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从真、悟、灵开始

2015-10-21 16:50马文惠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5年1期
关键词:悟性真性灵性

马文惠

新课标作文模式理论指出: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新课标下的小学低年级习作教学,应当有适应自身理论模式的教学理念。笔者试从小学作文教学的“真性、悟性、灵性”三个方面,浅析构建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方法。

一、鼓励“真性”,童言童趣

叶圣陶先生主张:“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因此,我们在低年级学生习作的萌芽阶段,就应鼓励学生说真话,从鼓励“真性”开始。

1.鼓励学生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吧自己心中想说的和口中要说的话无拘无束的表达出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说“诚实的自己的话”,用童心表述真实的生活,发表内心真实的感悟。记得有一次作文课,我要求同学们写一篇作文“我眼中的班主任”,其实我的用意是想听听同学们对我的意见。写完后收上来一看,尽是些空话,把老师描述的是多么漂亮,多么温柔……评讲时,我把这些作文读给同学们听,并问:这是我吗?马老师有这样好吗?学生们说:“不说好听的怕你不高兴。”我当场做了表态:今天的作文重写,必须写绝对真实的事,不仅可以写老师的优点也可以写老师的缺点,老师一定不怪罪你们。结果,文章收上来,与第一次的截然不同:有的写想请老师帮调一下座位的(原因讲得合情合理);有的写我上课时的一次错误的批评,伤害了一个同学的自尊心。因此,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说“诚实的、自己的话”。

2.鼓励学生使用年龄语言。

“年龄语言”不同于我们的书面语言,他是特定年龄阶段的孩子所特有的语言,这样的语言表达在小学语文中非常重要,是童言表述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年龄语言”即是孩子们之间的悄悄话,它比成人语言更生动、形象,更富有儿童的个性。

上学期开学初,为了提升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在完成第一次习作后,我总是先评讲一番,再总结性的教孩子们如何去写,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怎样写才精彩。之后再让孩子们进行二次习作或修改,写出来的文章确实进步不少。

3.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和童年体验。

二年级试卷上出现一篇续写习作,题目是:“一只小花猫走到饭桌前,看到上面有一盘鲜鱼。小花狗走上前,拦住了它。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一个孩子这样写道:“这是我的鱼,不给你吃!”“不给我吃,我就抢!”“你敢抢,我就打你!”“你打我,我抢了就跑。”最后,小花猫说:“我们要团结!”看了这篇作文,很是好笑,觉得小孩子脑子里想的怎么总是打打闹闹,不能文明一些吗?于是很想找到他,让他重写。可转念一想,虽然孩子的语言表达存在一些不足,但他的童言、童趣所表现出来的真挚是无法取代和超越的。因此,我们在作文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丰富想象力,鼓励孩子多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他们的看法,还作文教学的一个“真”字。

二、培养“悟性”,意领神会

悟性是建立在真性基础之上的一种提炼能力,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点拨,是学生对学习认识上的升华。如果说坚持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真性”是小学作文的基础,那么加强学生的“悟性”培养则是写作层次高低的关键。

1.将“悟性”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二年级下册有一篇文章《狐假虎威》,里面的语言生动有趣,活灵活现,孩子们很是喜欢。为了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感悟,我们班准备举行一次课本剧表演。在大家的提议下,必须要把《狐假虎威》的续写加入课本剧中。于是,一场续写“大战” 开始了。为了让孩子们表演的更加生动、形象,我引导孩子抓住课文中的 “窜”“扑”“逮”“眼珠一转”“摇了摇尾巴” 等词语,进一步感悟狐狸和老虎的性格、神态,续写里他们的性格、神态又会怎样。从课文中延伸,进而发挥想象,增强孩子们的“悟性”。

2.抓住契机,诱导学生及时表达。

比如:在放假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及时地写一写在放假时你帮助家里干了些什么活;在学校举行运动会期间,我就让学生自己根据班级同学的表现,写一些记实、趣事;在每年的春游期间,我都会要求学生们在游玩、捕捉春天气息的同时,能记录一些初春的现象,等等。

3.鼓励学生多读书,在读书中提升悟性。

有些学生写文章如行云流水,笔到之处,文意丰富,言辞自然,这和读书多、读书熟有极大关系。同时,熟读古今名著,还可以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各种句式和修辞方法,掌握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律,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持之以恒就会做到:“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

三、追求“灵性”,丰富完善

作文灵性是学生特有的智慧和灵气的外化。在作文中呈现为能动的创新,具体、独特的表达方式。写作时为什么缺少灵性呢?主要是学生缺少思想的深度,文化积淀不深。“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种“诗外”学诗的主张,实在是一种“过来人”最有见解的创作主张。教学生写作文,不如先从“诗外”入手,以健康丰厚的人文修养为基,写出作文的灵性。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的“真性”,培养学生的“悟性”,追求学生的“灵性”,及时为我们的学生开启写作之门,让他们在写作时情动于衷,文發于外,让我们在学生的作文中深切地感受到那汩汩流淌着的文学气息。

猜你喜欢
悟性真性灵性
建筑原真性探微
悟性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非真性询问疑问句与传信语的异常态“同现”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生活的悟性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灵性”
When I Grow Up,I Want to Be…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 的诠释
真性,真孝,真才子——为丰坊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