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拔节中成长

2015-10-26 21:52孙虎原郝娜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中学学校

孙虎原+郝娜

2015年7月2日,记者一行来到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中学,碰到了三件事:一是下午三点钟,自治区十二个盟市数学教师参与的“同频互动课堂”在该校高一(1)班进行,课堂实况通过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直传到各盟市教研室、基地学校、联盟学校、实验学校等60多个教学及科研单位;二是应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第三中学邀请,该校教研室主任刘福荣带领骨干教师,前去作“有效教学”示范课;三是呼和浩特市区高中招生网上报名结束,该校以391.4分的录取线收官。

这三件事发生在第二十一中学,是过去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和本校师生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相关链接——学校变迁

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中学,始建于1968年,原址在大青山脚下的毫沁营村。1991年,学校从农家包围的破烂校舍中搬迁到110国道北侧的几排平房里。

2007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投资1.2亿元改造第二十一中学,工程历时两年完成,占地131亩,建筑面积22829平方米,成为呼和浩特市办学条件较好的中学之一。

2009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位于保合少村的第二十三中学和位于小井沟村的第三十中学,都因生源不足并入第二十一中学。

◆在劣势中寻找突破口

2009年,也就是“三校整合”的当年,康莲枝出任第二十一中学校长,这位知性、干练的女校长,没有信誓旦旦的表态,而是悄无声息地做了三件事。

第一:“认”学生。

康莲枝带领几位环节干部深入片区了解学生家庭生活及环境状况。这里的大多数住户是流动人口,孩子操着各种不同的口音,幼稚的小脸上写满颠沛流离的疲惫,见到生人便低下头……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已经上学的,基础普遍不扎实,有不同程度的懒散、畏惧、自卑、闭锁心理。

第二:“认”老师。

第二十一中学在接纳其他两所中学期间,优秀教师严重流失,重新组合起来的教师群体,在年龄、学历、专业结构方面均不占优势,但大部分教师看到崭新的学校,有重新起步、努力工作的愿望。

第三:“认”目标。

统计显示:初一新生中,外来务工随行子女占80%以上,其中不少是单亲,在新城区入学摸底考试中成绩非常低;高一新生中,近一半的中考成绩未达到呼和浩特市高中招生出库线,400分以上的学生全年级只有13人。

康莲枝几乎是含着眼泪写下了这样的感言:这里的校园不是很大,却是最新的,有那么多留白需要填补;这里的师资不是很强,却是最急于上进的,有那么多未知需要探索;这里的学生质量不是很高,却是最渴望成长的,有那么多期盼需要实现……

面对这样的学生底子,惯常的做法是加班加点、题海战术、补课……然而第二十一中学没有这样做,他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解决孩子情绪及行为上的问题,让所有学生挺起胸脯走路、堂堂正正做人。

◆把育人放在首位

当时的学生,因家庭条件所限,普遍没有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诸如公共场合乱扔垃圾、睡觉前不洗袜子不洗脚、不会收拾物品、上课不注意听讲。班主任想尽了办法:一是借新生报到,同学、老师、学校都是新的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新目标并写下来,作为行动指南;二是结合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班级文明公约,用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健全的人格;三是在日常管理中反复强调讲卫生、讲秩序、讲文明、讲礼貌的重要意义,严格奖惩制度,用榜样激励学生从自身小事、一言一行做起,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做好每一次值日、履行好每一次承诺,做一个有追求、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四是举办“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等主题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生活品位;五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不浪费一分一秒,注重学习过程,做到每节课都有所收获,每天都有所进步。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唤醒了学生的行为意识:说脏话、随地吐痰、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的没了;打饭及上下楼梯有了秩序,大喊大叫听不见了,教室和宿舍里的汗臭味消失了;自习安静了;课上课下自觉学习的氛围逐步浓厚起来……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承认一个人的存在会激发其上进心。青年教师姚晓宇代八个班的政治课,为了能尽快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她让各班的班干部帮忙画一张标注名字的座次表,上课对照。课堂上随便叫出某个学生姓名请他回答问题时,被叫者很兴奋(哦——老师已经认识我!)即使该生对问题不能回答,但态度十分端正。

当年的高一(6)班,学习极差的有好几个,课堂上各行其是,表情冷漠。老师把他们叫到一起问原因,几次都无果而终。后来通过同学了解到这几个孩子的家庭惊人的相似:父母离异,有的和爷爷奶奶住,生活基本保持在“不挨饿受冻”的程度。班主任找机会和他们值日、谈心、讨论问题、规划个人发展目标,并从生活细节上给予体贴,暗地里动员同学“结对子”帮扶,让他们感受班集体的温暖。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这几位学生的脸上有了笑容,开始主动学习了,还时常跑到办公室问问题。

初一新生秦文艺,每天不吃早点,中午和晚饭只吃馒头,班主任的一次家访解开了这个谜——“家”是哈拉更村外的一间废弃房子,说住那里为养牛方便。因为头天下过雨,屋顶还滴着雨水,地上放着几个塑料盆,外屋大铁床上堆着淋湿的破旧被褥,家里最惹眼的是几只大缸。母亲说孩子很懂事,不想让大人为难,准备退学。秦文艺的想法很现实:即使念完初中考上了高中,也念不起……班主任回校后跟他长谈了一次,鼓励他靠自身努力改变个人乃至家庭的命运。随后老师出面申请学校减免了他的一切生活费用。从此,秦文艺将一颗感恩的心化作学习的动力。三年后他顺利考上了重点高中,之后又念上了理想的大学。

《通用技术》是普通高中实施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新课程。2010年,第二十一中学建成全市仅两所学校拥有的专用教室,配备了机器人制作设备和材料。将每年的十一月定为“科技活动月”。经过通识培训、编程学习、任务训练、参加比赛四个阶段的历练,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近年来,该校的机器人制作获得两项全国大奖;在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自治区第三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走进教学楼门厅,“科技橱窗”里陈列着一排排学生作品。有用金属片、电机、砂轮等材料制成的家用电锯;有用饮料瓶、软管、气嘴等废旧材料制成的便携式洗车器……每一样发明制作,都附有一张“设计报告”和“操作说明”,你会惊叹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大胆想象。

二十一中人不会忘记,六年前新校舍刚建成时,校园瓦砾遍地,好多设施不完备。康校长带领老师们自己动手,很快让阅览室投入使用。他们深知,教师读书,学生才会读书;校园读书,社会才会读书。如今,学校已有6万多册藏书,有教工和学生专用阅览室,鼓励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学校有书香气、教师有书卷气、学生有书生气”的校园文化氛围初步形成。每天学生早读时间内有五分钟的美文欣赏。师生同读,已成为一种生活姿态,仿佛农家肥似的改善着学生成长土地的养分。

◆磨刀不误砍柴工

教师,是教育三大支柱中最为核心的因素。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吸引不来“金凤凰”,就自己“孵化”。一份《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中学青年教师培训方案》,就是他们立足师资发展学校的蓝本。培训内容涵盖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能力方方面面。

“名师工作室”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网络学习、同课异构等研修方式,聚焦新课程,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乔阳、刘福荣、郭建芳等一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他们在本职工作之外,组织校本科研、师徒结对、到兄弟学校讲座示范……似乎可以听到全体教师健康成长的拔节之声。

办学思想不能只挂在学校墙上,也不能只停留在校长的讲话里,而是要转变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教师读书漂流活动,让《学生第一》《人生哲思录》《乡土中国》等300多册非专业书籍“漂流”起来。学校每年出资给每位专任教师订阅一份相应学科的期刊,同时把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韩立福的《有效教学法》、李镇西的《做最好的教师》、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一系列专业用书赠送到广大教师手中,引领全体教职员工以书为友,深度阅读,涵养精神气质。

优秀的作战指挥官来自练兵场,优秀的教师来自教科研。长期以来,第二十一中学学科组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雷打不动。初中语文组还邀请德高望重的退休教研员耿文举当顾问,耿老师风雨无阻来学校参与教学研究,往往有点石成金的示导作用。

2015年7月2日,天气酷热。第二十一中学的阅览大厅里,无规则地分坐着十几位教师,时而查阅资料,时而凝神思索,时而奋笔疾书。记者纳闷,陪同的谭喜云老师介绍说,他们是本学期初三和高三毕业班老师,下学期要循环到初一和高一任课,正在提前备课呢!有些老师是专程从外地赶回来的。新学期眨眼就到了,他们想把课备得更充分些,好让每位新生都能学得好。

学生是有差别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让每个人“跳一跳、摘桃子”。对个别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老师经常单独叫到办公室“开小灶”,一字一句讲解示范,纠正做题格式、步骤等习惯性错误。住校生课余时间充足,给学生夜自习辅导,是所有任课教师自觉自愿的行动,这与那些“名校”动辄每小时几百元的补课费比起来,形成强烈的反差。

◆自主学习,有效课堂的拐点

话仍然要从2009年说起。

学生底子薄、考试成绩差不代表智商低下、品德不好。他们在学习上出现的困难,是“知情行意”受到干扰,如同旅行者因气候或交通工具等出了问题,被困荒郊野外。改变行走方式与途径,探寻适合第二十一中学学生的学习方法,被提上了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的议事日程。

学校先后派出教师团队,赴山西、江苏等课改先进地区学校取经学习。综合分析后认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韩立福博士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能与第二十一中学的师生现状接上“地气”。2010年4月,该校正式引进韩博士“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操作模式。

伴随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全国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流派”五花八门,参与的学校风起云涌,但真正坚持下来并收到成效的不多。高中教育是选拔性教育,提高学生应试水平,不但在当下深受社会和家长追捧,而且将来也难以退出历史舞台。第二十一中学敢于冒着风险在高中课堂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无异于“拼死吃河豚”。

目标一旦确定,解决全体教师的认识问题就成了关键。韩博士第一次到第二十一中学,三天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诊断活动:观课9节,讲座6场;帮助教师创建学生小组、开发学习工具单。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晚上还要和老师交流到深夜。

课改起步以后,第二十一中学又请进赤峰市乌丹五中、通辽市第十一中学等学校骨干教师,为他们的课堂把脉;多次邀请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以及新城区三级教研室专家现场指导。一系列的培训、辅导、讲座、示范、反思,让全体教师看清了“有效教学”的前景,坚定了课改的信心。

相关链接——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是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它以“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为主线,通过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课堂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

◎“有效教学”的基本步骤

课前准备:教师对课程和学生做出科学分析和问题预设,形成课堂学习方案,开发相应的学习工具单:“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学生课前要进行结构化预习,围绕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拓展性问题自主学习,带着问题进课堂。

课堂步骤:组织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将生成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形成团队学习智慧;小组选派代言人汇报展讲,其他同学补充、质疑;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目标给予适时点拨,让知识更加精准。

课后落实:为了巩固与强化,课后及时进行拓展训练、单元回归复习、知识和能力评价等。

校长康莲枝带头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深入年级组、备课组、班级参与教学实践,对上路快的年轻教师给予肯定表扬,对年岁大或犹豫的教师给予鼓励鞭策,及时解决课改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环节干部跟踪听课、主动评课、积极参与研讨。每月一次汇报交流,每学期一次阶段性总结,使“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模式走向常态。

记者听了该校一节高一年级《倍角公式》的数学课。上课伊始,一名扎着马尾辫的女生走上讲台,干脆利落的开场后问:“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纷纷举手,接着,“苍穹组”的一位同学走到黑板前进行了展讲……整节课,都是在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互动中进行的。执教的高峰老师或退隐其后静观事态,或穿梭其间,捕捉着学生的学习信息,只对个别问题进行适时恰当的点拨,寥寥数语的提疑,推着学生“再思考”。正所谓“于有疑处见无疑,其学尤浅;于无疑处见有疑,其学方进。”

相关链接——有效教学改变了课堂

◎教师王常存:过去我在课堂上特别强势、郑重,自己讲得天昏地暗,学生“傻乎乎”地听着,其实他们早没了兴趣。“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气氛,盘活了人才资源。学生主动预习、主动查阅资料、主动参与讨论、主动展讲……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学生郭雨:自主学习,是一个宽松又严谨,活泼又专注的过程。我们有了充足的思考空间。过去,我们是躲着发言、害怕表现,现在是争着发言、抢着表现。

◎学生刘栋辉:小组学习刚开始有些混乱,后来大家自然形成了“规矩”。同学之间彼此熟悉,讨论不受拘束。我们对不懂的内容没完没了地追问,主动性发挥到极限。

课改绝不单单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它考量的是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班级洋溢成长气息,让教育为学生发展奠基。

◆只要雨水充沛,何愁果实不丰

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有效教学”等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工作,激活了师生的教学热情。在实施“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操作模式一年后的2011年冬季,第二十一中学接受了呼和浩特市教学质量大检查,总成绩名列全市第二,与排在第一的仅差0.2分。对此,不知情者感到意外;知情者则啧啧称赞:这是二十一中师生用汗水换来的!

2015年5月28~30日,自治区“新课程有效教学”骨干教师高层培训班在第二十一中学举行,来自全区各盟市实验学校的200多位教师参加了培训。培训地点之所以选定这里,唯一的理由是第二十一中学已经走在“有效教学”改革的前列。

2015年春季,《中国教育报》和《人民教育》杂志,分别以《寻找学校发展的根》《让教育焕发生命活力》为题,从不同视角报道了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中学实施“有效教学”以及在内涵发展上取得的突破性成绩。

对于一所普通高中而言,招生分数线的高低,是判别学生及家长对学校认可程度的风向标。六年的奋斗,第二十一中学招生分数,已经摆脱了低于全市出库线的尴尬境遇。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眼下一些高中学校之间不择手段的“生源大战”,不就是为了抢夺那几个尖子生、实现“高进高出”吗?如果能做到面向全体、“低进高出”,那才是理想的教育。第二十一中学凭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执着与坚守,正实现着这样的教育梦想。

近年来,第二十一中学初中招生第一志愿报名人数、高中招生400分以上人数和高考本科上线率三项指数,都呈不断上升趋势。这标志着今天的第二十一中学,已经从昔日主要为流动人口随行子女服务的层次,发展为融传统文化熏陶与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于一体,极具综合竞争力的完全中学;已经从呼和浩特市学校阵列的第三方队跨进第二方队。学校获得了众多荣誉:“全国学本教育联盟示范校”“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校”“呼和浩特市教育教学管理先进集体”……每一块奖牌都是二十一中人“高境界做人、高效率学习、高品位生活”的坚实步履。

在谈及学校发展的根本措施时,校长康莲枝的一席话耐人寻味:“教育的价值就是使人变得更好。爱学生怎么爱,就是要把他们当作未来的女婿或儿媳来培养——衡量女婿和儿媳,总是关注他们的性格人品,而不是见面就问考了多少分……”

小麦在拔节期所需的肥量约占一生的50%,施好拔节肥,才能穗大、粒多、饱满。给学生和学校“施好拔节肥”,就是要把握好学生和学校发展的机遇。

假期,本是学校宁静的日子,但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中学2015年整个暑假的校园始终不“宁静”,整修宿舍、餐厅,打造“师生之家”,增加校园文化的设施……他们已经迎来新的生长期,务必有新的思考、新的举措、新的目标。

更大的希望在孕育,期待丰收。

猜你喜欢
呼和浩特市中学学校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以呼和浩特市小学为例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学校推介
呼和浩特市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治理措施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