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德育课程中的设计及应用

2015-10-21 19:38王光成
大观 2015年5期
关键词:运用德育微课

王光成

摘要:“微时代”的到来将会对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方面产生根本性变革。微课是一种结合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一种混合学习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微课适应了"微时代" 数字化学习趋势,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主讲的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形成新的学习理念。

关键词:微课;中职;德育;运用

一、“德育微课”的定义及特征

“德育微课”主要是以“微课”的形式为基础,但承载的内容则是关乎学生道德素养和人生价值观成长的德育元素。它围绕某个德育主题,通过情境陈述、诠释分析、点评反思等手段,把德育主题中的教育观点正确地归纳并展现出来,供学生学习与思考。其特征:(一)教学时间短。一般微课程的持续时间在都不超过十分钟,有利于学习者保持注意力和知识建构。(二)教学内容微型化。微课程主题更加突出,直接聚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三)使用灵活。微课程主要由微视频组成,体积较小,非常适合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观看使用,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并能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支持服务。(四)资源组成构成的情景化。以微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包整合了课件素材、习题反思、点评反馈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有利于促进学习者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德育微课”的优势

(一)易操作、易传播。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将德育知识进行碎片化、情境化、可视听化处理,学生既可以在家中观看,也可以在校园里集体学习,只要通过视频、网络等数字化载体都可以进行观看学习,十分便捷。(二)短、篇幅小,符合学生观看学习的特点。精短的“德育微课”能在很短内完成情境展示,让学生高效率地接收教育资讯。“德育微课”是通过精心剪辑设计而成的德育视频,能很好地适应广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三)丰富,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此背景下,凡是有利于学生提升品质和正确引导价值观的人物事件都可以成为“德育微课”的重要题材,并且贴近学生的现实世界,更能够引起思想启示和共鸣。(四)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听不同的人讲述道理是“德育微课”的重要特点,也说明了德育不仅仅在学校课堂,也在社会各个阶层;不仅仅存在于大是大非的大道理中,也存在于生活的细微处。

三、微课程的设计

(一)内容设计——知识点的微型化处理。一是内容选择上应主题鲜明,不追求内容的系统化覆盖,而是依据“微目标”的标准和最小粒度原则,选择短小精悍且自包含的知识点材料。每一组块的微视频都能够独立承担单一、完整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点能够、但不必需与其相邻近的知识点松散组合。二是教学内容的微型化处理。内容分割上,尽量将课程分割成微小的知识点,或者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单一而且有实际意义的主题,以便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具体实践上可以采用微内容结构脚本进行知识点的切割处理:将传统教学中一个整体的教学内容分割成“主题~话题一学习对象”三个部分,最终的视频设计与制作将落在学习对象模块上。

(二)可用性设计——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境感染力。在微课程的设计、制作以及发布的过程中,应始终重视用户体验,把学习者需要放在首位。在微课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思考“更好地获取学习者的注意力,创设自由快乐的学习体验”,让短短几分钟的微课程带有艺术气质的美感或闪现智慧火花的幽默;让微课程中的小故事和小策略能够设计的更为巧妙深刻:能够科学合理的实现最小粒度原则控制学习任务负载:能够更好地实现声画匹配、噪音控制、镜头转接以及流畅播放等。

(三)模块设计。“德育微课”在制作模块上应该具备四个步骤:1.情境创设。就是德育微课主题涉及范围,该模块中要点明微课的德育元素的重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主题的引入部分。2.主题呈现。微课所涉及的典型案例或者主讲人对情境完整的叙述,是整个微课的核心内容,也是主题展现的重要承载体。3.分析点评。主讲人对该微课情境的理解,并从德育角度的解读分析。4.启迪引导。总结微课体现的核心价值观点,并结合联系学生群体和实际背景,给学生以启迪和指导。

四、德育微课的运用

(一)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我们将难点问题制作成相应的微课,放在网上,学生就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在课前、课后通过学习微课视频,遇到特别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还可以重复或暂停播放微课,就能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相应的技能,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整体提高教学效果。

(二)用微课促进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微课短小精悍、画面精美,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能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它以视频的方式实施培训和学习,可以变教师被动接受培训内容为主动创作培训内容,能直观地让学习者了解教育思想与教学技能,便于教师借鉴和模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更新观念,改进教学行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三)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随着微课程特别是校本微课程的大量建设,微型教学视频可以经过标签化处理组成一个巨大的视频资源库。学习者能够获得不同学科的、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为网络时代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微课程既可以作为开展正式课堂教学的支架,也可以供学习者课后随时复习,进行查漏补缺,强化巩固。

(四)微课能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开展全体教师自主开发微课视频,推进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加快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通过大力推进微课教学,将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考评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可以加快學校信息化队伍的建设。通过推行微课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完善学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支持平台、校园网络环境、及存储中介、学习平台及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从而推进学校信息化系统建设。

(五)德育微课运用的几点建议。第一,微课不是全堂课的浓缩,它应该是在充分分析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突出重点或突破难点为目的。第二,中职德育微课应该注重课前预习新知、课上内化提升,而不是把微课制作好了只在课堂上放一遍,让学生自己观看。微课不是教师讲授的替代品,更不是一次性使用完就"深藏闺中"的"小家碧玉"。第三,微课的的内容应该大于形式,制作微课要先考虑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接受,是否接近教材,而不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制作花哨的形式上。

【参考文献】

[1]万国军.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小学电教(下),2013(05)

[2]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

[3]周青政.微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

[4]梁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

猜你喜欢
运用德育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