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定位

2015-10-21 11:57殷晓海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章作文思维

殷晓海

【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日益普遍,从作文教学出发以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在中学课程体系的作用,是每位语文老师的使命所在。在现今中学写作教育中,师生主体意识不强,写作教学的发展与创新受到一定制约,使写作质量低下。因此,要探索写作教学方法与策略,重塑作文教学的辉煌。

【关键词】

初中 作文教学 师生角色定位

受五千年来中华传统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过于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却忽视了作文的重要性。在指导的过程中,不当的方式,不足的指导会大大降低学生作文水平,导致语文成绩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着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观念,认识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本来枯燥无味的作文课变得活跃起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进行针对性的讨论与交流

在提供问题或话题后,教师一直承担着包办的角色,而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被动地接受任务,被动地完成,慢慢地使学生形成一种定向思维,其创新意识与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师应该变换教学方式,带动出作文课堂的活跃气氛,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从审题、立意、谋篇等角度去探讨,形成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进行思维的碰撞,然后课堂交流,这是知识共享中重要的一环。不同的生活阅历使得每个学生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认识,因此,每个学生的作文立意的宽度与深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学生的充分表达,教师会进行评价与改正,并与学生进行意见交流,肯定学生具有价值的见解,激励其创新意识的发展。讨论的过程使得智慧的火花闪闪发亮,矫正定势思维,有利于避免老师单一教导方式下的“千篇一律”,避免遭遇教育盲区,实现优势互补。这一过程,有利于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也不能离开主导的席位。

二、作文整合与写作

有了交流讨论的抛砖引玉,学生的思维如洪涌而来的浪花般跃动而出。此时,学生要整合好自己所掌握的各种信息资料,这是个性创作的最好表达方式。从命题立意到谋篇布局,再到遣词造句,学生的文采一一透露于文字之间,简单的复制绝不能达到这种效果,这过程也是文学知识的展现过程。

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话题作文,都本着“一定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原则,鼓励学生寻找源于生活的素材,抒发真情实感,打破传统单一的作文模式,使之迸发活泼的氛围,充分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不囿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产生联想。这样,学生就能张开翅膀,在富有创意的万里晴空看尽万里山水,从而改变以往千人一面的作文状况,写出富有特色,语言流畅的好文章。

一方面,对于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讨论与交流为其带来写作思路的来源,发散他们的思维。在此基础上,他们逐渐模仿然后在加上个人特色,是迈向个人创新的重要一步。另一方面,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必将努力超脱窠臼,继承创新,摆脱束缚,另辟蹊径,将个人色彩溢于文字间,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在此基础上整合的文章,凝聚集体智慧,具有可读性,也闪烁着个人创作的火花。若是缺乏讨论交流,脱离模仿借鉴,学生的思路不能得到开拓,则创作效果不佳。有成就的作家不忌讳模仿,重要是模仿中要有个人特色,才能创作出精彩的文章。

三、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及评改

完成创作后,对作文进行批改及评改是重要的一步,而学生对于创作后的文章所存在的缺点不能及時指出,不了解对于自己写出的文章到达什么程度。这时候只能留给别人评价,毕竟局外者清。这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总结经验教训,矫正错误,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根据传统教育模式来说,这场剧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只能担当听众的一角,不利于学生个人发展,因此,要打破一人独霸的僵局。

按照新课标理念,作文修改主要分为老师面评与学生互评两种形式。老师面评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展开关于作文的一个交流过程,相互讨论作文中的优点与缺点,这个过程彰显了师生关系之间的互相平等与互相尊重,而学生互批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借鉴相互了解,因为每个学生的阅历不一样,审美观点、作文功底等都存在差异,所以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借鉴与相互学习的过程,使双方能从各自的文章中找到自身的不足。

实验证明,相比于老师的评语,大部分学生对同学批语的关注程度较为高,再者,相比于老师,学生批改作文更加认真仔细。改变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有教师主评、学生主评与师生共评。师主评是教师作为评讲主体,对作文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全面的解读。学生主评是学生作为评讲的主体,可由一人进行主评而其他人进行补充的形式进行。学生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生共评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共同挖掘文章的价值所在。

特别要注明的一点是讲评要注重激励,要善于发现长处,找出文中的亮点,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进行另类的创新,将特别优秀的作文打印出来,在学生间相互传递,让大家领略到文章的精彩之处。这样不仅让小作者感受到当作家的愉悦感,而且激励学生之间竞争意识,在竞争同时得到作文水平的一定提高。

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教学关系方面,要发展学生个性,激发思维活力,需要理清主体和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提倡开放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使自己的角色转变:努力成为学生生活的促进者,与学生一起经历各种辛酸,共同分享成功的愉悦;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了解学生的动态,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平等对待,宽以待人,相互尊重。教师不要摆出一副高傲在上的样子,而是要把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自觉克服在写作中的惰性,从而实现由“要我写”到“我要写”的飞跃,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教学达到理想的境界,铸造出拥有个性,凝聚集体智慧的作品。

四、小 结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深入探索作文教学的方法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当下的任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是一种极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而不是一种学习的负担,从而使作文课回归到应有的精彩,学生找回写作的动机,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田利雅.刍议初中作文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J】.新校园(学习),2013(1)

【2】张进喜.浅议初中作文教学【J】.新课程(教师版),2011(4)

【3】刘新玲.树信心,重方法,提高写作水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学语文:下旬,2012(12)

猜你喜欢
文章作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