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都县农村牧区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15-10-26 21:59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监护儿童学校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他们将子女留给年迈的双亲或亲友照料,于是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越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越多,随之产生的问题也越是凸显。

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和国家未来的主人,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和父母的有效监护、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全国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之一,人均收入偏低,困难家庭较多,留守儿童数量较大,中部的乌兰察布市和东部的赤峰市尤为突出,两地仅国家级贫困县就有16个,占到全区国家级贫困县的一半以上(内蒙古自治区共有国家级贫困县31个)。

以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国家级贫困县和“燕山——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为例,全县总人口34.2万,其中农业人口28.5万,外出务工人员达12.9万人。据不完全统计,该县现有留守儿童2534名(孤儿56名),占全县学前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14%,其中0~5岁的377名,6~17岁的2157名;其中由父母一方单亲监护的有1295名,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1.1%,由祖父辈监护的有961名,占总数的37.9%。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成了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形式。这些留守儿童因为长期与父亲或父母分离,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和良好的教育,处于一种不利于成长的环境中,甚至出现性格孤僻、无拘无束、暴力倾向等不良的性格和行为,极有可能成为学校管理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在实地走访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在偏僻贫穷的乡村还存在一类特殊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其母因不满家庭贫困、丈夫无能而弃家出走,这些孩子大多数是在父亲或爷爷奶奶的监管下生活,成了名副其实的“单亲”家庭孩子。因母爱的丧失、亲情呵护的缺少、生活的困窘,这部分孩子的前景更是令人担忧。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援助下,留守儿童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但在监护、教育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能力、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容易引发一些安全事故。此外,在长期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的情况下,20%多的留守儿童有过被社会闲杂人员恐吓、勒索的经历。

二是心理人格问题。据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呵护缺位,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监护职责。因此,留守儿童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分享与倾诉,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孤僻内向、缺乏自信、内心敏感等性格特征,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三是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和初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隔代监护和亲戚监护往往存在许多弊端,如教育监护不力、行为纠正不及时、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等,久而久之,极易导致留守儿童养成放任自流、不服管教等不良品行。据调查统计显示:12%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6%的留守孩子有过小偷小摸或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

四是学习问题。那些由祖父辈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而在父亲或母亲单方留守家庭中,留在家的一方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劳作,根本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没有时间给予孩子学习上的辅导与帮助。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有所改善,让孩子能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异的较少,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不少孩子还有按时完不成家庭作业、逃学甚至辍学等现象。

五是生活问题。由于农民工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未掌握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工种,干的是脏活、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中小学阶段正是孩子身体成长的关键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双方或一方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儿童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三、思考与建议

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应只是由外出务工人员自己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

1.加大城乡寄宿制幼儿园、学校的建设力度。努力优化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将父母外出务工、家里无人监管、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农村留守儿童全部送到寄宿制学校就读,让留守儿童过上学校的集体生活,在享受学校的严格管理和教师的关爱下接受优质的教育,快乐健康成长。

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教育。民政、工会、团委、计生、乡镇等部门设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办事机构,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共同搭建一个长期有效、定点帮扶的平台,经常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顿工作,定期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组织、鼓励留守儿童广泛参与学校文体活动和开展心理咨询、矫正工作,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通过电话、校讯通、信件等形式,经常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同时,建立师生结对子、城乡学生“手拉手”模式,通过“一对一”援助、辅导、帮带,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行。

4.加大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报道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与重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5.家长要加大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力度。既要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文化程度与身体、思想品德状况等,又要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并经常与孩子、委托人、老师进行交流。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家长、学校、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理应给予积极的关注。

猜你喜欢
监护儿童学校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