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

2015-09-28 07:15张小燕张辉何彩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
关键词:参芎川芎嗪肺心病

张小燕 张辉 何彩霞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

张小燕 张辉 何彩霞

目的 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N-端脑钠肽前体值(NT-proBNP)的影响 。方法 7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疾病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 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端脑钠肽前体值。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4.2%)高于对照组(7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血NT-proBNP下降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可显著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 对改善心力衰竭疗效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N-端脑钠肽前体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简称慢性肺心病, 是由各种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 并逐渐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 肺动脉压力增高, 最终致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 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1]。临床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最为多见的病因。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的结构重塑进而形成肺动脉高压, 最终导致右心功能失代偿。本研究目的拟在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用于改善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3年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共76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标准, 病因均为COPD。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38例。治疗组中男34例, 女4例,平均年龄(68.1±7.5)岁;对照组中男36例, 女2例, 平均年龄(68.5 ±7.0)岁。心功能分级均在2~4级。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 ml 静脉滴注, 1次/d,疗程为14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NT-proBNP值。

1.4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咳嗽、喘息、双下肢水肿较前明显缓解, 脓痰转为白泡痰为显效;咳嗽、喘息、双下肢水肿较前稍好转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6例,有效16例, 无效6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3例, 有效14例, 无效11例。治疗组总有效率(84.2%)高于对照组(7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NT-proBNP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NT-proBN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而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血NT-proBNP下降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NT-proBNP比较(±s, pg/m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NT-proBNP比较(±s, p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

3 讨论

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 我国COPD发病率居高不下, 导致并发肺心病群体的增加, 患者生活质量差。肺动脉高压是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大, 进而发展至心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主要原因:反复感染导致慢性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 使肺血管收缩、痉挛;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如白三烯、5-HT、血管紧张素Ⅱ、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在缺氧时明显增多, 扩血管活性物质减少,使肺血管收缩;缺氧使平滑肌细胞膜对钙离子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钙离子增加, 肺血管收缩;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累及邻近肺小动脉, 导致血管炎, 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纤维化, 甚至完全闭塞, 使肺血管阻力增加;多发性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 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血液粘稠度增加, 使肺动脉压升高。因此除积极控制感染、改善肺通气功能等治疗外, 扩张肺血管、抑制肺血管重构、减少肺小血管内微血栓形成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关键。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是丹参、川芎嗪的复方制剂。丹参的主要功效包括祛瘀止痛、活血通经等。 研究表明丹参可抑制肺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 抑制血栓形成, 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 降低血液粘稠度。丹参可以提高红细胞表面电荷, 使之不易聚集, 降低血液粘稠度[2]。川芎嗪辛温香燥,走而不守, 活血祛瘀作用广泛, 适宜淤血阻滞各种病症。川芎嗪是从川芎根茎中提取分离的生物碱, 其有效成分为四甲基吡嗪[3]。其主要作用有扩张肺血管、肺毛细血管, 降低肺动脉压及毛细血管内压, 改善微循环;川芎嗪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具有抗血栓作用;川芎嗪可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在肺组织浸润, 抑制气道慢性炎症;川芎嗪能减轻自由基对肺组织的氧化损伤, 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 具有抗纤维化作用[4]。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后药物在体内吸收完全, 分布广泛, 其中以心、肺、脑、肝等血流丰富的器官中药物浓度最高,其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加速红细胞流速、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有效地降低肺动脉高压, 达到改善心肺循环、改善心功能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 血NT-proBNP水平与功能分级相对应, 监测血NT-proBNP水平, 可以帮助了解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和预后评估[5]。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血NT-proBNP下降明显, 较对照组疗效佳。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用于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有良好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肺循环, 改善右心功能的疗效,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患者耐受性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80, 3(2):23-25.

[2] 任微, 王胜.丹参粉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观察.临床肺科杂志, 2007, 12(2):195-196.

[3] 刘会芳.川芎嗪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中国药房, 2007, 18(9):706.

[4] 万小平.川芎嗪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疾病加重期动脉高压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5(9):327-329 .

[5] 董辉, 李明, 王嬿.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的变化及意义.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 11(27):97-9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106

434000 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2015-06-11]

猜你喜欢
参芎川芎嗪肺心病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联合用药特征分析
参芎葡萄糖注射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
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