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医药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

2015-10-26 06:07许方霄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21期
关键词:王国强清泉中医药

◆本刊记者 许方霄

问起“当前社会最时髦的词是什么”时,很多人都不假思索地说:“互联网+。”“互联网+”这个词乍听起来可能有点怪,但如今大多数人对此已经不再陌生,都知道它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能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以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在信息革命这股势不可挡的大潮之中,医药行业亦紧跟潮流,推出远程问诊、可穿戴设备等现代医疗,不可否认,互联网+医疗的确已成为业内的热门产业。但您是否想过,如果将具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统中医中药与现代化产物互联网相结合,二者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对中医药来说,这是机遇还是挑战?这种结合的优势是什么?当前还有哪些尚不能解决的难题?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及业内人士发表自己的观点。

中医药是潜力巨大的资源

面对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到来,原有疾病没有得到控制,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及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现实,医疗卫生界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作为医疗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学和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当今时代,中医药不仅是中国独特的卫生资源,也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面对世界性的医学难题,中医药整体观、基础论、辨证论治和预防保健等治未病的优势越来越突显,其作用和地位也被学术界、产业界及国际社会更加认同和重视。”王国强说。

随着“互联网+”模式在医疗界的兴盛,中医药行业很多思想开明的有识之士也产生了“互联网+中医药”的想法。对此,王国强指出,将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渗透结合,能够为健康中国的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王国强说,现有的疾病防治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现在的医学模式也正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医学理念也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的方向做出调整,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国信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江维娜认为,中医药上下游一体化,包括“互联网+”模式,相对其他行业的竞争都较小,但其定位比较高,从分析师的角度讲,中医药互联网模式,比起化药、可穿戴设备、小型医疗器械等,都是更好的投资标的。

互联网+中医会导致中医特色的丢失

针对当前社会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曾有人提出,互联网+移动医疗有望从根本上改善这一医疗难题。他们认为,通过互联网医疗,患者能从移动医疗数据端监测自身健康数据,做好事前防范;在诊疗服务中,依靠移动医疗实现网上挂号、询诊、支付,既节约时间又节省经济成本;事后还能在互联网上与医生沟通。但自“互联网+中医药”的提议被公开后,在很多人为这个创意鼓掌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质疑这种模式的可行性——虽然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在西医中应用比较广泛,但真的适合中医吗?针对这个问题,王国强表示,“互联网+中医药”的新技术,也可以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划价交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并能够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但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却指出,网络改变生活是不争的事实,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改变,大时代已经到来。刘清泉认为,互联网+中医可能会重构医疗新秩序。“它能改变人们对健康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和保险支付模式,甚至可以改变医院的就诊业态。”刘清泉说,“在实行互联网+中医之后,可能门诊大厅的病人会逐渐减少,排队的人逐渐减少,医院及药品的服务也可能会更加流畅,但中医看病的规律和西医还是不太一样的,不可能患者在家拿着手机与大夫一对接就能看病了,根本不是这个概念。”刘清泉说。

即使中医在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但对中医的诊治方法,中国百姓仍存在极深的误解,认为中医看病只会开中药、汤剂。对此,刘清泉指出,其实,中医的特色是非药物疗法,除了汤药之外,中医还有更为便捷的诊治方法——砭、针、灸,而这些手法也是被称为中医传统的四大医治手法,是体现中医精髓之所在,如:火针技术、艾灸技术、拔罐、刮痧、正骨、按摩、捏积等。刘清泉说:“中医拥有自己的特色,而这种特色诊疗技术相当于一个高级厨师对做饭的体会,一个高明的武术家对功夫的理解,但在‘互联网+’之后,中医的这些特色很可能被丢掉,这也是值得引起业内思考的地方。”

互联网+中医的性价比并不高

与西医的诊疗方法不同,中医要依据大夫自身经验对患者进行因人、因时、因地的问诊及分析,也就是所谓的辨证论治,其中,中医的“四诊法”——望、闻、问、切最为大众所熟知。“望诊”指中医大夫要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五官、舌苔及精神状态等,以了解病人的内在状况。“闻诊”则包含用鼻子闻患者的体味、口气、痰涕等是否有腥、臭等带有疾病信息的气味,用耳朵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等是否存在异常响动。“问诊”为通过询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大小便、饮食、身体器官等各种状况。而“切诊”除了为患者把脉外,还包括“触诊”——如用手按压腹部等。

正如中医理论所言,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因而中医大夫必须要根据患者自身的病症而施以独特的治疗方法,这个治疗方案是个体化的。刘清泉明确表示,“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是群体化、模式化的产物,其中的大数据更多的是反映共性的东西,与中医药之间存在明显矛盾。“如果要实行‘互联网+中医’,就必须在通过大数据挖掘中医共性总结的基础上,更注意个案的特色。”刘清泉说。

此外,某业内人士也对“互联网+中医”模式提出质疑,他说:“中医注重辨证论治,患者如何通过网络那端的显示屏真实地展现自己的情况?姑且不讨论如何‘闻’和‘切’,就连‘望’都很难达到真切的效果。”该业内人士说,其他客观原因都抛开不说,仅电脑这一个最简单的条件就对患者病情判断有很大影响,要想达到面对面问诊的效果真的很难。“若按成本计算,在互联网上找中医看病的成本远大于传统治疗模式的花费。”该业内人士认为,在医院面对面的交流可能只需十几分钟就能完成的诊断,在互联网上至少得花费几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都无法令双方满意。

畸形的互联网+中医药模式

“互联网+中医”的模式被指存在弊端,那么,中药在互联网模式下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刘清泉表示,“互联网+中药”也有这个问题。“院内制剂、中药分类等文化都是名老中医一辈子的总结,如果在大数据挖掘时被丢掉了,‘互联网+中药’的意义就不是很大。”刘清泉直言不讳地说。

但王国强对“互联网+中药”的前景却十分看好。王国强说,“互联网+中药”能使患者及时得到药品的供应,特别是中药饮片,根据医生处方直接送到家里,非常便捷。“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改革,就是将传统的中医院药房的煎药室转移出来,并建立一个流程,集中在一个大生产、大规模的大药房。”王国强说,当处方传真到大药房,药师通过对中药饮片的配伍调剂,然后进入流水线,定时、准确地进行煎煮,时间远比在医院药房煎煮的时间精确,煎出药的质量也比较好,及时的配送也保证患者及时服药。“这是互联网+ 一个很好的实践。”王国强说。

某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中药的实质是电子商务,并指出“这是一种无法阻挡的趋势”。他说,在上海,很多大医院已经取消药房,实现中药调剂网络化。“当患者结束诊治之后,医生会将处方直接发往饮片厂。在饮片厂的墙壁上有很大的显示屏,只要医生的处方发过来,显示屏上则立即显示。此时,饮片厂工人或直接对照显示屏,或将处方打印出来进行配制。待汤药煎煮完成,饮片厂则按照同时发送过来的地址进行配送,直接将汤药送往患者家中。”但该业内人士同时指出,电子商务是非垄断信息的业态,而医生却垄断了处方资源,甚至在医院、医生、药厂的背后还存在着利益分配,这一切表明了“互联网+中药” 的实质与电子商务的实质是相悖的,因而,互联网模式下的中药流通是一种畸形的“互联网+中药”。

“‘互联网+中医药’与3D 打印人工关节、器官等技术是不一样的。”该业内人士强调,医疗体系是特殊业态,必须将患者的安全性放于首位,他说:“由于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双方在对接时所承担的风险都是巨大的,因此,患者在享受便捷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加强对自身安全性的思考。”

猜你喜欢
王国强清泉中医药
王国强作品选
清泉醋业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石上清泉
汨汨清泉:宁条梁“找水记”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回国投案的市委书记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