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考备考复习课的有效性研究

2015-10-14 01:34曾杏桃
英语教师 2015年19期
关键词:语篇语法中考

曾杏桃

英语中考备考复习课的有效性研究

曾杏桃

中考备考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和升学。为提高备考质量,对备考阶段以“单元词汇复习课——回归课文,夯实基础;语法知识梳理复习课——运用篇章,领会用法;测试题评讲课——分析错误,解决问题;语言能力训练课——体验过程,领会技巧”的复习形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广州市中考考纲和考查目标的分析,就学生的复习需求,明确每节课的复习目标,设计好每节课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活动,课堂实施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备考复习课;词汇;语法;测试;技能

一、提出问题

中考备考是每年初三毕业班教师要策划、要经历的过程。备考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升学。但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适当,教学方法不恰当,复习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等问题而导致复习效果不明显,出现“教师和学生在复习阶段深感身心疲惫的状态”(温爱英2011)。为了提高备考阶段的复习课的有效性,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量,笔者尝试从了解学生复习需求和考查目标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根据考查目标和学生现状选取教学资源。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得以达成。通过单元词汇复习课、语法知识梳理课、测试题评讲课和语言技能训练课来进行复习,以提高课堂复习效果。

二、理论依据

(一)复习课的定义

“复习课”是指在新授课完成之后,为帮助学生建立语言知识网络,巩固广州中考所要求的语言技能,对初中阶段英语课程的内容进行全面复习的课,大约持续两个月。复习的范围是“2008年秋至2011年春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二)有效性的定义

“有效性”是指课堂效益,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目标中的知识,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考试中能取得较高的分数”。在每节复习课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过程,进一步巩固、理解、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争取在中考取得较高的分数。

(三)考查的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引自黄丽燕 2008)。广州中考目标包括语言知识的运用,即词汇和语法的运用;语言技能目标,即听说读写的技能;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多项考查目标。对中考试题以听力、语言知识与运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写作五种形式来设计试题进行考查。

(四)考生的心理

初三的备考阶段是一个紧张的过程,学生承受着升学和学习的压力,心理容易烦躁不安,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不知道该复习哪些,情绪紧张,精神涣散。这个时期的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心理压力的缓解帮助。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此时的认知规律和情感状态。课堂上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通过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活动来延长学生在课堂上的兴奋状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深入课堂的情感氛围,随时注意降低学生的情绪紧张程度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朱纯 2008)。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目标而定的,资料的选用和编写是依据广州市中考范围的内容和要求来进行,教学活动是依据学生备考时紧张烦闷的心理来设计的。

三、研究过程

(一)访谈调查,了解学生,把握需求

学生求知的需要是一种学习动机,动机越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越强,学习就越努力,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学生求知的需要是建立在学习需要之上的。此处的学生需求是指学生还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复习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解决知识理解掌握上存在的问题。这问题就是学生的需求。为了准确掌握学生的复习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解,再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反应和作业反馈来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问题。根据调查访谈结果来看,9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词汇掌握得不是很好,赞成以单元为单位的词汇复习形式。

(二)各种课型的复习过程

1.单元词汇复习课——回归课文,复习词汇,夯实基础

单元词汇复习课就是帮助学生把每一个单元的词汇、短语、句型进行全面的巩固复习,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词汇并能运用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课堂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个单元的词汇。为了达成学习目标,学生要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要能吸引学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每个单元的复习问题。记忆词汇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贵在坚持;二是通过词组、句子学习词汇,即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三是听、说、读、写各项技能并用,只有这样才能记住单词(何少庆 2010)。所以,单元词汇复习课的设计秉承了“回归课文,运用课文的语境”的原则。复习材料源自于课文,课文是学生熟悉的语境,借着熟悉的语境,学生通过“联系”的记忆方法,使本来孤立的单词从音、形、义、用法、文化背景等不同角度建立起相互间的纽带关系,形成了一个记忆网(何少庆 2010),学生对词汇的巩固效果较具明显性。课文是学生曾经学习过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没难度,有助于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复习资料基本源自于教材,词汇复习课基本遵循朗读输入、练习输出的原则。

(1)编写资料

资料的编写依纲靠本,以《评价手册》为依据,紧扣考点,以课本内容为资料来源。每个单元的复习资料分为六部分:默写词汇、听取信息、朗读文段、单词拼写、补全句子和写作训练。练习中所要填的单词、短语、句型都是《评价手册》里一个笑脸的高频词。单词默写两遍,分两节课进行。听取信息是指请学生读每个单元Listening B的课文来填空。教师根据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来选取文段让学生朗读、背诵或复述。单词拼写和补全句子的题量分别控制在5题左右,题目的量和难度都要适合学生的水平,让学生基本能在课堂上完成2/3(尖子班学生完成全部),把“话题写作”——运用本节课所复习的词汇、短语、句型,根据题目要求写五个以上的句子(尖子班80词以上)作为课后家庭作业,即课后巩固练习。例如,八B Unit 1的复习资料设计,见附件1。

(2)朗读输入

朗读有许多功能:语言的感知、理解需要朗读;语言规律的掌握需要朗读;情感的激发熏陶也需要朗读。学生在大声朗读时不仅是回忆词汇的过程,更是体会词汇在语境中的使用,感受词汇在句子中的表达功能。因此,在上课时,首先总体巩固整个单元的词汇,然后朗读课文,主要朗读Reading A&B,Listening B,因为这三篇短文涵盖了一个单元的主要语言点和语法知识。一节40分钟的课,朗读大约15分钟,其中主要以一些典型句子为记忆对象。

(3)练习输出

朗读完毕后,学生把书本合上,然后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单词拼写、完成句子、听取信息和书面表达中的部分练习。这些练习基本上是朗读时所碰到的语言点的重现运用。学生用15分钟能完成任务并跟小组成员讨论好答案。对于书面表达,教师则展示两篇,一篇是有代表性错误的,一篇是范例性的优秀作品。学生基本上能借用课文中的个别句子来用于自己的表达。下课前留有2~3分钟来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剩余的练习作为课后作业,加一篇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阅读理解。整节课的复习活动是输入与输出的训练过程,而听取信息可是一举两得的学习活动。学生自己读,其他同学听,根据内容填空,然后给朗读的同学打一个朗读分。在课前,每个学生都做好准备,以便被教师抽中朗读,这无形中给了学生压力,但也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口语考试做了准备。

2.语法知识梳理复习课——运用语篇,梳理语法,过关考点

语法是语言的使用规则,也是中考的考查重点(20分的考题),更是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的考点。初中英语语法说多不多,但也要求记忆很多语言规则,尤其是各类词的用法。每一种词都有多种用法,每年的考点也不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所有的用法,并懂得分析考题所考的点是什么,需要学生对所考知识点熟记于心。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要清晰地分析语法的用法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平常的问题基本集中在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

语法的复习最好不要为复习而复习,而应该与所学习的材料相适应,根据材料的特点,基于材料的分析选择要复习的语法项目,即根据语法项目来选择合适的语言材料——语篇。语法的呈现要在一定的上下文、一定的语境中进行,提供语法所适用的语境,可以采用教材中现有的听力或者阅读材料(王笃勤 2010)。因此,语法复习课的学习活动是先阅读课文,根据课文来引出要复习的语法项目,再次阅读,体会语法点的运用情况,然后再总结规律、语法运用原则,接着做练习——语法选择和单项选择。语法选择题由课文改编而来,考点以复习内容为主,加上已经复习过的内容,把新旧复习的内容综合运用,达到知识循环复习而加深印象的效果。例如,被动语态的复习,首先让学生背诵课文八A Unit 6 Reading A第三段,让学生在课文中体会被动语态的用法,然后再默写。默写的目的是让学生记住被动语态的结构:be+动词过去分词。要做到高效地复习语法,就要做好语篇的选取和课堂的实施工作。

(1)选取语篇

语法的学习不能脱离语境,情境法是语法教学的方法之一;语法的应用是语法学习的目标,语境在语法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王笃勤2010)。语篇就是提供一个完整、有效的语境,让学生去体会语法规则的应用。在中考备考复习语法知识时,教师要根据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来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典型文章来复习语法项目。笔者所在的备课组就根据课文出现的语法现象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语篇。选取的语篇有教材课文、有自己编写的文章,也有从其他材料中选取来的,这些语篇都用作某一语法项目的复习承载体。

(2)熟悉语篇

语篇的处理有两种形式:所复习的语法点容易理解,则只要求朗读几遍,反之则要默写该文段。如被动语态的复习,学生就要求默写一段课文。

(3)领悟用法

对语篇熟读或默写后,小组讨论该语法项目的用法,然后每人写3~5个含有该语法结构的句子,最好能构成一篇短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阅读,互相讨论是否有错误。

(4)体验用法

最后就是单项选择、语法选择、补全句子等中考题型的练习。

整个语法复习过程,课堂上完成朗读、讨论、写句子、单项选择题的训练,然后总结用法;课后作业就是语法选择题训练。以上面的被动语态复习为例,用了2个课时,从学生的检测情况看,学生对结构的熟悉程度不够,还要加强训练。在以后的两三节课中渗透被动语态在补全句子中的训练,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结构。

3.语言技能训练课——运用真题,训练技能,掌握技巧

解题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考分。根据广州市中考题型,每一道大题都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技巧的点拨,在课堂上限时体验整个过程。听力主要是根据中考考题的设题特点和考查能力来分析解题思路,分别对具体信息的捕捉和综合推理题进行训练。单选题、语法选择题的关键是理解句子,找出关键词。完形填空注重语篇的理解,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测所缺的单词,要求学生懂得根据上下文的同义词、解释和词汇的重现来判断。阅读理解题,根据考查能力目标,题目的设计基本是具体信息的获取、猜词、主旨要义、推理判断题等。学生要读懂题目,知道怎样找答案,是直接在文中找答案,还是要理解短文后才能推出答案。尤其是普通班的学生,这种技巧一定要训练,并且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做题前应当有引导,做题时应当有策略渗透,做题后应当有反馈(温爱英 2011)。一节课的时间只能训练一种题型,但阅读题要用2~3节课。因为不同体裁的语篇特征不一样,所以设题的侧重点和能力考察目标也不同。

(1)谨慎选题

根据“中考题由口语考试、听力理解、语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五大部分组成”(温爱英2011),要选取的中考真题范围就要广。虽然中考真题多,但不能随便拿来就用,而是要认真研究考查目标和能力要求,再根据考查目标和训练目标来分析所选题目是否能使教学目标达成。每一节课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例如,训练阅读理解,记叙文要训练学生把握故事发展的主线,找出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过程等细节信息的能力;根据故事的发展推断主人公的后续故事等推断能力。广州市2009年中考题阅读理解A篇:City mouse and Country mouse是一篇寓言故事,就是一篇很好用的真题。

(2)体验解题

选好题后,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解题过程。每一种题目的解题过程,学生都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例如,阅读理解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来做题。有的学生喜欢先读全文再做题,有的学生先读题目再读短文,然后做题。不管哪种方法,离不开一个原则,即判断文章的体裁,把握体裁特征,选取答案时,要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划出相关句子,是直接有答案还是理解文中的具体细节信息后推理而得,都要有依据,不能凭常识或者经验来确定答案。

(3)反思过程

每体验完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过程,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出错的原因在哪?读不懂、粗心还是没看清选项?总结经验,以免下一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4)实践运用

只有运用了,才能检验是否真正掌握了解题技巧。一节课要准备两篇从体裁到设题都相类似的文章,一篇做范例,一篇用于实践运用解题技巧。总之,在最后一阶段的综合训练过程中,笔者侧重课堂解题训练,而避开大量的综合模拟训练。

4.测试题评讲课——分析试卷,发现问题,查缺补漏

考试的目的是检验教学效果,发现教和学的不足,而试卷评讲则是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科学制订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和有效实施查漏补缺的过程。高效的试卷评讲必定对教学效益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赵莉蓉 2009)。的确,测试的目的是找出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每一次的测试题目都是整个备课组成员磨出来的,但还是要认真做一遍,然后详细分析测试的数据,而且每个班都要按照自己班的数据来确定重点评讲内容。分析的数据主要是每道题的答对率,重点讲的题目是答对率低于或等于50%的题目,其余由小组讨论解决。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讲解辅导。对于答对率不足50%的语法题要配以适当的练习。试题的评讲课包括:小组讨论、仿造例句、分享句子、适量训练、自我总结、给教师的建议等六个步骤。所以,评讲课不要担心花时间,这时间花得有价值。因为学生在讨论、造句等学习活动中开动脑筋思考了,只有自己进行思考,才能把知识内化,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点。教师不能独揽评讲课的发言权,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这样才能有效评讲试题。

四、研究效果

下表是第一学期末本校初三各班成绩与中考成绩的对比(2011年中考):

班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考试上学期末 72.07 76.05 75.3 80.29 74.9 65.91 100.68 118.58 132.39 131.04中 考 76.61 80.88 80.47 84.53 79.87 70.02 106.8 120.9 133.7 131.1

由表中的成绩可知,每个班的成绩都有进步,平行班的进步最大,快班的进步不是很明显。这说明以“单元词汇复习课、语法知识梳理复习课、测试题评讲课和语言技能训练课”的课堂形式,以“回归课文复习词汇,运用语篇梳理语法,体验解题技巧和有针对性的、自我总结性的评讲试卷”对于平行班有较明显的效果,而对于快班则没有什么效果。

结束语

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有效方法和经验,但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在整个备考过程中,要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大胆地把时间留给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索、体验每一种考试题型的解题过程。其实,每个教师都明白“只有自己动脑筋思考过的问题才印象深刻”的学习体验。学生也一样,如果学生没有对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效果都不明显。因此,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去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再加以适当的点拨。只有学生自己真正体验了学习过程,才能掌握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

但是,这种模式对于优秀生的帮助不是很大,尤其是成绩在中等偏上的学生,他们的进步不是很明显。这与学生的基础和瓶颈突破有关。基础差的学生基本上26个字母都没有掌握好,要在两个月内提高水平的确有点难度。对于优秀生,当学生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更上一个档次,则要从狠抓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下手,只有从第一学期开始着重训练,优秀生的成绩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

引用文献

何少庆.2010.英语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运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黄丽燕.2008.英语中考考查目标与备考策略[J].基础教育,(1):71-77.

胡庆芳.2010.初中英语复习课教学有效策略的课堂实践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8):8-12.

王笃勤.2010.初中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温爱英.2011.英语中考复习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1-8.

赵莉蓉.2009.初中英语试卷有效评讲的思考与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4):36-38.

朱纯.2008.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注:本文是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三英语复习课有效性研究(课题批准号:12*118)”的基础,是花都区中学学科课题“英语中考备考复习课的有效性研究(立项编号:004)”的结题报告。

作者信息:510800,广东广州,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圆玄中学

猜你喜欢
语篇语法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跟踪导练(二)4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中考“三数”大扫描
参考答案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放松一点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