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提高文化创新能力

2015-10-21 16:59魏绘
甘肃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挖掘弘扬创新

魏绘

【关键词】 敦煌飞天艺术;历史资源;挖掘;创新;弘扬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8—0078—0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敦煌飞天艺术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享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美誉,是甘肃优秀灿烂辉煌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和巨大财富。敦煌飞天艺术的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精神、艺术手法的创新方面,是传统中华文化的复兴,也是新的艺术品种、艺术流派的诞生源泉。敦煌飞天艺术的创新,从北凉时产生之日起,就没有中断过,在中国文化土壤上被历代的艺术家经过嫁接、创新、开花、结果,最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敦煌飞天的艺术价值,不仅彰显在艺术上,尤其体现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启发上。莫高窟只有一个,但建立在莫高窟上的敦煌飞天创新艺术文化产品又何止数以百计。敦煌飞天文化艺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带动地方经济的大力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敦煌飞天创新的艺术空间是无比广阔的。

一、由现代舞剧弘扬敦煌飞天文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把飞天中的“反弹琵琶”借鉴应用于现代舞剧《丝路花雨》中,以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和丝绸之路为题材,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以和平、友谊为主题,通过敦煌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与波斯商人”患难与共、生死相交的故事,以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将瑰丽多彩的敦煌壁画搬上舞台,形象地再现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歌颂了劳动人民创造敦煌文化的光辉艺术形象和中外人民友谊源远流长的动人故事。剧中女主角“英娘”是对敦煌飞天艺术的继承与改造,其姊妹篇—《大梦敦煌》中的女主角“月牙”是对《丝路花雨》中“英娘”的继承与超越。当《丝路花雨》在世界各地上演后,许多舞蹈家都惊艳于角色“英娘”的“反弹琵琶”,被新闻媒介赞誉为“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为中国舞蹈剧开辟了新路”,此剧至今已在中国香港等地区以及朝鲜、日本、意大利、泰国、法国、拉脱维亚等国家和全国各地演出了2000多场,久演不衰,所到之处盛况空前,以极高的上座率不断证明着经典的无穷魅力,充分显示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堪称“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成为东方艺术的奇葩,并被作为20世纪中国舞蹈经典剧作,载入中华民族艺术史册,在中国舞蹈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和世界舞坛上,享有较高的美誉和盛名。

二、用漆画形式弘扬敦煌飞天文化

中国是世界漆艺的发源地,中国的漆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本民族自己的体系和传统,漆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于20世纪60年代起登上现代画坛。用漆画这一古老而年轻的绘画形式来弘扬敦煌飞天文化,是敦煌飞天艺术发展到今天的又一创新。漆画丰富的表现力使敦煌飞天再次在自己民族的土壤上生根和开花,其创新价值不仅体现在艺术精神、艺术手法等方面,也是传统中华文化的复兴的体现。《中国梦·飞天韵》系列漆画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其以展现出的厚重的历史文化感、浓郁的民族性和强烈的现代感获得了的业界一致肯定(2013年获《中国梦·美丽甘肃》甘肃省教师书画大赛一等奖、第三届甘肃省舞台美术作品大赛一等奖、入选中国第十届艺术节)。

三、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成为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现代文化创意产品

敦煌飞天艺术的创新发展还以多种形式表现,在如敦煌飞天剪纸、木版画、香包、刺绣、砖雕、洮砚、刻葫芦、中国结、麦杆画等其他甘肃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中,一大批以《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舞剧和《中国梦·飞天韵》系列漆画为代表的舞剧、影视、景观、动漫、文学等敦煌飞天艺术的探索、挖掘和创新作品,传承创新甘肃的敦煌文化、石窟文化、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正在成为真正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现代文化创意产品,将华夏文明传承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整合,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整合华夏文明,提升创意文化产品设计的文化价值,推动了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持续可协调发展,为甘肃创建文化大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挖掘弘扬创新
弘扬爱国精神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内涵的挖掘策略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