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任的社会层级水平比较分析*
———基于2006 年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2015-10-19 08:11许伟
江汉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信任度下层中层

许伟

社会学

政府信任的社会层级水平比较分析*
———基于2006 年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许伟

在信任研究领域,公众的政府信任度,特别是不同社会层级群体对政府信任状况的比较分析,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利用2006年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对我国不同社会阶层的政府信任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对影响不同阶层政府信任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居民对不同层级政府的信任状况呈现“央强地弱”的态势,不同阶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整体呈倒U型分布,社会中上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最高。在影响不同阶层政府信任的因素中,社会文化变量中的威权主义因素对各阶层的政府信任均存在显著影响,而人际信任因素只对社会下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存在显著性影响。相对于社会上层居民,制度绩效变量对社会中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对社会下层居民的政府信任解释力最强。较之于社会文化变量,制度绩效变量对不同阶层的政府信任更具解释力。

政府信任;社会阶层;阶层认同;政府绩效;社会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可避免地引起诸多社会问题。其中,由“信任”引发的社会问题尤为突出,而公众的政府信任状况更是广受学界关注,政府信任问题已逐渐成为国内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众多学科关注的焦点。①同时,中国的贫富差距正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扩大,导致各阶层群体之间的差异性愈加明显。根据职业、经济收入等指标,整个社会群体被划分为不同的阶层,社会阶层成为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变量,不同社会阶层的政府信任水平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②笔者试图通过对我国的政府信任状况进行比较研究,比较不同层级政府的信任状况,比较不同阶层的政府信任状况,分析政府绩效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从而了解我国政府信任的现状以及影响我国居民政府信任状况的因素,为改善我国政府信任状况提出有效的建议。

一、研究思路与变量测量

从有关政府信任研究的文献看,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一,对政府信任的实证研究大都集中在现状的描述上,对影响政府信任因素的探讨则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领域,有关政府信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较少,尤为缺少从个人认知视角对政府信任的比较研究。其二,对政府信任的研究往往集中于某一特定的群体,如城市居民或者农村居民,缺乏对不同群体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对不同社会阶层的比较研究。

本研究将首先对我国政府信任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然后探讨不同阶层人们之间的政府信任水平差异,分析其对不同层级政府信任水平是否一致,最后从制度绩效和社会文化两个视角探讨我国不同阶层人们的政府信任形成机制。本研究认为,政府信任是政治信任的一个部分,主要是指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根据信任对象的不同,本研究的政府信任包括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村(居)委会③的信任。制度绩效是指居民对政府在各个方面能力表现的主观评价,是居民对政府职能的肯定程度。以往研究所指涉的社会文化变量所涵盖的范围太广,在本研究中,社会文化变量主要包括社会普遍信任度和威权主义倾向。数据来源于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主持的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06)。测量变量的具体操作化如下:

(一)政府信任

在本研究中,政府信任是因变量,是指对政府部门的信任,信任的对象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村(居)委会。在问卷中,要求被访者对不同层级政府的信任度进行评价,在CSS2006中设有“很不信任”、“不太信任”、“比较信任”、“很信任”以及“不太确定”五个选项。此变量为定距变量。

(二)阶层认同

在阶层划分上,本研究采取个人主观认知视角来测量居民所处的阶层。从个人认知视角看,处于不同阶层的人,由于个人经历迥异,导致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也会大相径庭。④阶层认同是本研究中重要的自变量之一,阶层认同是指被访者对自己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位置的主观感知与认定。以往学者对社会分层的研究大都依据客观指标进行分层,但是本研究认为社会的客观分层结构以及分层机制的变化会反映在人们的主观意识中。以人们的主观阶层认同为变量进行研究,不仅能研究社会阶层的主观建构,同时也能探讨不同阶层背后的阶层意识和群体心理。在CSS2006中设有问题询问被访者“您认为您本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在本地大体上属于哪个层次”,回答选项包括“上”、“中上”、“中”、“中下”、“下”五个选项,赋值为:上层=5,中上层=4,中层=3,中下层=2,下层=1。此变量为定距变量。

(三)政府绩效

政府绩效是政府部门在日常管理活动中体现出的工作能力与效率。在本研究中,主要通过测量居民对政府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价来反映政府绩效。在问卷中,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对政府工作的十个方面——医疗工作服务、社会保障和救助、义务教育、环境保护、科技发展与推广、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维护社会治安、依法办事、发展经济、实现社会公正等进行满意度评价,设有“很不满意”、“不大满意”、“比较满意”、“很满意”以及“不大确定”五个选项,分别赋值为:很不满意=1,不太满意=2,不太确定=3,比较满意=4,很满意=5。此变量为定距变量。

(四)人际信任

在本研究中,人际信任是社会文化变量之一,通过对人际信任的测量反映目前我国人们之间的普遍信任度。人际信任变量在问卷中选取的题目为“您是否同意一个人应该帮助熟人,也应该帮助陌生人”,共有“非常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不太确定”、“比较同意”、“完全同意”五个选项,分别赋值为1—5分。此变量为定距变量。

(五)威权主义倾向

威权主义倾向是本研究中的第二个社会文化变量,是指公民对权威(具体表现为政府官员)的服从程度。在问卷CSS2006中设有问题询问被访者对“老百姓就该服从政府”这句话的同意程度,选项有“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不太确定”、“比较同意”以及“完全同意”五个,分别赋值为1—5。此变量为定距变量。

二、数据分析

(一)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采用变量的描述性信息如表1所示。根据表1可知,样本的男女比例分布较为均衡,不同社会阶层的年龄均值较为一致,已婚者占被调查样本的绝大多数(90.32%)。大部分的被访者认为自己属于社会的中层、中下层以及下层,认为自己属于社会上层的样本数仅为31,这反映出我国居民的自我阶层认同较低。由于问卷中没有涉及个人收入的问题,故本研究选取家庭年收入作为自变量,将家庭年收入取对数,以便更好地进行回归分析。从政府绩效变量与社会文化变量的均值发现,居民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评价均值较高,权威主义倾向与人际信任的均值也较高。

(二)不同阶层居民的政府信任现状

为了解不同阶层居民对不同层级政府的信任状况,本研究对阶层变量与政府信任变量进行列联表分析。在问卷中,对不同层级政府信任的测量包括“非常信任”、“比较信任”、“不大确定”、“比较不信任”、“非常不信任”五个选项。在分析中,本研究将借鉴以往研究的经验,将前两项归类为高信任度,后三项归类为低信任度⑤,然后再对不同阶层低信任度与高信任度的被访者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同时,对不同阶层与不同层级政府信任度之间进行卡方检验,具体信息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从总体来看,无论是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地方政府的信任还是对村(居)委会的信任,其均值均大于3(值大于3为高信任度),从低信任度与高信任度所占比例亦可看出,对各级政府持高信任度的居民所占比例远远高于持低信任度的居民所占比例,表明人们对各级政府的信任度较高。通过分析均值数据,本研究发现各阶层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远高于对地方政府和村(居)委会的信任度,呈现“央强地弱”的态势。同时,本研究发现人们对村(居)委会的信任度要稍高于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这与以往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⑥笔者认为可能的解释为:村(居)委会的工作虽然直接面向群众,容易与居民发生纠纷,但是村(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大都是所在村(居)的民众,与当地群众有地缘、血缘基础,导致信任度反而较高。

其次,数据显示,社会阶层认同与各级政府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社会阶层认同的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存在显著性差异。从不同阶层对政府信任状况来看,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中上层的居民对各级政府的信任度均值最高,持高信任度的居民所占百分比也最高。在所有的社会阶层中,社会上层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信任度均值最低,社会下层对村(居)委会的信任度最低,同时社会下层的居民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信任度也较低。从社会中上层、中层到中下层,对各级政府的信任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所以,不同阶层对政府信任的总体趋势为:以社会中上层的信任度为至高点,呈倒U型分布,社会上层和社会下层对政府的信任度最低。

(三)不同阶层居民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本研究中,政府信任是指对政府部门的信任,为了解影响不同阶层居民政府信任的因素,本研究对三个政府信任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可以合成一个政府信任因子,且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因此,本研究将三个层级政府的信任评价指标相加合成政府信任变量,作为本研究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因变量,为定序变量。同时,由于在CSS2006中认同自身处于社会上层以及中上层的居民较少,考虑到我国居民的社会分层状况,本研究将社会阶层变量的选项合成为社会上层(包括社会上层和社会中上层)、社会中层(包括社会中层)、社会下层(包括社会中下层以及社会下层),然后分别对社会上层样本、社会中层样本、社会下层样本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表1 变量的描述性信息

在进行影响政府信任的多元回归分析中,自变量包括社会学人口变量、社会文化变量、制度绩效变量。在多元回归中,总共有9个模型分别对社会上层、社会中层、社会下层居民的政府信任进行分析,采用逐步加入自变量的方式,模型1、模型4、模型7仅测量了社会学人口变量对居民政府信任的影响,模型2、模型5、模型8则在控制人口学变量的基础上加入了社会文化变量,模型3、模型6、模型9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和社会文化变量的基础上,加入了制度绩效变量,全面了解各因素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具体信息如表3所示。

表2 不同阶层居民的政府信任现状分析

1.不同因素对社会上层居民政府信任的影响。由模型1可知,社会学人口变量对社会上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存在显著影响,但解释力较弱,R2值仅为0.058,其中仅户口因素和性别因素与社会上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存在显著相关:相对于男性来说,社会上层女性对政府的信任度更高;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农村居民政府信任度更高。由模型2可知,在加入社会文化变量之后,模型对影响政府信任因素的解释力显著增强,R2值为0.153,同时模型在对社会学人口变量进行控制之后,社会文化变量中的威权主义倾向对社会上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度依旧具有显著影响,对权威越服从,对政府的信任度越高。由模型3可知,制度绩效变量对政府信任存在显著影响,在加入制度绩效变量之后,模型的解释力增加到0.308,但在制度绩效变量中,仅“实现社会公正”这一方面对社会上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存在显著影响,居民对政府在实现社会公正方面的满意度越高,对政府的信任度便越高。

2.不同因素对社会中层居民政府信任的影响。由模型4可知,社会学人口变量对社会中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年龄与家庭年收入对数与居民的政府信任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年龄越大、家庭年收入越多的社会中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越高。由模型5和模型6可知,在加入社会文化变量和制度绩效变量之后,年龄对社会中层居民政府信任依旧存在显著影响,只是影响指数有所降低。在加入制度绩效变量之后,家庭年收入对数对社会中层居民的政府信任便不存在显著性影响。社会文化变量中的威权主义倾向对社会中层居民的政府信任仍存在显著影响,但较之于社会上层和社会下层居民,威权主义对社会中层居民政府信任的影响最小。在对社会学人口变量和社会文化变量进行控制之后,分析发现制度绩效变量中的“社会保障与救助”、“环境保护”、“良好社会风气”、“依法办事”、“实现社会公正”等五个方面对社会中层居民的政府信任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且呈正相关。这说明,居民对政府这些方面的工作越满意,对政府的信任度越高,居民对政府工作方面的满意度对居民的政府信任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3.不同因素对社会下层居民政府信任的影响。由模型7可知,年龄、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对数对社会下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均会产生显著影响。相对于未婚人士,已婚的社会下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更低。家庭年收入与社会下层居民的政府信任之间始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家庭年收入越高,社会下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越高。由模型8可知,威权主义倾向以及人际信任对社会下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存在显著影响,人际信任度越高,对政府的信任度越高。由模型9可知,制度绩效变量的加入显著提升了模型的解释力,绝大部分的制度绩效变量对社会下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均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依法办事”方面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户籍状况对社会下层居民的政府信任也会产生显著影响,较之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更低。这与以往学者对城乡居民政府信任比较研究的结论存在差异,高学德等对城乡居民的政府信任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城市居民的政府信任度比农村居民要低。⑦这可能与研究分析的群体分类有关,对于不同社会层次的群体,影响其政府信任的因素并不一致。

表3 影响不同社会阶层政府信任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标准回归系数)

三、结论与讨论

在对不同阶层的政府信任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后,本文发现不同阶层的政府信任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以社会中上层的政府信任度为至高点,呈倒U型分布,社会上层和社会下层的政府信任度最低。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为:社会上层的居民与政府部门来往较多,能较为深入地了解一些政府部门因诸多原因导致的工作绩效较差,其所熟知的政府官员腐败行为也较多,故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较低。若无特别事件,社会下层的居民一般无法直接接触到乡镇以上的政府官员,与他们来往较为密切的是村(居)委会办事人员,较之于其他阶层的居民,其对村(居)委会的信任度最低。此外,此阶层的人从现有国家政策中享受的福利最少,他们普遍缺乏理性的分析,会显著地受到社会中各种媒体负面新闻的影响,在这些负面新闻中,各级政府官员的贪污行为被不断强化,故其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信任度也较低。社会中层的居民虽不是现有体制中的最大获益者,但他们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他们能够利用这些资本向上流动,其更愿意相信政府能够提供公平公正的环境促进其发展,这导致此阶层的政府信任度较高。

同时,各变量对不同阶层政府信任状况的影响存在差异。在社会学人口变量中,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对社会上层、中层、下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度均无显著影响。性别对社会上层和中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度存在较弱的影响。婚姻状况仅对社会下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度存在显著影响。年龄变量与社会中层、下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家庭年收入仅对社会中层和下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度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对下层的影响最为显著,收入越高,对政府的信任度越高。户口状况对社会上层和社会下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度均存在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并不一致,较之于社会上层的城市居民,社会上层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更高,较之于社会下层的城市居民,社会下层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更低。这看似矛盾的结论存在其合理之处,在社会上层中,城市居民群体构成较为复杂,涉及各行业,而农村居民群体构成相对较为简单,其往往与政府机关存在密切关联,或者本身就是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故社会上层农村居民的政府信任度高于城市居民。当前,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上还存在较多的缺失,在社会下层中,较之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从现有政策中获益较少,所以其政府信任度低于城市居民。

社会文化变量中的威权主义倾向对社会上层、中层、下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度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对社会上层居民政府信任度的影响最大,对社会中层居民政府信任度的影响较弱。这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位于社会上层的居民大部分为现有政策的既得利益者,或参与了不同方针政策的制定,对权威越服从则对政府部门越信任。而处于社会中层的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于政府颁布实施的政策有自己的理解与意见,并不愿意盲目服从权威与领导。在本研究中,人际信任对社会上层、中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度均无显著影响,仅对社会下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度存在显著影响,这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虽然大部分(86.72%)的被访者同意“我们应该帮助熟人,也应该帮助陌生人”这个观点,但这与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无显著相关。一方面,这可能与问题的选取有关,对他人帮助的意愿并不等于对他人的信任;另一方面,可能与群体的分类有关,位于社会中层、上层的居民倾向于以较为理性的态度对待政府信任问题。正如埃里克·尤斯拉纳所说:人际信任是基于个人道德基础的一种价值观,而政府信任则是根据自己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经验作出的一种期待,它们所产生的根源并不一致。⑧

较之于社会文化变量,制度绩效变量对模型的解释力更强,对居民的政府信任度更具影响力。其中,制度绩效变量对社会上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度的解释力最弱,对社会中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度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对社会下层居民的政府信任度的解释力最强。处于社会下层的居民,更多是通过办事而与政府部门有所交流,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其生活存在直接的影响,也是影响其政府信任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制度绩效中的“实现社会公正”方面对各阶层居民的政府信任状况均存在显著的影响,“依法办事”方面对中下层居民的政府信任状况也存在较大的影响。这也是腐败行为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⑨。博·罗斯坦在对牙买加和新加坡的政府质量研究中便发现,无论所在社会的信任文化如何,不公平行为尤其是腐败行为都会显著影响到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对个体不公平的对待会显著降低其对政府的信任度。⑩故无论是社会上层、中层抑或下层的居民均认为越公平公正的政府越可信。所以,有效地惩治腐败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让各阶层的居民享有平等的机会,是我国政府改善信任危机的当务之急。

本文是对不同阶层政府信任状况的探索性研究,笔者虽尽全力将分析误差降低,但难免存在一些缺陷。由于已有问卷数据的限制,对问题的选取存在不足,无法选取相同的问题对人际信任进行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析的结果。其次,由于被访者的自我阶层认同偏低,与客观的社会分层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样本的代表性,将结论推广至所有群体时需谨慎。再次,本研究虽发现制度绩效变量能够有效地解释政府信任,但无法有效地解释制度绩效的不同方面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程度,尤其是“实现社会公正”方面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度,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注释:

①熊美娟:《政治信任研究的理论综述》,《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第6期。

②④Frederick C.Turner,Social Mobility and Political Attitudes:Comparative Perspectives,New Burnswick,NJ: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2.

③虽然村(居)委会不属于政府部门,但村(居)委会由政府部门管辖,是政府政策的具体实施者,代表政府部门为居民服务,与居民沟通交流更为频繁,故本研究认为有必要对村(居)委会的信任状况进行研究。

⑤李涛、黄纯纯、何兴强、周开国:《什么影响了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来自广东省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08年第1期。

⑥张厚安、蒙桂兰:《完善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制度推进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湖北省广水市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调查》,《社会主义研究》1993年第4期。

⑦高学德、翟学伟:《政府信任的城乡比较》,《社会学研究》2013年第2期。

⑧Eric M.Uslaner,The Moral Foundation of Trust,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⑨Andrew Wedeman,The Intensification of Corruption in China,The China Quarterly,2004,180(4),pp.895-921.

⑩[瑞典]博·罗斯坦:《政府质量:执政能力与腐败、社会信任和不平等》,蒋小虎译,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介绍:许伟,男,1983年生,湖南新化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实习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2。

(责任编辑刘龙伏)

C91;D62

A

1003-854X(2015)11-0134-06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态状况抽样调查及对策建议”(项目编号:13AZD069,项目主持人:罗教讲)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信任度下层中层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全球民调: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最高
一类多个下层的双层规划问题
积雪
陕西横山罗圪台村元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汽车养护品行业运行环境分析及提高客户信任度的途径
有借有还
2014,如何获得信任
从组织支持谈中层管理者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