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015-10-21 12:30黄建英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5年1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词语创设

黄建英

在阅读教学中针对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训练。有老师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把生词和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词语写在了黑板上,有一个词语是“饱经风霜”,原文是:“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其他词语都讲了,惟独没有对“饱经风霜”这个词进行讲解。等课文学完了,老师忽然“惊讶”地说:“哎呀,‘饱经风霜,这个词忘讲了!”这时学生们的精神都集中到这个词上,老师趁机说:“不过,我们已熟读课文,对文中这位冒严寒、顶酷暑,一年四季在马路上奔波的车夫已经非常了解了,他‘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联系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常常经受风吹日晒雨淋或生活困苦年纪与相貌有较大反差的人的脸,展开想象,把他的脸描绘出来。”不到5分钟,很多学生就写好了,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这位车夫才40多岁,可是他的脸看上去却像60多岁——面色蜡黄,颧骨很高,两只眼晴深深地凹了进去,眼里布满了血丝,眼角一道道深深的皱纹纵横交错,嘴唇苍白,裂开了几道口子,头发灰白且乱蓬蓬的。”这位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通过重点词语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训练,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许多教师往往高估了学生的能力,认为词语教学只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到了高年级,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去学习,去掌握,不必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因此往往不把词语教学当作重要的教学内容处理,仅仅让学生借助工具书了解一下词语的意义,就进入课文内容的分析,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面对课文中数量剧增的新词,学生有的一知半解,有的根本就是不解其意,含混而过。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语境,让学生反复读,通过删、换等方式体会作者用词的匠心,从而感悟如何将词语用得恰当、妥帖。在感悟词语的内涵、意蕴的时候,要创设语境,让学生迁移运用,进行实践。如教学《哪吒闹海》时,针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一句,可对学生说:“老师最喜欢这个‘摆字了,想一想,为什么?”引起学生关注后,说:“哪吒就那么轻轻的一动,就掀起滔天巨浪,说明他神通广大!”每节课品上三两个词,日积月累,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会逐渐提高,而且鉴赏力也会不断提升。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语言环境,激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他们思维发展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要求学生写观察作文,可以带学生种花植树,时时关注,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介绍和描写,并表达感受、感悟和认识。也可让学生观察自己家或邻居家养的动物或花草等,这样学生在介绍某物或作文时就能做到清楚明白,且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这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的根本,也是破解学生作文胡编乱造无真情实感的根本方法。

平时和学生聊天或讲课时,特意把新学到得词语运用到话语中,从而提高学生对新词语的理解。譬如学习过《风筝》一课后,用“垂头丧气”这个词语调侃心情不好或状态不佳的同学:“你为什么这样‘垂头丧气呢?难道你的风筝也飞走了?”无论是这个同学还是其他同学都会精神一振,觉得老师把刚学的词语和课文用在自己同学身上很新奇,一些同学也会依样画葫芦,活学活用的目的就達到了。在一些场合,有意识地利用词语和修辞,比如课间说说:“你们的太有生气了,声音掀翻了屋顶,冲出教室,直冲云霄……”,学生在做操时,写作业时等都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词语和修辞表扬、批评或提醒。创设这样的语言环境,目的就是让学生受到熏陶,继而自觉地运用。潜移默化,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更多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词语创设
容易混淆的词语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找词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一枚词语一门静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