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龙方言本字考

2015-10-17 05:59唐丽
文教资料 2015年36期
关键词:本字广韵音义

唐丽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三龙方言本字考

唐丽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方言本字的考释是方言研究和古汉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掌握音韵、训诂知识,弄清方言与古汉语的继承关系以及方言本体研究都有重大意义。文章研究江淮官话通泰片与洪巢片过渡的三龙方言,考释其部分本字。

三龙方言本字考释

一、引言

三龙镇是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的下辖镇,位于大丰区北部,与亭湖区盐东镇相邻,总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大丰市志》、《大丰县志》等将三龙镇南部的方言划为江淮官话泰如片,北部的方言划为江淮官话洪巢片,使三龙话处于洪巢和泰如两个方言小片的过渡地带,与两者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

作为江淮官话的一部分,三龙话保留了较多的古音与古词,如《大丰县志》所举“婿”的读音[ɕi]就是古音的保留,此外还有“馊、噇”等古语词的保留,这些古音与古词以及动词“把”读双唇[ma]、“畚箕”的“畚”声母读轻唇[f]等例外字造成了在对三龙方言话调查的一些困难,很多字只知道音义,不知道字形,我们称之为“有音无字”。

所谓“无字”,是指很难从普通话词汇中找到音义都对应的汉字来记录方言字词,这种现象部分是由于各地方言在语音上存在差异,使得一些字的本字与读音差异较大,部分是各地表达同一意义、同一事物的词汇不同造成的,还有部分原因是历史的发展使得部分字退出了日常生活,而较为保守的方言语音还保留这些读法。总之,“有音无字”体现了方言与北京话在语音和词汇发展上的不平衡现象,是共时与历时并在的一种语言现象。

研究“有音无字”就是在寻找这些音的本字。方言本字研究无论是对方言本体还是对古汉语研究都很有价值,目前也有很多研究考释各地的方言本字,揭示方言特色和与古汉语的联系,如顾黔(2001)研究泰兴方言本字,侯华敏、林碧芸(2015)研究南京方言本字等。本文对三龙话部分“有音无字”现象进行研究,在《广韵》等古汉语书籍中寻找与其音义相符的字形,考释其本字。

二、三龙方言音系

为方便下文说明以及理解,这里先列出三龙方言的音系:

(一)声母(20个)

p八兵百宝ph派片爬病m麦明门梦f飞副肥虎v老蓝连路ts资张争纸tsh刺祠抄船s丝三事十z味温温王t多东灯懂th讨天甜贴n脑南年泥l软tɕ酒装九接tɕh寸全地床ɕ想谢双响k高共家家里割kh开轻课哭x 好灰活盒ø月安云药

(二)韵母(55个)

ɿ师丝纸字i戏皮屁李u铺苦五猪y 雨吕a二耳茶牙白i a牙文写u a瓦y a ɿ师丝纸字i戏皮屁李u铺苦五猪y靴雨吕a二耳茶牙白i a牙文写u a瓦y a 靴ε开排鞋u ε怪快坏外y ε ε开排鞋u ε怪快坏外y ε帅ɔ宝饱抄i ɔ ɔ宝饱抄i ɔ帅笑桥ʊ笑桥ʊ歌坐过错1米飞赔对u 1鬼y 1罪罪歌坐过错1米飞赔对u 1鬼y 1 ɣ ɯ豆走i ɣ ɯ油丢ɣ ɯ豆走i ɣ ɯ油丢文文ə n深根灯硬u ə n滚y ə n ə n深根灯硬u ə n滚y ə n 春寸云a ŋ糖上i a ŋ响讲u a ŋ王y a ŋ春寸云a ŋ糖上i a ŋ响讲u a ŋ王y a ŋ床双装ɔ ŋ东通丰i ɔ ŋ床双装ɔ ŋ东通丰i ɔ ŋ穷兄用i ŋ新病星i 1 1~穷兄用i ŋ新病星i 1 1~盐年ʊ~南白半官短y ʊ~盐年ʊ~南白半官短y ʊ~权原æ~南文山含文i æ~减u æ~关y æ~权原æ~南文山含文i æ~减u æ~关y æ~闩ɔ ʔ北百六哭i ɔ ʔ闩ɔ ʔ北百六哭i ɔ ʔ月局菊ʊ ʔ盒活y ʊ ʔ局菊ʊ ʔ盒活y ʊ ʔ月æ ʔ塔八i æ ʔ甲u æ ʔ刮滑y æ ʔ i ʔ刷æ ʔ塔八i æ ʔ甲u æ ʔ刮滑y æ ʔ刷接贴ə ʔ十直色尺i ə ʔ七吃u ə ʔ骨y ə ʔ接贴ə ʔ十直色尺i ə ʔ七吃u ə ʔ骨y ə ʔ i ʔ出橘a ʔ托壳学白i a ʔ药学文u a ʔ郭y a ʔ出橘桌镯

(三)声调(5个)

阴平41东该通开动后前后调类调值例字阴平41东该通开动后前后卖洞阳平25卖洞阳平25门龙牛油铜皮桐糖红上声213门龙牛油铜皮桐糖红上声213懂古鬼统苦草买老五去声45冻怪半四痛寸去罪懂古鬼统苦草买老五去声45冻怪半四痛寸去罪受罪入声5百急哭拍六月毒白罚受罪百急哭拍六月毒白罚入声5

三、三龙方言本字考

(1)燠[iɔʔ5]:热,温,如“燠饭”、“饭燠呃好了,快过来吃”。《广韵》入声屋韵:热也,又音奥,於六切。《说文解字》:燠,热在中也。《尔雅·释言》燠,暖也。《诗经·唐风》: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现代汉语中“燠”与“热”连用,表示热。

(2)斸[ʦɔʔ5]:义为挖,如“斸呃一天的地,膀子酸死了”、“把地上的草斸斸”等。《广韵》入声沃韵:斫也,又也,陟玉切。《五音集韵》:之角切,音琢。现代汉语有三个意思:大锄;挖;砍,这里就是其第二个义项。古代汉语亦有此用法,如《夷坚志》卷第一十四:至此,问田所在,谩云无之,令取碑为证,曰:不知所在矣。命锹锸斸地,果于近门草间尺许得之。《齐民要术·种葵》:其剪处,寻以手拌斫,斸地令起。

(3)抈:两个读音和意义,第一个读为[yʊʔ5],意为弄断,折断,如“这个东西太长了,把它抈呃断呃”。《广韵》入声月韵,折也,鱼厥切,《说文》与之同义,汉语方言大词典有“抈断”一词,与三龙方言用法一致,当为本字。“抈”的另有一个用法读为[yəʔ5]:意为崴,常用于胳膊与脚,如“刚才不注意,把脚抈呃来了”、“膀子抈呃来了,酸霎呃了”等等,《方言调查字表》:抈,抈了脚,当为本字。

(4)楶[ʨi1ʔ5]:屋梁上的木头,如“屋楶子”。《广韵》入声屑韵,屋梁上木,子结切。《说文》欂栌也。本作木咨今作楶。《说文》还将“栭”解释为“屋楶也”。《尔雅·释宫》栭谓之楶。【注】即栌也。【疏】梁上短柱,谓斗栱也。《前汉纪·孝平皇帝纪》“燕雀之俦,不奋六翮之用。楶税之材,不荷栋梁之任”等等,都证明了“楶”为梁上之木,并且《说文》等著作中的“屋楶”连用也证明了三龙方言“楶”为本字。

(5)箬[laʔ]:芦苇、竹子等的叶子,如“粽箬子、竹箬子”。《广韵》入声药韵,而灼切。《集韵》日灼切,音弱。同箬。或作篛。摘篛于谷。《汉语方言大词典》收“竹箬、粽箬(子)”,与三龙方言音义均相符。

(7)帮[paŋ41]:物体(里面一般是空的)的两旁或周围的部分,多指鞋的四周和边缘,如“鞋帮子”。《广韵》平声唐韵,衣治鞋履,博旁切。《六书故》:帮,裨帖也。省作帮。凡事物旁取者皆曰帮。《红楼梦》:袭人笑道:“才说了会子闲话儿,又瞧了会子我前日粘的鞋帮子,明日还求他做去呢。”音义符合,当为本字。

(8)薅[xo41]:除草。如“薅草”、“把田里头的草薅薅”。《广韵》平声豪韵:除田草也,呼毛切。清人屈大均《广东新语》:“《南州异物志》赞‘合浦之人,习水善游’。芟草曰薅草,亦曰劳。”音义相符,当为本字。

(9)填[tsəŋ41],压住。如“风太大了,你去搬点砖头把这个布填住呃。”《广韵》“填”有两读,平声真韵“珍”小韵下:填,压也,又音田,当为三龙话[tsəŋ41]的本字。《汉书·王莽传上》:秉冢宰职,填安国家。师古注:填音竹刃反。《荀子》:“故人主必当将有卿相辅佐足任者,然后可,其德音足以填抚百姓,其知虑足以应待万变,然后可;夫是之国具。填即镇字,元刻作镇。”这也说明“填”是“镇”的本字。现在,表示“压住”义的音在现代汉语的字典、词典中已经消失,而在三龙方言中保留了下来。

(10)加[ka41]:加上、添上,如“外头风大,加一件衣服再出去。”《广韵》下平麻韵,增也,上也,陵也,古牙切。“加”在普通话中声母是[ʨ],这是颚化的结果,三龙话中的“加”有文白两种读音,其中文读[ʨia41]用于“加减乘除”等数学用语中,而白读[ka41]用于生活用语,如“加衣服”“加口子”,开口二等见系白读[k、kh、x]的还有“家、敲、鞋”等。

(12)枵[ɕio41]:薄、不厚,如“衣服太枵呃”;“纸太枵呃了”。《广韵》平声宵韵:玄枵,虚危之次,许娇切。《现代汉语词典》“枵”为“空虚”义,与《广韵》相符。

(13)月翁[ɔŋ41]:形容味道很臭,与“臭”连用,如“猪圈里头?臭?臭的”等。《广韵》上声董韵:?臭貌,出字林,乌孔切,蓊小韵。音义相符,当为本字。

(14)奤[thε213]:(衣领等)大、变大,如“衣服领子全奤呃来了,不要再穿了。”《广韵》入声铎韵,奤,俗,匹克切,与三龙的[thε213]音不符;《方言调查字表》蟹摄开口一等上声海韵透母字的“奤”与三龙方言语音相符。现代汉语中“奤”有三个读音,其中阴平[pho]和上声[thε]音都有表示“大”的意思,阴平[pho]表示“脸大”;上声[thε]如“奤子”是中国某些地方对身躯肥大、行动笨拙的人的虐称,中国旧时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贬称。这两个意思都与“大”有关,其基本义素与三龙方言相符,所以三龙方言的“奤”可能是普通话上声[thε]词义扩大产生的,“奤”可能为三龙方言表示衣领等变大的本字。

四、总结

以上是三龙方言部分本字的考释,然而在方言词中,同音字、训读字、俗字等会给方言本字的考释造成一定的困扰,使得许多字的本字难以考察,如大丰话义为“浮于水面”的[phaŋ25-41]的本字等。因为考本字的难度以及大量方言本字的未知,因而用训诂方法对方言本字进行考释,寻找其音义均符合的形体是很有必要和研究前景的。李如龙先生指出:“不能为考本字而考本字”①,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往往考释出来的方言本字是生僻字,对于田野调查有一定的困扰,但不可否认,考本字对于方言区、方言片的语音、词汇研究、对了解当地方言面貌以及对于撰写方言字典有重大意义,此外,通过考释方言本字,可以加强对训诂方法的掌握,而且考出来的本字对古汉语的研究也有意义。

注释:

①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4.

[1]蔡华祥.盐城方言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顾黔.通泰方言音韵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侯华敏,林碧芸.南京方言本字考[J].现代语文,2015(1).

[4]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陈彭年等编.宋本广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6]王福堂.方言本字考证略说[J].方言,2003(4).

[7]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猜你喜欢
本字广韵音义
《原本广韵》引书订误*
“乡音无改鬓毛衰”之“衰”字音义的词源学解释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通假字
向熹著《简明汉语史》(修订本)指误
《广韵痱、疿及相关病名考释*
“普洱”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