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120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2015-10-20 09:12柯瑜婷钟爱兰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4期
关键词:空腹血糖护理人员

柯瑜婷,钟爱兰

晋江市医院内分泌科,福建晋江 362200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的病变、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而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代谢性疾病[1-2]。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也逐渐趋向于高糖、高脂肪、高热能,导致糖尿病人群逐年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据统计,我国有超过半数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伴有精神抑郁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也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疗[3]。因此,在糖尿病病人中实施心理干预,对预防精神抑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对部分糖尿病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现将护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门诊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6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 55~70岁,平均年龄为(60.01±3.43)岁;空腹血糖为6.01~14.58 mmol/L,平均空腹血糖为(10.48±3.14)mmol/L;病程3~17年,平均病程为(10.51±2.06)年。观察组中男41例,女 19 例;年龄 56~72 岁,平均年龄为(60.52±2.81)岁;空腹血糖为6.03~14.34 mmol/L,平均空腹血糖为(11.06±3.11)mmol/L;病程 3~18 年,平均病程为(11.32±2.07)年。两组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糖尿病常规护理,如进行常规的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则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①由于生活中的诸多习惯是导致糖尿病高血糖发生的重要因素,而患者往往缺少糖尿病的知识而不够重视,而等到引起严重后果时才追悔莫及,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让患者理性认识糖尿病,消除患者的烦躁不安。

②给患者提供温馨干净的环境,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禁烟通气,提高患者心理上的舒适度。可在走道内种些小盆栽,放些舒缓的音乐,使患者感受到人文的关怀。护理人员应跟患者介绍护士人员和医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陌生环境带给患者心理上的刺激。

③因为糖尿病伴随终生,因此患者难免会产生一些悲观焦虑的负面情绪,严重者甚至会对治疗及护理有所影响。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安抚不良情绪。对于患者的疑问,护理人员应当及时解答,解除顾虑,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④糖尿病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身心上经历着巨大的痛苦,觉得拖累了家人,心理上有负罪感。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的同时,也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嘱咐家属对患者对给予关心和支持。多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温暖,从而舒缓心情。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情况、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根据HAMD量表24个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评分,无症状记0分,轻度记1分,中度记2分,重度记3分,很重记4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精神抑郁越严重[4]。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血糖达标情况

观察组血糖达标所用时间为(4.12±0.35)d,比对照组的(6.16±1.23)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糖指数正常标准(±s)

表1 血糖指数正常标准(±s)

组别 空腹血糖标准(mmol/L)餐后2h血糖标准(mmol/L)血糖达标天数(d)对照组(n=60)观察组(n=60)<6.11<7.77 6.16±1.23 4.12±0.35

2.2 HAMD评分情况

观察组护理后HAMD评分为(11.25±1.24)分,对照组为(19.14±1.68)分,观察组HAMD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满意度

两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根据文献报道,我国是全球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近20年来,国内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了将近11%,而中老年就占其中约9.6%,且仍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非感染性流行病,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6-8]。在糖尿病时期,患者常常心理上承受着一定的压力,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应激心理,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而运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控制患者的血糖,从而有效缓解了糖尿病的病情,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至关重要。

该研究中,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中加入心理干预,护理效果明显提高。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更短,护理满意度更高,HAMD评分情况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精神负担,使患者心理上达到最佳的愉悦状态,对于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1]张冬玲.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9):171.

[2]张宪玲.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14-215.

[3]赵静.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35):189.

[4]徐凤娟.518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2):383-384.

[5]阙福妫,范庆姿,陈军莉.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护理对糖尿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疗效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2,24(5):125-126.

[6]胡赞芬,李忠淑.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2):75-76.

[7]刘艳花,袁素娥.心理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8):83-85.

[8]蒋蓉,陈敏,李艳,等.看图对话教育模式对首诊糖尿病患者认知及焦虑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5):184-185.

猜你喜欢
空腹血糖护理人员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采血为何要空腹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空腹喝水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