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画创作技巧论

2015-09-29 04:50杜拙
文艺评论 2015年6期
关键词:画者风景画景物

杜拙

风景画创作技巧论

杜拙

风景画创作在中国的发展,天然地承载了传统中国艺术的审美意境与审美精神。两者的融合与会通,展示出风景画创作的独特样貌。一幅风景画的创作过程绝不是简单的对自然界的克隆,而是撷取美与创造美的过程。画家在自己的审美取舍过程中,注入了其自身对美的理解,体现了画者关于美的创造技巧。正如苏格拉底所言:“如果我们要想发现美是什么,我们就要找这个使事物真正成其为美的。”①

据上段取自周遭画境充溢着诗意的、遐想的、流动的韵律,最能体现出画者的审美情趣与审美个性。因此,笔者尝试参照传统中国艺术审美精神,从四个方面归纳具有当代中国艺术家个性及富于创意的创作技巧,以期使之适用于风景画的创作实践。

一、归纳概括: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②

自然景物纷繁复杂,对其描述如果是搬运式的抄袭,就缺少了艺术家的个性选择与创意,这样明显不可取。归纳概括虽不能完全表达自然之美,但可以扼要简明,融通要义。客观上顺应了风景画写生时间的迫切性,更重要的是适应且表现了人的自然属性。同时,“抄写”式描绘复杂的自然景物,人的能力经验也难以和当下发达的各种成像技术媲美。再者,源于生活的艺术,在于对现实生活部分元素的强化突出,而不是全盘托出,不分良莠。可以说,归纳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画者对客观事与物的认知及理解程度。正如王维在《山水论》中所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③画者在动笔之前,对所画内容已了然于胸,明确了主题。

进一步来看,人对事物的共性认识,加上初步印象的感性认识和深入了解的理性认识,成为作画过程中归纳概括的重要内容。其中,对事物的感性认知,是显耀鲜明的元素,理性通常起到排列主次顺序、明晰要点、以点带面、避免以偏概全等作用。如能精于此术,必然要勤心锐思,心领神会,融会贯通,才能标新立异。此外,动笔前还要分析结构,以求眼前景物能够精准表述。只有烂熟于心,才能娴熟于笔端。选取所遵循的原则就是,“我们所要寻求的美是使事物在实际上成其为美的”④。

中国古代山水画大家具有高超的归纳概括能力,如元代倪瓒的《渔庄秋霁图》,前景几块山石、几棵零落树木,远景秋山恬淡,概括出太湖一带丘陵地区的特色。其实,画家在动笔之前,已经对树木的秋意有了深刻的感触,也对远山的冷漠有了心灵的互通,于是主题已经形成胸中块垒,落诸笔端,秋意飒然。

二、删繁就简:顺着笔性去,削高补底都由我⑤

删繁就简即除去繁杂部分,使之趋于简明。面对事物的繁杂,以同样繁杂的手段则无益于便捷明了地对现实事物进行表达。即使是比较极端的写实风格,同样也要切削去复杂繁多的部分,以少量部分来代替总量,取其意境中精髓的内容。即以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需要取意,回避人性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事物时束手无策的劣势。

删去多少,简至如何,则需要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及思想表达来适度把握。删得太多,过于简,势必伤其要害,无法有力地概括表达事物的核心思想与艺术。删得少,画面不能突出主题,凸显神韵。板桥先生曾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之斋联,传达出简要精确概括而出新意的艺术理念。在水彩风景写生的审美立意过程中,在表现主题时起不到烘托映衬的内容,正是要剔除掉的多余的部分。正如王维所言“早景则千山欲晓,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色昏迷。晚景则山衔红日,帆卷江渚,路行人急,半掩柴扉。”⑥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与“核心”去表达,方能体现出艺术取舍的独创性。如果把艺术两个字分开理解,“艺”是一种境界,“术”则是造此境界的手段和方法。要以简单诠释复杂艺术规律和法则,反之,则成为了科学研究,与艺术精髓背道而驰。

细品郑板桥画竹,往往三竿两竿,叶片或聚或散,繁简有度。如他的代表作《风竹图》,画面中四竿竹两实两虚,竹叶上繁下简,突出了竹的风骨,一枝一叶无不欣欣向荣、兀傲清高。正如他所题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高之人自有清高之趣,繁简之间自有心之所系。

三、提纲挈领: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⑦

画意的选择要能着眼于事物的要义,首先要有清醒的思路与正确的观察方法。自然界的景物由多种多样的元素构成,展现出复杂的状态与形态。在对景写生时,对现实中光线、形状、色调、质感等诸多元素,该强化的是多种元素构成中的很少部分,绝不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尽收笔端。景物选择中分辩主次,被选中的主要重点因素一定具有最强的代表性,能反映现实中自然景物的本质特征与核心表达。亦即让主次分明的少部分元素以纲领性地位,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理想的意境是风景画创作的要义之一。仅仅分清主次并没有达到风景画创作的目的,在主题的引领下,画面中的一切事物都要围绕主题而展开,或矛盾,或顺从,或复杂,或简单,都在与主题相照应。

在西方水彩风景画大家中,美国画家怀斯是构图创意严谨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克里斯汀娜的世界》具有典型意义,画面中人物与房子之间的相互呼应确定了作品的主题,在克里斯汀娜的内心世界中,房子所代表的家与人际社会是她的渴望。因此,画家把房子突出出来,除了人物之外,画面中其它自然景观都在服务、服从于房子的主题。从画面看,草地虽在近景,但为了不影响主题,做了平面化、单一的处理,没有过分强调草地的远近虚实的复杂性,使画面既不单调,又能为主题做好铺垫。

四、简约意向: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⑧

简约的绘画表现形式是满足现代人快节奏、高频率接受图像的合理需求。绘画也同样要顺应时代的审美特征,表达出简约而义丰的境界与神韵。

将写生景物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练、概括浓缩出抽象的艺术形式,这也是艺术创作过程中曲径通幽,谋“求”的高层境界。色彩上或表现,或意象;造型上或简洁,或夸张;笔触上或朴素,或洗练;给人留有足量的想象空间,正所谓达到意犹未尽的想像之境。绘画作品如果只能告知观者画面仅有的描述,那再多的信息也是落入一目了然,鲜活表现生活的功能就会僵滞,作品就局限了,失去其艺术性。相反,如果画者能借助观者的想像,将作品的信息含量扩延到画面以外,不同的人也会对一件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种感受有源自现实生活的具体经验,也有源自思想中抽象的思维构建。所以,简约却不简单的艺术构思原则,正体现了画者取材精构的能力与独到的情趣与取向,是创新艺术的主旨。

罗丹在《艺术论》中说:“你看一幅画,你读一页书,你没有注意那素描、色彩、文体,但是你心里深深感动,你不必担心弄错了,素描、色彩、文体,一定是很完美的。”要想达到艺术的完美并不是件易事,但艺术家对此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脚步。笔者相信,融合了传统中国艺术审美精神的风景画创作,会凭借其独特的艺术取向与审美趣味,为当代风景画创作提供一种新思路。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313000)】

①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92页。

②⑥⑦⑧王维《王维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49、150、149、150页。

③王维《山水论》,于民《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5页。

④马奇等《西方美学史资料选编》(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7页。

⑤朱一玄《水浒传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9页。

猜你喜欢
画者风景画景物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风景画便签夹
木质风景画
春天的风景画
蒙马特与798
撕画
请尊重美术家的劳动成果——敬告随便就开口向书画家索画者
校园风景画
景物描写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