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价值探析

2015-09-28 07:15刘海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肌瘤

刘海旭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价值探析

刘海旭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价值。方法 9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45例。对照组采取全麻处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硬膜外麻醉处理, 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 而疼痛VAS评分明显更低,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对照组术后显著高于术前及术后研究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处理, 对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小, 而且起效快, 疼痛更轻, 值得借鉴。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

子宫肌瘤属于妇科常见疾病, 切除术治疗是常用疗法,近几年腹腔镜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临床效果, 而且减少了传统手术引发的疼痛[1]。但是, 腹腔镜引导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需建立人工气腹, 而且取头低截石位会影响呼吸循环, 故而常予以全麻处理。不过, 全麻会加重气腹与头低截石位的不利影响, 影响心率、平均动脉压, 加重疼痛等, 为此本院逐渐将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其中,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为2012年5月~2015年5月接诊的9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及B超等确诊, 同时确定子宫肌瘤数目、部位及大小情况, 排除恶性肿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等患者, 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5例。对照组年龄23~56岁, 平均年龄(30.4±8.2)岁;产次1~3次, 平均产次(1.8±0.6)次。研究组年龄22~57岁, 平均年龄(30.7±8.1)岁;产次1~4次,平均产次(1.8±0.6)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0.5 h均肌内注射0.1 g苯巴比妥钠+0.5 mg阿托品, 而麻醉前均采取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心电图、血压及平均动脉压等, 同时开通静脉通道。对照组采取全麻处理, 而研究组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处理, 两组全麻与维持方式相同, 均为0.2 mg/kg丙泊酚+1.0 μg/kg瑞芬太尼+0.2 mg/kg维库溴铵。气管插管完成后予以机械通气, 其中对照组泵入3~4 mg/(kg·h)丙泊酚、3~4 mg/h维库溴铵, 而安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则控制在0.6%~1.3%。研究组经硬膜外导管每隔2~3 h予以5~7 ml的0.375%丁哌卡因, 同时予以1 mg/(kg·h)丙泊酚+2~3 mg/h维库溴铵+0.4%~0.6%吸入安氟醚。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醒时间、疼痛VAS评分, 以及术前术后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变化, 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及疼痛VAS评分对比 研究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均明显更短, 而疼痛VAS评分明显更低,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及疼痛VAS评分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及疼痛VAS评分对比(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

2.2 两组术前术后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对比 研究组术前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68.65±8.15)次/min、(74.65±8.59)mm Hg(1 mm Hg=0.133 kPa), 术后为(70.22±10.14)次/min、(76.31±7.35)mm Hg;对照组术前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70.02±9.32)次/min、(75.01±9.17) mm Hg, 术后为(83.54±7.32)次/min、(92.33±5.14)mm Hg。研究组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对照组术后则显著高于术前, 且对照组术后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从相关研究报告可知, 本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较难根治, 而且复发率高,为此手术治疗成为主要治疗方式。近几年微创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 腹腔镜引导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在本病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并发症少、创伤小且恢复快[2], 受到了医患的喜爱。但是腹腔镜引导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依旧是有创操作, 加上取位特殊, 一般要予以全麻, 而这种麻醉方式患者苏醒困难,麻醉时间较长也使得手术时间较长, 为此需探讨一种有效的麻醉方式。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接诊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 均为自愿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5例。对照组采取全麻处理, 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硬膜外麻醉处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 而且清醒时间也显著少于对照组, 疼痛VAS评分明显更低, 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术后心率与平均动脉压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对照组术后显著高于术前(P<0.05), 而且与研究组术后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处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 相较于单纯全麻处理而言, 前者对患者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影响更小, 变化幅度更低;尽管两组采取的麻醉药物相同, 但单纯复合麻醉处理所用药物量要明显更多, 而且单纯全麻处理后其手术时间更长, 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也明显更长;尽管两种都是有创操作, 但复合麻醉处理后, 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可更好地完成手术[3]。

综上所述,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处理, 对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小, 而且起效快,疼痛更轻, 值得借鉴。

[1] 甘亚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 17(5):70.

[2] 吴剑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6(22):69.

[3] 陈镇国, 王晓秋, 陈秀清, 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中国乡村医药, 2012, 14(12):14-1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119

277599 山东省腾州市中医院麻醉科

2015-06-05]

猜你喜欢
全麻硬膜外肌瘤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探讨静吸复合全麻与靶控输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深度的影响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