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爱的能力

2015-10-21 13:10袁晓凤
甘肃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媒介班主任家长

袁晓凤

【关键词】 班主任;媒介;活动;家长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8—0039—0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是反思我们的教育,由于社会选拔和用人制度的价值取向,使得教育有些功利化,我们只重视了学习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道德素养能力的培养。教育学家贾馥茗老师在 《教育的本质》中写到“真正的教育,其责任必须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务,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而一个有健全人格、有幸福人生的人必定是一个具有爱的能力的人。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感受爱、理解爱、表达爱,进而具备爱的能力,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借各种媒介的熏陶,使学生感悟爱的真谛

书籍经典。许多中外儿童读物、名著都为学生提供了爱的养料,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满满的爱。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其中的圣贤经典,更是蕴含着许多爱的真理。从反复的诵读中,学生会感知到怎样爱,让爱的行为有准则。

各种学科素材。学校各门学科教材中不乏爱的素材,尤其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像“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换个角度想一想”、“分享的快乐”等这样的内容比比皆是,通过这些素材,可以让学生明白爱是一份责任,爱是关爱、分享、付出、宽容,爱是快乐的。

班级主题墙、自然角。在布置班级育人氛围时,可以精心设置“在蓝天下一起成长”、“快乐树”等这样的主题墙,让学生悉心照料“自然角”中的动植物,使学生明白爱是成长的基石。

学校课程,如道德讲堂。通过定期开展的道德讲堂,让学生在浓厚的道德氛围中感知爱的意义,提升爱的感悟能力。

二、以教师自身的行为,为学生提供爱的样本

人在成长过程中有三个关键期,其中第二关键期(10~12岁左右)是人意志品格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而这个时期最能影响学生发展的人就是教师。孩子的心灵是一面纯洁的镜子,教师的言行随时随地地照在他们心灵的镜子上,留下抹不去的印记。诚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培养学生爱的能力,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有爱,要以自身“爱”的行为,为学生提供爱的样本。

要爱学生。全面、深入、客观地了解学生,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尊重、体谅、关心、理解学生,与他们平等相处,从细小甚微处、从内心深处纯粹地去爱学生;要爱自己的事业。坚定教育信念,不断地探索知识,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水平,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去奉献于自己的事业,悉心体会教育带给自己的幸福感;要爱社会、爱自然、爱他人,要有“博爱”的境界,有豁达乐观的心态,有“与人为善”的举止,有宽容包涵的胸怀。

三、用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爱的机会

在各种节日、纪念日组织活动,安排、鼓励学生表达爱。班级中可以建立家庭成员生日本,在这些特殊的日子为父母、同伴表达自己的爱,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拥抱;在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组织亲子活动,给家长和孩子创造面对面表达爱的机会,每个节日都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传递出爱。

开展“一对一”或“伸出爱的手”等帮扶活动。在班级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一对一”拉手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帮助、学习中奉献自己的爱,学会爱周围的人;还可以与社区联系,对孤寡、空巢老人、残疾人进行帮扶、慰问活动,学会爱他人;可以在重大灾难发生时,鼓励学生伸出援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爱来回报社会。

开展主题班队会,坚持日行一善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班队会,开展“日行一善”,并做好记录。“一个行为重复九十次,就可以成为一个习惯”,督促学生坚持“日行一善”,爱的习惯就会扎根于心间。

开展换位体验活动。 品德能力的培养注重心理体验,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被爱的感觉,才能学会付出爱。班级中可以经常组织一些“今天我当家”、“我是小小调解员”、“小老师”等角色换位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设身处地的感受,进一步理解爱的本质,付出爱的行动。

四、与家长携起手来,帮学生鼓起爱的信心。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转变自己育人观念的同时,有义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与家长携手,帮孩子们鼓起“爱的信心”。鼓励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儿,与家长相互勉励,转变角色,把对孩子遮风避雨的保护角色转变为培育孩子爱心的助力者,给孩子示爱的机会,学会带着欣赏的眼光接受孩子的爱,在与孩子交流时,多谈论 “爱”的话题,当孩子有爱的举动时,要给予肯定、支持,让他感受到爱的喜悦,增强爱的信心。当有了爱的信心,孩子就会变得强大起来,就能顶天立地。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媒介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班主任
家长请吃药Ⅱ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