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临床输血风险因素调查及预防措施

2015-10-21 16:40龚仲军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输血乡镇卫生院预防措施

龚仲军

【摘 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乡镇卫生院发生临床输血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 将我卫生院2012年2月-2015年4月期间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患者输血的剂量,血液的型号,血液出入库登记,血液的储存状况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完成了相关人员的回顾性检查。结果 在进行了输血治疗的113例患者当中,1例在交叉配血过程中发现ABO血型不合不能输注,发生率0.9%;有2例患者在输血之后出现了输血后感染,感染病发率为1.8%,其中2例患者出现输血后菌血症.讨论 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是输血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输血;风险;预防措施

输血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救治患者的手段,这种治疗方法在有效挽救了患者的健康之外,也容易发生输血感染的风险,输血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过程当中被输入了带有病毒或者细菌的血液或者血制品[1]。患者出现输血感染不仅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健康影响和经济负担,而且如果患者因为输血被感染上了艾滋,则会造成患者的死亡,因此有必要严格掌握好输血的适应症,合理输血。现就对我院进行输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如下的简要的回顾: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治疗

将我卫生院2012年2月-2015年4月期间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上述113例患者当中,男性61例,女性52例;患者的年龄在18-76岁,平均为58.7岁;导致患者需要输血的原因有:外伤患者9例,车祸患者1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5例,消化道急慢性出血53例,其他疾病导致的严重贫血34例。

1.2临床技术规范输血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2006年6月2日印发的,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组织专家制订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标准实行。

2.结果

在进行了输血治疗的113例患者当中,1例在交叉配血过程中发现ABO血型不合不能输注,发生率0.9%;有2例患者在输血之后出现了输血后感染,感染病发率为1.8%,其中2例患者出现输血后菌血症;在对113例输血患者的回访中发现1例不明原因的乙型肝炎感染。

3 讨论

3.1输血的风险因素

3.1.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乡镇卫生院由于资金的匮乏,输血科室的建设均不够完善不能够为血液保存提供合格的环境,血液及血液制品的使用都是临时到血液中心取回,发生差错事故运转成本较大。血液贮存设备普遍为家用冰箱或临时性低温转运箱作临时性储存,不能够有效保障血液储存低温环境温度的要求,再加上科室里消毒比例较低,容易造成细菌的繁殖,因此容易造成输血感染。人员配置不足,使血液贮存的出入库登记记录相对不够完善,就可能会出现患者血型标签出现错误,发生发送错误血液的可能。

3.1.2输血前准备不足

由于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同时仪器设备的相对老化和不够精良,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的检查时可能会出现检测错误的可能;乡镇卫生院输血频次较低,输血前检查项目的标准化较难;输血前检查项目试剂的长期存放而导致过期过效的可能;基层卫生院在血型正反定型中由于试剂的原因,可能不能长期坚持双定型,存在血型定型错误的潜在风险。

3.1.3人员素质偏低

处于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其普遍专业素养可能会偏低,在患者需要进行输血治疗时,可能仅仅只是知道要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至于需要对患者输送血液的那种成分,则是不够清楚,同时也无法明确说出临床输注新鲜全血、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新鲜血浆的不同之处和各个的适应症,输什么血液(或成分)也会对患者感染什么疾病有影响。另外由于基础薄弱,发生输血反应的应急处理存在软件硬件的严重缺陷,是输血差错事故的潜在风险。

3.2处理办法

3.2.1加强管理

对于输血科室应该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进行管理,首先,加强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尽量为科室提供优良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坚持输血前检查项目的标准化,保证检查结果的正确率,减少假阴性。做好科室的硬件设施,包括提供专业的血液存放库和保证血液储存低温环境温度的要求,减少血液在储存当中出现污染,加强输血科室的日常消毒管理工作,做好登记。同时对科室的人员也要加强监督,做好血液出入库的详细登记,避免发生发放错误血液的可能。对于出现的问题,积极探讨和分析原因,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而如果是人为原因导致的错误,在纠正错误的同时,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加强科室人员的责任心。

3.2.2输血前准备

对待需要输血的患者,在输血前做好详细的询查登记,包括充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妊娠史、特别是以往输血史和输血反应记录等。对受血者和献血者的ABO血型和Rh血型进行反复的比对,坚持正反定型及对临床的输血申请对象的标本作红细胞洗涤后的再次血型双定型。凡输注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2]、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发生,对输血者检查的采集血样标签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历号、床号、血型和诊断,进行反复的查验核对之后再发血。

3.2.3血液成分的选择

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根据患者自身导致贫血的疾病和原因,对患者输送不同的血液(或成分)。为了避免输血者输到含有在窗口期无法检测的传染病血液,一般对患者建议输注保存4天的用美兰/紫外线照射处理辐射血液(或成分)。

3.2.4严守法律法规

加强医务人员法律法规学习,绝不私自提供采供血,对输血患者100%实行输血风险告知,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保护;对输血后标本及血液样本按要求严格贮存,做好因输血不当出现差错事故的回顾工作;严格输血后相关产品的回收消毒销毁工作,严禁血液制品包装流出医院或继续不法使用,阻断疾病传播的风险。

总之,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储存环境不好,管理不善,技术人员配比及业务能力差别等是导致患者发生输血感染及输血差错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加强干预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减少出现输血风险,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邓永福;基层医院临床输血调查与分析[J];臨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08年01期

[2]余凤娇;夏敏;;基层医院贯彻输血新规范的举措和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2年13期

[3]安万新;合理用血 保证输血安全[J];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05期

猜你喜欢
输血乡镇卫生院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关于乡镇卫生院糖尿病护理工作的探讨
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
乡镇卫生院财务绩效评价优化分析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
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