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散居孤儿社会福利政策探析

2015-10-21 18:09唐彦婷
学理论·上 2015年9期
关键词:社会福利政策

唐彦婷

摘 要:孩子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保证孩子的物质供应,使其能够获得优质教育,并能健康成长,是国家必然要关注并实现的问题。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水平不均,社会贫富差距较大,使得大部分农村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物质条件较差,且无法保证孩子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优越的成长环境。农村地区的人民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且获取高收入的条件不足,导致其无法实现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证。同时,由于意外和疾病的发生,且农村地区的人民抵抗能力较差,常常造成农村家庭的破裂,出现大量的农村散居孤儿。农村散居孤儿往往寄居在父系家族当中,物质生活和教育得不到有效保障。如何保证农村散居孤儿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社会福利政策,是我国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散居孤儿;社会福利;政策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00-02

农村散居孤儿没有父母的教育和抚养,面临着生存的困难和无法获得教育的严峻问题。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农村散居孤儿的问题,我国正在逐渐加大关注度,并采取相应的办法和措施以解决其生存生活和教育问题,加强对其的社会福利保障。在对农村散居孤儿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上,首先应当充分了解农村散居孤儿的生存生活和教育现状,进而对于当前使用的社会福利政策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村散居孤儿的具体需求,采取相应的办法和策略,以完善我国农村散居孤儿的社会福利政策,使其能够获得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获得健康成长环境,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我国农村散居孤儿的现状

就我国于2005年进行的全国农村散居孤儿摸底调查情况来看,我国农村散居孤兒数量庞大,且分布于全国各个省市当中,主要分布于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的省份和地区,内省和边疆、偏远地区为主要分布地区[1]。当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发展进程缓慢,农村地区占据大量的面积,拥有大量的农村人口。从农村散居孤儿的年龄构成来看,很大部分仍处于6到15岁之间,生理和心理发育仍不成熟,生存生活技能较差,且正是需要接受义务教育的阶段。农村散居孤儿当前主要的供养方式仍是亲属供养,主要由父系家族亲属提供孩子基本生活条件。从性别构成来看,男孩居多,占比较大,主要由于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往往愿意将男孩留在身边抚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充分关注社会福利问题,不断进行社会福利政策的革新,以满足人民正常生活需求。我国先后制定“五保”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百姓提供物质保障,满足其正常的生活需求[2]。之后,民政部和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工作的通知》,对于农村未成年的教育问题采取了一定的办法和措施。随着我国对于孤儿群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国家于2006年3月29日出台了《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对于农村孤儿的生活问题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式实现对农村孤儿生活的保障,使其能够保证基本的生活。2010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对于农村孤儿的关注从基本的生活到其教育、医疗、就业等各个方面,以切实提高农村孤儿的生活和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二、我国农村散居孤儿社会福利政策

从农村散居孤儿的生存生活和教育情况来看,首先,其基本生活的需求很难得到有效保障。由于农村散居孤儿大都由亲属抚养,而亲属家庭中往往已经拥有小孩甚至不止一个。在农村环境中,抚养亲属往往家庭条件较差,经济收入来源较少,生活水平也较低。一些抚养亲属则是孩子的祖父母,由于年事已高,无稳定收入,且经常患病,既无足够的钱来保证孩子基本的生活,也无法有效照顾其日常起居,关注到其教育问题。其次,就是大部分农村散居孤儿都面临的教育问题。许多抚养亲属只关注其基本生活,并不想花费更多开销用于孩子的教育。同时,一些抚养亲属即使希望孩子能接受教育,但迫于经济条件,有心无力,无法满足孩子对教育的渴求。另外,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由于失去双亲,无法获得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且经常受到人们另眼看待,导致其存在极大的自卑心理,无法积极面对正常生活[3]。而农村抚养亲属往往缺乏心理知识,关注不到孩子的心理问题,导致孩子心理健康存在很大问题。

我国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于保障农村散居孤儿的基本生活,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散居孤儿的基本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且能够获得义务教育,不断深入地接受教育,同时,医疗和就业政策的支持,使得其身体健康和未来发展也得到相应的保障[4]。然而,目前的社会福利政策仍然存在着缺陷和不足。首先,孩子由亲属抚养,缺乏相应的监管,并不能够充分保证其生活和受教育。同时,由于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缺乏家庭的温暖,导致其存在关爱的缺失,造成心智发育的不健全,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自卑、叛逆等。孩子往往受到不公平对待,且经常接受人们异样的眼光,一些同龄人甚至对其嘲笑、玩弄,使得其心理面临极大的创伤,造成思想价值观念的扭曲。一些农村散居孤儿甚至由于反叛心理和不健全的心智导致其从事犯罪活动。

三、完善我国农村散居孤儿社会福利政策的策略

(一)明确政策目标,健全法制保障

要完善我国农村散居孤儿的社会福利政策,首先应当保证政策的目标性,能够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做到以农村散居孤儿的需求为目标,全面考虑其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社会福利政策,并保证其能够得到有效落实。过去针对农村散居孤儿的社会福利政策往往都存在政策目标不清晰,且执行部门不明确的问题[5]。一些关于农村散居孤儿的社会福利政策,往往只简要地概述,并没有具体的执行办法和实施方案,造成社会福利部门在进行相关工作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工作开展无从下手,只能应付交差。因此,应当在制定和执行对农村散居孤儿的社会福利政策时,制定具体详细的政策目标。同时,健全法制保障,使得福利政策在法律框架下能够落实到位。

(二)建立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

对农村散居孤儿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往往是由民政部门进行的。然而,由于其工作范围较广,工作量较大,无法实现良好的服务,只在每年不定期进行上门看访,无法保证对孩子全面的照顾和关注[6]。因此,应当建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建设一支拥有专业服务素质的人员对农村散居孤儿进行全面的关注和服务。首先,专门服务机构人员能够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进行照看,并对其生活和学习提供有效指导,解答其存在的问题。其次,能够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农村散居孤儿往往存在自卑心理,不擅于交流和表达,心理存在较大问题。通过有效沟通,能够让孩子得到很好的发泄,且在沟通中实现心理的治愈。同时,专门的服务机构能够建立专门的档案,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

(三)建立评估体系,保证孤儿福利

农村散居孤儿往往由亲属抚养,其生活和学习以及身心的健康很容易受到抚养亲属家庭的影响,无法保证其生活水平、学习质量和身心的健康。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能够有效保证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保障其身心健康,保证孩子的社会福利能够成分享受到。评估体系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在孩子寄养到亲属家之前,对于孩子的身心状况和抚养家庭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在确保一切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才能允许该家庭对孩子进行抚养。其次,在抚养期间,保证定期对孩子和抚养家庭进行二次评估,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状况。另外,在孩子离开抚养家庭之前,再进行一次评估,了解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为其提供相应的社会性帮助,保证其未来的正常生活。

(四)提高社会关注,完善服务体系

农村散居孤儿的福利问题和对其的关注光靠国家和政府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提高社会关注度,让有爱心、有能力的社會人士和社会团体参与到对农村散居孤儿的关心和帮助当中。首先,政府可号召社会来关注农村散居孤儿,并鼓励其捐款捐物,解决孩子的基本生活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同村人距离较近的优势,通过有效的宣传工作,号召同村人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进行有效帮助,给孩子提供关爱,让孩子体会到社会的温暖,有效缓解其自卑封闭的心理。农村百姓具有纯朴善良和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只要宣传工作做到位,同村人一定会给予最大的帮助,使散居孤儿获得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结语

农村散居孤儿问题是我国社会问题中的重点问题,应当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在其社会福利政策上,应当保证孩子的基本生活,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其获得良好教育,且能够获得医疗和就业上的帮助。在对其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行上,应当充分考虑孩子的具体需求,明确政策目标,并通过相关法律来保证福利政策的落实。同时,建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和科学的评估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使得农村散居孤儿能够获得全面的福利关注,保证其健康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新挪.孤儿帮扶救助难题如何破解——河南省荥阳市的探索[J].人民论坛,2010(31).

[2]刘继同.中国孤儿、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脆弱儿童生存与服务状况研究(上)[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4).

[3]杨生勇.论农村孤儿抚育的变迁——从宏观社会结构与农村社会微观变动视角考察[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4]贺惠.我国儿童福利发展的探索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5]王美静.农村脆弱儿童社会福利体系建构的探索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6]赵娜.我国农村孤儿社会保护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社会福利政策
网购的价格歧视及其社会福利分析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青岛政策通平台一期上线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电子废弃物回收政策目标:社会福利还是环保回收率?
网络团购下交易双方的行为及其产生的福利效应
英国计划推进儿童社会福利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