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及思考

2015-10-21 18:09范新宇
学理论·上 2015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

范新宇

摘 要:当今社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才。然而,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本文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后,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调查;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22-02

近几年,从马加爵的杀人案,到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再到南昌航空大学宿舍腐尸案,被称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里,惨不忍睹的恶性事件频发,“感谢室友当年不杀之恩”成为流行语,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笔者作为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对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专业的大一新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测试,调查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合理建議。

一、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2013年9月,内蒙古财经大学对旅游专业新生开展了心理普查,普查结果显示,6%的学生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这其中2%的学生有轻生的倾向;4%的学生显示为UPI,即存在焦虑、神经症等问题。经过与其班级同学及本人的谈话,了解到这6%的学生普遍存在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学习成绩较差的问题。

笔者在讲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以旅游专业五个新生班级207人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开展了心理测试,发现其他学生也在人际关系、压力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学习习惯、恋爱观念、心理承受能力、网络依赖度7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见图1)。

二、测试结果

通过以上测试,可以看出,在旅游专业的新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占较大比例,有37.8%的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问题。而且,人际关系的处理、压力承受能力、不良学习习惯是困扰当今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而在这五个新生班级中,蒙语授课班的学生由于居住环境与现在所处环境的不同以及语言障碍的因素,在人际交往方面要差于汉语授课班学生;三本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比较优越,在人际交往、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要优于其他两个班级的学生。

三、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自身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和智力的发展,大学生在大学这个阶段出现一个自我意识分化、冲突的过程,这个过程带来了很多矛盾斗争,主要表现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独立意识和依附心理的冲突、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冲突、自负与自卑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等方面,这些冲突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原因。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溺爱、纵容等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导致这代青年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际、压力承受能力差、独立性差、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等习性,而这些习性则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3.环境原因。大学新生带着梦想与希冀,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身边没有父母的悉心照顾,没有高中老师的学习指导,一切似乎都成了未知数,当初的新奇、兴奋、荣耀逐渐消退,焦虑、受挫、担忧、混乱相继而来,一些心理脆弱的大学生,就会遭遇一系列心理问题。

四、关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思考

1.甄别内容,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取得实效。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发生心理问题,都是因为不懂得如何解决自己的心理危机。

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从实际出发,系统讲授一些专业知识,解决学生的热点心理问题,诸如人际关系的维系、压力和不良情绪的疏导、正确恋爱观的培养等。针对课程内容可能枯燥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方法中,应该尝试使用体验式教学、互动教学、实践教学等形式,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龄段的不同需求、不同群体的不同诉求,采取系列讲座以及实践课程的形式,由学生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学习。比如,大一时举办适应性讲座,帮助学生学会适应新的环境;大四时举办面试前的心理辅导,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针对女生可以开设女性心理健康讲座,倡导她们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提高教学效果的针对性。

2.周密准备,做好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大学生心理普查对于筛查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普查可以及时地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便于学校采取干预措施。同时,心理普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影响测验结果。

高校在开展新生心理普查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协调好时间、做好场地安排等工作,确保机器不会临时出现故障[1]。同时,可利用新生入学讲座等渠道,宣传心理普查的重要性,提高大家对心理普查的重视,端正学生的态度,保证学生严肃认真地对待心理普查,避免胡乱填写或提供虚假信息的现象,确保普查取得实效。最好安排班主任、辅导员现场监督,维持纪律,督促学生认真、独立完成心理普查。

3.注重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首先应拥有一支有较高的心理学水平与心理咨询知识素养的教师队伍。笔者执教的内蒙古财经大学备有心理放松椅、沙盘模拟器具等设备,但是心理咨询室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半路出家”,不了解这些设备的具体使用方法;对于心理障碍的具体甄别、团体心理辅导等具体实施办法也是略知一二。学校应该组织集体培训、集体授课,在以上两个方面加快心理咨询专业化和标准化进程,提高咨询人员的整体素质。

4.提高素质,充分发挥朋辈心理委员的作用。班级的朋辈心理委员因为年龄相仿、生活阅历相似,在开展心理辅导时有他独特的优势[2]。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心理委员,制定不同内容的培训计划,提高心理委员的专业知识素养。

此外,为了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巩固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心理委员可以在班级里定期举行不同主题的心理班会。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一些班级中存在的不明显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心理委员能够通过班会这一平台,对相关的心理知识进行普及,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讲解,使得大家对心理问题有一个更加正确、全面的认识。

5.创新形式,开展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開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演讲、演出、板报、校报、广播、网站以及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健康成长[3]。定期地举办户外集体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能够增强同学们的适应能力,使同学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使同学们感受到爱和友谊,对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6.明确重点,建立动态心理健康档案。心理普查只代表新生入学阶段的心理健康状态,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会随着时间推移、经验积累而变化[1]。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不应只停留在新生入学阶段,各院系的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等应多关注周围学生的发展变化,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及时更新记录在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动态档案管理机制,并指定专业人员负责,确保当事人的心理和利益不受到伤害。

7.拓宽渠道,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建议学校提供经费和政策的支持,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譬如在图书馆设立心理放松室,采用阅读疗法,使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读书,缓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另外,还可以开展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的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方便、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为了培养更加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系统,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建和谐的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芳,朱易,邱萍.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建档工作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3):137.

[2]陈佳薇.基于朋辈宿舍心理委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6):90.

[3]王琴.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推进学生管理工作[J].才智,2012(26):239.

[4]顾玲,许晓豫.运用群体心理理论优化班级管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7(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