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提高文学素养

2015-10-27 01:39周长征
亚太教育 2015年27期
关键词:文学素养语文教师提升

语文教师应提高文学素养

文/周长征

摘要: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一名语文教师要真正教好语文,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是本质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全民素质的迫切需要。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打造多彩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

关键词:语文教师;文学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178-01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加强文学修养。综观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教师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文学发展史知之甚少;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对优秀民族文化和优秀文学内容重视不够;现在的教育教学内容很多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心中,没有从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上下功夫;对已有的文学常识,文学理论不善于巧妙运用于教学中。而我们教师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培养技能的行者。教师的魅力在于他有身为人师的伦理道德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底蕴,才会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言语表达能力。民族传统文学则是一个民族的语言基础,是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流工具,世界文学则与民族传统文学交相辉映,共生发展。文学可以把一个民族、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所以没有文学教育的语文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教育,没有生命的教育就是一片荒漠。人的语文能力主要是文学能力。文学是人对审美地把握,也是人对理性地把握。人类获得在生活中离不开语言交流,而生活的本身就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因此一名语文教师要真正教好语文,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是本质工作的必然要求;这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现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迫切需要。

新教材经过几次大的修订后,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师生眼前。他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在与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拥有主导地位,就必须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就必须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写作习惯。

1、语文教材的科学性,需要较高文学修养的教师。语文既是母语,又是学好各科文化知识的基础。如汉字的音、形、意都是经过严密的逻辑论证。语文先学什么,后学什么都是多年的实践证明了的。语文教师必须准确掌握汉语知识,遵循规律,了解与教材相关的古代、当代、现代的文学史,文学作品,才能准确把握教材,领悟其精髓。

2、教人文性教材需要较高文学修养的教师。教材就是一篇篇范文,既包括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又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领着阅读者的价值取向。因而教师博览群书,了解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人文文化,才能很好的把握教材引导孩子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自主性教材需要较高文学修养的教师。自主性就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材的编者是蹲下来看孩子,跟孩子平等对话。所以,教材的语言更贴近孩子、贴近生活,教材有很大的自主性。因而课堂的主宰者不再是老师,教师要改变古老的教学模式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就应该多读书,如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法,现代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书等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适应新时代教育。

4、开放性教材需要较高文学修养的教师。教材的思考与练习等助读系统极具开放性,不追求固定的思维模式,不追求回答问题要答案唯一,可以让孩子插上遐想的翅膀,说的有理就认可。这样给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留下很大的动脑、动手、动口空间。教师为了适应教学,必须走进现代少年的心理,多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多看一些儿童影片、儿童心理著作,真正做孩子的朋友。

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让我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国民素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许多国家把提高人才素质放在突出位置,重视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我们教师加强文学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也是为了更好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

1、文学修养是人文素养的核心。

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在学校用专业工具教育孩子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让其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但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对真善美具有鲜明的辨别力,有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是人的人文素养的核心部分。这些素养要求很大程度可以从人的文学修养体现出来。创造文学作品的是人,文学刻画的对象是人,文学作品通过人的欣赏和感悟及反思,达到完善人、改造人的目的。因而教师自身必须加强文学修养,剖析文学作品,渗透作品的情感与价值,是教好学生的必要备课。老师上语文课调动孩子的情绪,拉长孩子的体验过程,使孩子群体和作品里主人公的情感发生碰撞、共鸣和沟通交流,让孩子在感悟中形成核心人文素养,那么这位老师就一定是一位杰出的语文老师。

2、文学能陶冶人的情操,培育高素质的人。

在中华民族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民用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它们通过文学得以继承和发扬。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对于人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陶冶作用和宣传作用。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文学贵如春雨,滋润着教师教育教学过程,起到“润物细无声”推动的作用。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想有高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多读文学作品,多了解文学知识,多利用文学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身上,从中国大诗人郭沫若出版数学专著,从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发表诗作的典例,我们可以看出,凡具有卓越才华、贡献非凡的名人,其实都是非常喜爱文学的,文学素养对他们的素质提升、专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的三字经、唐诗、宋词让国人终身受益,中国文学是东方文明的代表,陶冶了人的情操;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一个优秀教师的素质集合中,必然有文学的素质,文学让语文教师的教学底气充足。因此,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打造多彩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的必修课。

(作者单位:重庆市铜梁区石鱼小学)

参考文献:

李源田 《在传统中吸收营养:沿着历史之河前行》 《派往明天的教师》2006.8

谢淑慧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 《小学语文教师》 2006.2

猜你喜欢
文学素养语文教师提升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