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

2015-09-29 15:16臧玉巧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13期
关键词:英语课文化背景趣味性

臧玉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越有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接受学习,越学越爱学,学习就会取得成功。目前,不少学生厌倦英语学习,英语科教学质量令人担忧。造成这一不良后果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英语课堂教学满足于一支粉笔,一本书,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沉闷,学生上英语课觉得单调、枯燥,学习英语的兴趣荡然无存。要改变这种现状,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至关重要的。课堂教学需要加放“佐料”,把课上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情趣盎然,让课堂吸引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大胆进行了一些尝试,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核心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参与中学以致用。在课堂上,学生如果一味地看、听,会太单调、枯燥,容易疲劳,而且不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也会打消其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当好“导演”要让学生当演员唱主角,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眼、动脑、动手,真正做到精讲多练。例如,在教祈使句时,教师可以说句子:Stand up. Touch your head…学生听后做动作,然后,教师可以出示写有祈使句子的卡片,让一部分学生说,一部分学生做动作;还可以请个别擅长表演的学生上台随意做动作,其他同学用英语把所表示的祈使句说出来。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英语课的趣味性。

二、英文小故事——激发英语学习的催化剂

课堂长时间的学习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这时可以充分发挥小故事的作用。例如,学习水果时,为了增加课堂趣味性,我事先准备了一个布猴子,介绍说这是故事的主人公monkey。This is a hard-working monkey and he is a fruit seller. Do you know what kinds of fruits he sell?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激活,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的猜想,老师边肯定学生的回答,边拿出准备好的水果,apple,orange,banana,watermelon等图片或实物。

三、适时的开展辩论会,让学生用英语辩论

中学生正处于争强好胜的年龄段,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只要是他们已有的知识,都乐于表现出来。简单的英语辩论会就是非常合适的展现自己的平台。在讲授Internet一词后,利用一节课要学生关于互联网这个话题展开讨论。题目为:Is Internet useful or not in our life?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每方分成两大组,让他们自己结合课本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讨论,每方各自搜集论据展开辩论。经过一番研讨和搜集,正反两方的辩论手,互不示弱,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正方的论据为:

1. We can use the Internet to collected the information.

2. We can play computer games after working.

3. We can learn something important at home and abroad.

4. Many people can do some shopping online. It saves our time.

反方也振振有词:

1. The Internet is bad for our study because many students spend too much time on it.

2. It is bad for our eyes if you use it for a long time.

3. It is not helpful to our study because there is something bad on the Internet.

一个小小的辩论会,让学生努力的表达曾学过的重要的表达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帮助他们复习所学内容,学生的内动力被激发了,谁还说英语课没有趣?

四、注意例句选材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所选用的例句,不光要具有说明语言现象的代表性,还要具有能吸引学生的趣味性。例如教学新词burn的用法我用了Money burns a hole in his pocket.在理解句意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思维活跃兴致很高,有的学生直译成“钱把他的衣袋烧了一个洞。”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接着老师告诉他们正确答案,“他一有钱就要花掉”。学生们一下子豁然开朗。

五、英语文化背景的渗入

语言离不开文化,各种语言都是民族文化的反映。学习英语而不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是无法恰当地运用英语的。例如,中国式的寒暄方式“你到哪儿去?”很可能被英美人误认为是监视他们的行动;“你吃过饭没有?”又很可能被理解为邀请吃饭的一种暗示。就连最简单的日常用语也会因文化习惯不同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如,一位去澳大利亚的中国青年当主人问他是否想吃点东西时,按中国的客气方式说No而饿了一天一夜。这些与汉语习惯不同的英语国家独特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很感兴趣,非常渴望了解。在课堂上时不时介绍一点这方面的知识会使课堂变的轻松富吸引力,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准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总而言之,这些措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轻松有趣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把紧张、羞怯抛到了九霄云外,英语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活力,学生都踊跃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堂堂都能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欢快的笑声。英语课堂成为孩子们乐学的知识天堂!

(作者单位:安徽省砀山县青少年体育运动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英语课文化背景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小班化”背景下高中英语课例研究刍议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大学英语课前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研究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