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光电信息专业融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2015-10-21 18:15但堂咏
职业时空 2015年9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教学改革

但堂咏

摘要:分析传统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以就业为导向,针对中职光电信息专业建设,提出了融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设想,并在广东省电子职业技术学校的光电信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实践探索研究。从实施情况来看,这一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就业导向;光电信息专业;融合式;教学改革

21世纪是光电信息技术的世纪,光电信息科学、光电信息技术和光电信息产业将成为影响整个科学技术领域和高新科技产业的重大促进因素。为支撑广东乃至全国的光电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我校于2011年开设光电信息专业,为珠三角的光电信息产业发展培养了部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几年的办学过程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惑,但一直摸索着前行,通过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当前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面临的困境

学生能否快速适应企业的要求,与学校开设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直接相关。传统的专业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需要。尽管我国中、高等教育朝向职业教育转型进行了较长时间,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当前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讲究专业课程间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割裂了专业课程间的融合性

当前的专业课程学习,更多的还是按照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授课,一门专业课程之中涉及到另一门专业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时,在做教学安排时,这两门课程通常分为两个不同的学期进行授课,譬如:在我校以及较多的职业院校的电子技术应用类专业,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授课通常分成三个不同的学期授课,造成的困惑是:(1)不同课程间知识与技能学习相割裂,不能做到彼此融会贯通;(2)专业课程授课体系延长,以至在最后一个学期安排过多的专业课程,学生学习压力大大增加,最后一个学期,学生面临找工作单位和进行顶岗实习,往往心浮气躁,如果安排较多的专业课程,学习效果比较差。

2.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未深度融合

现代的职教在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方面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尝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譬如非常多的职业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直接将工厂的案例引入到课堂,实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但笔者认为这些仅实现了在校课程学习内容与企业需求的初步融合,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以及做人做事的方法等没有实现融合,即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未实现深度融合。

3.专业课程学习与职业素养教育相割裂

现代职教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由理论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专业能力培养较过去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但经过多方调研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是专业技能增强了,职业素养却有较明显的退化,具体表现在职业道德缺失,缺乏严肃、认真以及吃苦耐劳等职业素养。分析我们的职业教育,有点矫枉过正,由传统的重视教育性转变为现代的更加重视职业性,没有很好地将专业课程学习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

4.专业学习与高端技能型人才选拔相割裂

由于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们基础理论学习较差,但喜欢动手,但也有少部分动手能力较强,基础理论学习能力也不错。而现在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一般是为了照顾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能感觉没什么,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感觉“吃不饱”,不利于高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选拔。

5.评价机制不合理

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应该说已经进行了许多重大的变革,除了笔试之外,引入了实操考试等,更加客观公正地对一个学生进行评价。笔者认为,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譬如企业更加看重的职业素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待纳入到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去。

二、融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树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1,2]

職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其要以职业定向为基本特征,使受教育者掌握专门的实用知识、技能和技巧,而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则决定其要以教育的本质即育人为出发点、落脚点,职业性、技术性与教育性并存,是职业教育这一教育类型的特色和本质所在,无论偏颇哪一方面都会迷失方向,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对当前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所面临的困境分析,参考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先进理念,确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指导思想,在教给学生切实可用的技术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他们分析、判断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更应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3],全面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能力和素养。

2.在相近专业课程教学中,制定统一的授课计划

为解决当前教学模式中遇到的困境,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我校在光电信息专业教学中大胆采用融合式教学模式,以模块与项目学习为依归、主线,将知识与技能贯穿于模块与项目之中,依据模块与项目学习制定教学计划,不同专业教师之间根据对方项目需求,不分专业知识体系,互相配合授课,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重构项目化课程体系,极大地增加了专业课程学习的进度与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将本学期开设的相近专业课程,以模块和项目为载体,将相近专业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点贯穿其中,制定统一的授课计划。譬如:我校光电信息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将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两门核心专业技能课程安排在新生入校第一个学期进行,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没有办法正常进行教学的,因为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之中会应用到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所涵盖的部分知识与技能。为使这两门课程能够同时顺利开设,我校大胆进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革新,采用融合式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两门课程融合成一门课程,分成多个模块及项目:基本元器件的识别、万用表的使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手工焊接与拆焊技术、导线连接与照明线路安装与检测、动力保护装置的安装与检测、电工常用工具及仪表的使用、安全用电、数字万用表的基本原理及安装与调试、声控楼梯灯的基本原理及安装与调试、555多谐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及安装与调试、万能充电器原理及安装与调试、有源音箱基本原理及安装与调试等项目,将两门课程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贯穿其中,二位老师各负责几个模块和项目,同时授课,他们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根据对方的模块或项目需要,提前安排好所要链接讲授的内容或需训练的技能,学生碰到问题后,可以随时请教两位老师中的任何一位,充分体现了专业课程教学之中的融合式教学理念,极大地解决了上述传统式教学模式中的困惑。

3.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

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去,做到学以致用,是职业教育的真谛所在。我校为更好地推进专业建设,使专业课程学习更好地贴近企业需求,在专业课程学习之中,贯穿短时的企业实践,真正做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具体做法是:在本学期专业课程学习时,针对学过的一些知识,联系专业的光电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为期1~2周的短期实训,并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业指导实习,将实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些枯燥的专业知识一并传授给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既练习了专业技能、学习了专业基础理论,同时也学习了企业文化、理念以及职业素养等,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短时的用工需求。职业教育必须要贴近企业,才能贴近时代。为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及时得到企业的培训,利用寒暑假期,我校近几年还大力开展了“百日实习”活动,实时安排学生到一些知名光电企业进行2~3月的专业实践,探讨实施了产教结合的融合式教学新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重在“养成”。中职专业课教师要让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时候“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各种职业要求成为学生的习惯。在专业教学中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途径的选择,实践教学环节的设定等方面来实现。譬如:在教学实践、实习安排过程之中,始终贯穿认真、敬业、团队、沟通的职业要求,坚持实行“6S”制度(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和安全),真正做到在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实时渗透职业素养教学的理念。

5.以职业资格证为蓝本设计教学项目

为了使学校教育更好地符合企业需求,在以模块化、项目式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时,我们通常以职业资格证为蓝本设计教学项目,一方面使专业教授内容更好地贴近行业、企业需求,而不是仅仅适应某一个个体企业需求。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能持有双证毕业,毕业即能上岗。

6.以电工电子技能大赛为引领,设计教学项目

为了培养和选拔现代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我校在设计专业课程教学项目之时,也充分以电工电子技能大赛为引领设计教学项目,极大地带动了我校光电信息专业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光电信息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很好地满足了珠三角地区光电企业的需求,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7.建立多维度的学生评价体系,将动手能力、品德态度与考试成绩有機结合

我校积极探索学生考核评价机制,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光电信息专业课程的特点,改变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指标来评价学生的方法,而是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品德态度与考试成绩有机结合,建立了多维度的学生评价体系。我校光电信息专业学生必须根据此评价体系来获得学分、毕业资格及推荐就业。在专业课考核中,改革传统的以笔试为主导、辅以实操的考试模式,采取以实操为主导,理论为辅的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将学生平时的品德态度也纳入到考核中,根据综合得分来评判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这样不仅可以更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我校在人才培养中不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重视人品、职业道德的教育,从而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三、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针对中职光电信息专业融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在我校的光电信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实践探索。从实施情况来看,这一教学模式改革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动手能力、专业素质、就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等方面有良好成效,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是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今后,还需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实践,总结经验,使该模式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及课程开发[J].徐州建

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 冯艳妮,刘培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光电子技术

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3,(12).

[3] 黄正轴,胡峥.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J].机

械职业教育,2011,(2).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教学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药学生色谱分析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