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课的教学模式

2015-10-21 19:38李浩
大观 2015年5期
关键词:脉络课文内容阶段

李浩

怎样上好语文课,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掌握所學的内容,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是每个中职语文教师探索的一个问题。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尝试寻找更适合中职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模式,逐步探求出了语文教学的层次教学模式。

一、阅读课文解决基础知识阶段

文本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无论何种文体,朗读都是获取文本信息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我们不但可以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还能在这一过程中品味其优美的语句、体味其严谨的结构。总之,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读课文是掌握课文内容及基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学生通过诸如:听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体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不仅会和作者产生一种情感共振,而且对疑难字词的读音进行纠正。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深入领悟课文内容,为下面的授课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深入内容理清学习思路阶段

一篇文章,无论篇幅长短、文体各异,总会有一个中心及若干主干贯穿其中。这一环节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这一中心及若干主干找出来,并把它们串在一起,也就是对文章的脉络进行梳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文体其脉络结构也不同,如:

记叙文的线索就是贯穿文章的脉络,所以梳理记叙文的脉络就要掌握记叙文的六种线索,即:以时间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游踪为线索;议论文的脉络即是其“引论—本论--结论”的逻辑结构;说明文要注意的是以时间顺序和空间结构为基本形式的事物说明文和以逻辑结构和递进结构为基本形式的事理说明文;而小说的脉络则是对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梳理。

学生通过上一阶段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容易就能够找到文章的中心及主干,并把它们依次串联,这样文章的脉络就清晰地显现于眼前,文章的思路也就明晰了。这又为下一阶段做了很好的准备。

三、重点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阶段

本阶段要实现的就是通过设置一系列能够深层次反映课文内容的题目,让学生加以理解和分析,而这些题目又大多是在课文中就有所体现的,这样学生理解分析起来就不那么吃力,这样做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其参与意识,还能够加强其学习的信心,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带给他的满足感、成就感。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做适当的引导,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找难点列重点分组讨论各抒己见阶段

课堂中适当进行一些讨论是很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达到口语表达训练的目的,同时,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锻炼其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这一环节也是学生掌握课文主旨、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途径。

设置恰当的讨论题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讨论,说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可能思路会有偏离,但这些都没有关系,只要他们有积极参与讨论的意识,教师就应该予以鼓励,久而久之,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就学会了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当然,学生说的可能不一定很全面,这时老师再加以补充,这样讨论的效果就会更加明显,从而也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拓展思维知识延伸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的更高要求的训练,同时也能够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这一阶段中设置的练习题,都是跟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或是课文主旨的延伸、或是写作手法的巩固、或是作者情感的体悟、或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等等,而学生则可灵活地根据本节课所学得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拓展练习,既结合授课内容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可以使学生很好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教师小结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用言简意赅的语句对本堂课进行小结,进一步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以上六个段构成了我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只是粗浅的尝试,但我会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并依据不同的课文类型,灵活运用,为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脉络课文内容阶段
四川非遗类旅游纪录片发展脉络浅析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漫话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