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视域下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

2015-10-21 18:09王殿
学理论·上 2015年9期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四个全面

王殿

摘 要:作为马克思主义与当前中国实际结合最紧密的新阶段理论成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当下、高瞻远瞩、把控全局的科学思维,而这一理论创新的基点依然是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获得巨大成就的马克思主义。通过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利于我們准确理解、辩证分析、全面把握。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四个全面”;实践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004-02

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中,在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势下,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艰辛拼搏,不懈奋斗,始终以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带领和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团结一心,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变成通途。自十八大召开以来,时代的焦点已经聚集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上,面对历史积弊与转型发展中暴露出的新问题、新挑战、新情况、新趋势,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汲取力量,立足实际,从大局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总结经验,谋求发展,集全党之智慧,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方面”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继往开来而又具有创新之处,在解决“社会主义的本质”“党的建设”“怎样发展”之后,接下来要考虑的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四个全面”相互之间亦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贯通、相互作用而相得益彰。每一个全面都是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每一个全面都有唯物辩证法内蕴其中,每一个全面都值得我们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视域下去分析探讨,以对其理解得更为到位、深刻。

一、“四个全面”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先厘清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即何为第一性的问题、是人类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前提。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经过百年实践检验证明了其科学性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物质是第一位的,是客观实在的,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物质决定意识的正确回答。同时,唯物辩证法并不否定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延缓事物的发展,但物质始终是世界的本原。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开展工作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当前境遇,认清基本情况,把握新时期的新特征与新特点,实事求是。正确政策的制定,是建立在对客观实际的正确分析与认识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当前的基本国情,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1]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依然具有实际意义,我们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建设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解决凸显矛盾、构建和谐生态环境、维护国内国际稳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朝着宏伟蓝图大踏步迈进,任重而道远。邓小平曾说:“发展起来的问题一点也不比没有发展起来时少。”[2]邓小平同志不是预言家,是在对现实的客观思考后以长远的眼光分析得出来的结论。贫富差距、民生保障、“西化”侵蚀、党内腐败、环境恶化等严峻形势出现在我们面前,对已经出现和尚在萌芽状态准备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矛盾的正确认识,对发展起来出现问题的解决,正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现实基础,更需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予以全方位、深层次的解决。

二、“四个全面”与事物的普遍联系

恩格斯曾说:“当我们……考察……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而不能将其孤立、割裂。“四个全面”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相互牵引,协调配合,内在逻辑关系可以将其物化为“车”。首先,车辆行驶是要有一个目的地的,而“四个全面”这辆车的目的地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次,“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是左右两边的车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提供车辆行驶的动力与保障,使车辆可以沿着正确轨道又稳又快地前行;再次,车辆的司机就是我们党,载着全国人民朝着经济良好发展、政治稳定清明、文化百家争鸣、社会公平正义、生态环保和谐的愿景驶去;最后,党的自身建设事关国家治理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4]由此可见,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保证,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总指挥,是“四个全面”深化落实、不断推进的中枢。

三、“四个全面”与事物的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前进的、上升的运动过程,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任何事物包括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恩格斯曾说:“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5]我们应回顾历史、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这不是凭空捏造,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生搬硬套的教条组合,而是有其理论的积淀、随实践的演变及客观存在的现实需要与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以时间轴为分析主线,“一个全面”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2012年,在十八大的报告中首次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2013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紧接着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首次将“四个全面”并提,2015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的“四个全面”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开启了党治国理政的新篇章,也标志着实现了又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

四、“四个全面”与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对立统一规律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双方共存并相互斗争构成事物矛盾运动并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又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特点,同一矛盾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矛盾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之分。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6]现阶段正是各种问题的凸显期,要正视矛盾的存在。“四个全面”正是抓住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人民日益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这一主要矛盾而提出的,我们应理性思考、抓住本质、通盘考虑、合理决策,把解决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放在第一位,要认识到当前我国还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化改革中还面临很多利益藩篱,党内还有腐败分子没有肃清,法治道路上的践行障碍重重。我们应意识到“全面”两个字在“四个全面”中的重要意义,这是矛盾分析法中普遍与特殊、个性与共性的具体统一,是总揽全局宏观把握整体推进之下“一个都不能少”的体现。

五、“四个全面”与质量互变规律及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量的积累可以引起事物质的改变,量的积累超过“度”,便会引发质的变化。我们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也要把握适度原则,这个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同样在“四个全面”的提出与形成过程中有所体现。“四个全面”中,每个全面的提出都是审时度势的彰显,当“四个全面”逐步一一提出并汇总成为当前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的理论飞跃,就是每一部分量变的积累形成了理论上的质变。我们在将此理论运用于指导实践时,每一方面该怎么进行,该进行到什么程度,该怎么和其他三个方面来进行配合与协调,都是应当把握一个“度”的,这不是执行贯彻中的退缩,而是为了真正做到协调推进,以获得最大的实际效果。事物的发展也都有一个辩证扬弃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要经过不断的否定、肯定、再否定这一规律。“四个全面”尚未提出时,摆在领导人面前的可能不止这四个方面,可能有五个甚至十个方面。这就要深刻分析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剔除落后的、不合时宜的方面,着眼于长远的、对未来起决定作用的方面,并且要联系客观实际具体灵活地进行运用,才能真正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引导下将“四个全面”发挥出巨大作用。

六、“四个全面”与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

认识的基础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最根本、最鲜明的特征。认识来源于实践,也要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再根据客观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认识的丰富与发展,如此循环往复。“四个全面”有其深厚的实践基础,来源于建设祖国的正确实践、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毛泽东曾说:“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7]“四个全面”以新的提法、新的体系、新的结构、新的布局充实到人民群众当中,继续引领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必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四个全面”的理论内涵,在科学规范的顶层设计和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认识指导下,相信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将会谱写出华夏儿女幸福祥和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

[2]邓小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9.

[4]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3-06.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4.

[6]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25.

[7]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Z].1963-05-20.

[8]杜黎明.“四个全面”的逻辑结构及理论创新[J].观察与思考,2015(5).

猜你喜欢
唯物辩证法四个全面
基于唯物辩证法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四个全面”形势下的基层央行服务型工会组织发展研究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运用哲学思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初中数学教材中量变到质变的素材倒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