类型、建筑结构、难易程度等进行分组,针对不同专家的专业特长和研究方向进行分组,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设计。

(四)开展专题研讨会

大评图集结了大量的专家学者,是大家交流合作的平台,应充分利用这个交流的好机会,在评图结束后留有一定的时间,开辟专题研讨的分会场,一方面针对教学与教师一起进行专题讨论;另一方面针对建筑市场上的热点问题进行专业方面的研讨活动,增进行业内部的交流,推动建筑设计理论和知识的普及,开拓大家的视野和眼界。

一套完善的评图模式无疑对建筑设计教学来讲是相当重要的,通过评图实践的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建筑设计的教学体系,改进了教学环节,强化了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讲都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C·亚历山大. 建筑模式语言[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2]张华立,易彰. 基于英国前沿建筑教育理念的建筑教育改革实践[J].时代教育,2012,(9):19~20.

[3]万书元. 当代西方建筑学[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4]托马斯·史密特.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http://www.ucl.ac.uk/news/news-articles/0805/08051802[D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