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

2015-10-21 13:10于春香
甘肃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渗透德育

于春香

【关键词】 化学教学;实验;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8—0066—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若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教育寓于其中,将会达到教书育人的双重效果。那么,如何将德育寓于化学实验教学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在此我谈一点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借助实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实验教学中,结合研究物质的性质、实验,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以及物质的永恒、量变与质变、内因与外因、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等观点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自然界中存在一定的规律,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以去征服世界、改造自然。通过这样的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事物变化的本质规律,初步确定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奠定基础。例如,在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仅用双氧水,必须在很长时间才能缓慢地分解放出氧气;单独用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但在双氧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双氧水便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而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都没有改变。由此可知,二氧化锰的存在是双氧水能迅速分解的外部环境。类似这样的实验很多,它们都从实践上验证着辩证法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即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必须通过外因起变化,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二、借助实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人民团结的一面旗帜。它是对祖国无限热爱的一种情感,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发现铁能从某些铜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铜。在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化为铜”的记载。在宋朝,利用这个反应冶钢的生产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气体矿物燃料,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不仅如此,我国也是最早发现和使用石油的国家之一,早在1800多年以前,我国人民就发现了石油;我国在1965年就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此外,在模拟生物固氮方面及人工锗酸铋晶体和超导技术都居世界先进水平。古今往来的伟大成就,为学生们提供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借助实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遵章守纪教育

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是在有组织、有纪律的情况下进行的集体活动,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遵章守纪的习惯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但也应对教学时暴露的问题及时引导。例如,在演示实验时,学生会全神贯注,把注意力集中在燃烧、发光、颜色变化、沉淀生成、爆鸣声等实验现象上,但由于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生平时在其他课上所掩饰和保留的许多东西会情不自禁地表露出来,如喝彩声、惊叹声,以及只顾自己看得清楚而起立,以及在学生分组实验时表露出来的慌乱、胆怯、马虎、随便、不遵守规则、不顾周围或同组的其他同学,我行我素的自私行为等,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秩序。这时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遵章守纪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在实验室同样要遵守纪律,不能为所欲为,学会同组间的配合与协调,另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药品的用量和实验后药品的处理方法,努力使学生在默契配合中培养自己的组织纪律性和合作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借助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化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学科学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又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灾难和烦恼。其结果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损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如各种食品塑料包装袋、发泡塑料等形成的“白色污染”;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工业三废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农药化肥的不恰当使用等形成的“水体污染”;SO2、CO、 NO、NO2及有害粉尘等造成的大气污染。可以这样说当今全球的“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的形成无一不打上人类活动的烙印。在实验中,有时涉及到有害气体,废弃物品的处理,这时应对学生及时、恰当地进行环境保护、安全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时候,要及时给学生讲解二氧化碳虽没有毒,若排放到空气中,可以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但由于工业的发展,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而绿色植物不断减少,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形成“温室效应”,致使旱涝等自然灾害增多,使学生产生紧迫感,从而认识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证明,只有将化学知识教学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一体化,才能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编辑:张 昀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渗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