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中风后抑郁症40例临床观察

2015-10-21 20:28杨帆马青东
医药与保健 2015年3期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

杨帆 马青东

【摘   要】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中风后抑郁症40例临床观察。结果  40例患者中,显效患者21例;有效患者16例;无效患者3例;总有效率为92.5%。且40例患者均未出现任何副作用。结论  故柴胡疏肝散加味能改善中风后抑郁表现,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中风后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 R243    【文献标识码】 A

中风后抑郁症是中风后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症状是半身不遂、伴情绪低落、偏身麻木、思维迟缓、甚至有绝望自杀倾向,严重影响神经功能康复[1]。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其重要意义。本文笔者自2012年7月到2014年2月期间在临床实践中收治4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其疗效明显好转。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到2014年2月期间在临床实践中收治4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其男25例,女15例;年龄5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岁;病程在2个月至3年。腦梗死患者29例,其中18例左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3例左丘脑梗死患者,3例左小脑梗死患者,5例右额顶叶梗死患者;11例脑出血患者,其中5例左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2例右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1例左额叶出血患者,1例右丘脑出血患者,2例小脑出血患者。抑郁症状都出现于中风之后,排除了昏迷、失语、智力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临床上常采用疏肝解郁方法,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味:基础方:柴胡10g,白芍15g,香附12g,夜交藤30g,郁金12g,川芎10g,酸枣仁20g,当归12g,陈皮10g,远志10g,茯苓15g。

药量的增减:气虚患者加黄芪和党参各15g;食滞腹胀患者加神曲和山楂各10g、5g鸡内金;心神不宁患者加5g琥珀和20g合欢皮;热盛患者加栀子和龙胆草各10g;瘀血甚患者加10g桃仁和15g红花;痰盛患者加15g半夏、12g厚朴和10g胆南星;肾精不足患者加12g杜仲、30g牡蛎、15g枸杞子等。熬药每次加水300ml,煎到剩余汁液100ml,三次药液混合后分早晚服用。1个疗程为15天,服用2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后分值≤7分[1];显效:治疗后分值8-10分;有效:治疗后分值11-14分[2];无效:治疗后分值≥15分。显效:症状消失,情绪正常;有效:症状减轻,情绪基本稳定;无效:症状情绪均无改善。

2  治疗结果

服用中药后15天、1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前各项症状总分18.80±8.32,治疗后总分17.53±8.28,治疗前后相比,有明显改善,及中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所下降;40例中,显效21例,占52.5%;有效16例,占40%;无效3例,占7.5%;总有效率为92.5%。提示柴胡疏肝散加味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3  讨论

目前,多认为中风后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与中风之合病,就因果关系而言,郁证为中风之变证,是在中风病的基础上,肝气失其条达,神明失其清展,而情绪低落出现抑郁[2]。因病致郁,从而加重中风病,以此可见两病互为因果[3]。中风病发生之后由于受躯体病残的困扰,精神上的压抑、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肝失条达,病程长易导致虚致瘀。肝肾亏虚,精血暗耗,髓海失养,加之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神失养或受扰导致郁证的发生。中风之后血瘀日久可致气行不畅、肝气郁结进而郁证产生,即因瘀致郁;并且血瘀与气滞互为因果,加重病情,导致恶性循环,使中风难以治愈。因此,PSD既有中风气血失调、痰瘀互结、上扰清窍的特点;又有郁症情志不舒、气机不畅、心神紊乱的特点。其本在肝肾亏虚,瘀血阻络,其标在肝气郁结。故治宜标本同治,以疏肝解郁为主,以活血通络为辅。

柴胡疏肝散加味中柴胡主入肝经,具有调畅情志之功;还具有疏肝解郁,和解邪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含柴胡皂甙和生物碱,有镇静、安定、镇痛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白芍有活血化瘀,养血柔肝等功效。主要活性成分(白芍总甙可抗炎、降酶、护肝、解除平滑肌痉挛性收缩、中枢性镇痛等作用);柴胡舒肝解郁,疏散肝气,但柴胡辛散过用则易伤肝阴,挑动肝之相火,故配酸苦微寒之白芍,敛降肝气,与柴胡一散一收,一升一降而调理肝气[4]。以此,芍药与柴胡药对为必用之品。郁金入血而行气以疏肝之郁;配以陈皮、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肝功以血为本,以气为用,配以当归、川芎活血化瘀,以养肝之本;陈皮、茯苓健脾化痰;合欢皮、酸枣仁和夜交藤疏肝解郁,通窍安神,益气养心安神之功。全方用药精当,共奏疏肝解郁,理气安神之功。

由于中风患者患病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持续的时间也较长,患者失去治愈信心,对治疗造成极大的障碍,影响患者彻底的康复。此外对中风后得抑郁症患者进行系统的干预,应及时配合谈心与期望治疗和音乐疗法与心理治疗,会明显的改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状态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同时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总之中风后抑郁病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中风本身有密切的关系,郁证是以气郁为先,肝气郁结是其重要的病理因素,但还可以合并痰浊、郁火,日久可出现气血不足之证。因此要求我们通过分析归纳抑郁症中医病机,究其中医病理本质,才能更有利于其中医的辨证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王联庆,宫丽莉,韩建香,等.柴胡疏肝散临床应用举隅[J].陕西中医,2012,33(1):105-106.

[3] 邓盛柞.柴胡疏肝散加味结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81-82.

[4] 李玲.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抑郁症38例[J].中外医疗,2011,30(26):137.

猜你喜欢
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
疏肝解郁止痛汤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疏肝解郁趁春天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痛的临床分析
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氟哌噻吨美曲辛片治疗功能性便秘伴抑郁38例临床观察
柴胡疏肝散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
柴胡疏肝散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疏肝解郁法配合耳穴压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60例
疏肝解郁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