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脉压和脉压指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

2015-10-20 08:38陈永海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脉压收缩压颈动脉

陈永海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脉压和脉压指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

陈永海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脉压和脉压指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自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脉压、脉压指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5);脉压≥60mmHg患者的颈动脉IMT显著大于脉压<60mmHg的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组患者的脉压和脉压指数呈正相关(P<0.05),B组患者的脉压和脉压指数亦呈正相关(P<0.05),A组患者的颈动脉IMT与脉压、脉压指数均呈正相关(P=0.032、0.018)。结论 高血压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密切相关。综合分析患者颈动脉IMT和脉压、脉压指数可更准确地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指导临床诊治。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脉压 脉压指数 高血压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而高血压是促成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1]。脉压是用于评估患者动脉弹性的指标,脉压增大说明动脉的弹性下降[2]。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评估全身动脉硬化程度重要的无创检查手段,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有重要预测价值[3]。关于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和脉压指数与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目前仍较少涉及。本文探讨颈动脉IMT、脉压和脉压指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8例,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103例患者为A组,将颈动脉检查结果未见异常45例患者为B组。A组中,男67例,女36例;年龄49~73岁,平均(61.94±10.83)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3.48±4.61)kg/m2。B组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51~69岁,平均(60.71±10.96)岁。BMI为(23.93±4.28)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根据其静息状态下不同时间点多次血压测量结果,同时排除肾动脉狭窄、肾功能衰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继发性高血压后,确定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同时排除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心律失常等对血压有明显影响的患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检查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oluson E6型彩色超声诊断仪,11L-D探头。患者取平卧位,肩部下方垫一枕头以稍微仰头,超声探头对患者双侧颈动脉进行扫查,测量患者的颈动脉IMT。同时采用德国IEM公司生产的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

1.4观察指标 以颈总动脉IMT<1.0mm为正常,IMT1.0~1.2mm为增厚,IMT>1.2mm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5]。根据公式:脉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指数=脉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计算出患者的脉压、脉压指数和平均动脉压。对比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脉压指数和平均动脉压。同时不同脉压水平患者的颈动脉IMT,并分析两组患者脉压和脉压指数之间的相关性。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脉压和脉压指数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压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n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平均动脉压(mmHg)脉压(mmHg)脉压指数A组103152.17±17.3684.24±14.21108.30±13.3762.22±16.130.52±0.06 B组45135.31±17.6481.83±12.37101.39±11.3753.86±14.720.42±0.06 t值8.3751.7364.1815.8295.718 P值0.0000.1030.0280.0110.012

2.2不同脉压水平患者的颈动脉IMT比较 见表2。

表2 不同脉压水平患者的颈动脉IMT比较(±s)

表2 不同脉压水平患者的颈动脉IMT比较(±s)

组别n颈动脉IMT(mm)脉压≥60mmHg1001.38±0.39脉压<60mmHg480.82±0.14 t值6.284 P值0.001

2.3脉压、脉压指数和颈动脉IMT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组患者的脉压和脉压指数呈正相关(r=0.889,P=0.003),B组患者的脉压和脉压指数亦呈正相关(r=0.911,P=0.002),A组患者的颈动脉IMT与脉压、脉压指数均呈正相关(r=0.413、0.236,P=0.032、0.018)。

3 讨论

脉压为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是评价血管弹性的指标之一。临床研究已证实,脉压增大提示患者血管弹性下降,是多种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危险因素[2]。高血压可增加血流对血管壁的冲击,可加速血管内皮的损伤,导致血液中脂质以及各种有形物质粘附于血管壁上,血管弹性下降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6]。通过超声检查颈动脉IMT的可评估全身动脉硬化病情[7]。

本资料中,A组患者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脉压以及脉压指数均显著高于B组,且脉压≥60mmHg的患者,其颈动脉IMT显著大于脉压<60mmHg的患者。这说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高血压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而脉压的增大与患者颈动脉IMT的增加有直接的关系。超声测量颈动脉IMT是早期诊断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3]。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由于动脉顺应性的下降,左心室收缩时,主动脉不能迅速舒张,致使收缩压明显上升,而在左心室舒张时,主动脉不能迅速回缩而使舒张压出现下降,因而脉压增加。由于脉压指数为脉压和收缩压的比值,脉压增大的幅度大于收缩压上升的幅度,脉压指数也会随之上升。

在血管状况的评估上,超声诊断技术可清晰地显示血管壁的情况,且能动态观察血管内血流的变化情况,临床应用十分广泛。高血压患者脉压和脉压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上,结合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和患者脉压、脉压指数的情况可更为全面地评估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

1 刘佳.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13,19(6): 972~974.

2 张磊,韩雅玲,荆全民,等.脉压、脉压指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4): 319~322.

3 崔可飞,卢宏. 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评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5): 57~58.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 579~616.

5 胡碧仙.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价值.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2): 278~279.

6 Nozue T,Yamamoto S,Tohyama S,et al. Impacts of conventional coronary risk factors,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on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during statin therapy: Subanalysis of the TRUTH study. Coronary artery disease,2012,23(4): 239~244.

7 孙冰,许佳毅,蒋金法,等.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对冠心病早期诊断价值的评估.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3,40(6): 383~385.

317200 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脉压收缩压颈动脉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监测血压,脉压差莫忽视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脉压异常需要治疗吗?
高压、低压和脉压,哪个异常更危险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