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思想与博伊斯作品理念

2015-10-27 21:38黄红艳吉林动画学院传媒分院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博伊斯天人合一观者

黄红艳吉林动画学院传媒分院

“天人合一”思想与博伊斯作品理念

黄红艳
吉林动画学院传媒分院

摘要:信奉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的约瑟夫·博伊斯,是德国著名的行为艺术家,他的作品包括各种主题雕塑、行为艺术,同时也是欧洲前卫艺术最有影响的领导人。博伊斯的作品始终无法让大部分欣赏者接受,甚至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真正在他的作品里找到共鸣。但无可否认的是他作为一名艺术家、幻想家、“宗教头头”,极大地影响了后现代主义欧洲的美术世界。虽然作品会带给观者诸多感官的不适,视觉是沉重的,一旦观者静心仔细探究其作品,内心无不受到强大的震撼和触动,同时能感受到看似冷漠的作品其实包含很深刻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有着惊人的相似。博伊斯具有以赛亚“救赎”精神的仁慈性格的视觉体现,表现在作品中就是各种具有象征性符号元素的运用,这个性格本身与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完全吻合的。

关键词:博伊斯行为艺术天人合一鲁道夫·史代纳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儒、道、释三家都有阐述。“天人合一”是指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也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首要,强调人不仅有人之道,并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成为两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的是人类是天地万物中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而博伊斯作品的创作最终想要表达的也是对人的生存能够达到和平至上状态的一种追求,人的生存离不开天地万物,他试图用艺术的形式重建一种“绿色生态”信仰,在天地万物间重建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的关系。博伊斯曾说过:艺术要生存下去,也只有向上和神和天使,向下和动物和土地连结为一体时,才可能有出路。他认为人应该保护大自然,并与动物结为一体。他的作品中无不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博伊斯自然不是中国人,他也无法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宝贵思想文化,但作为世人的一分子,他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本文从博伊斯作品的思想表现进行分析论述,阐明他的作品中无不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

关于博伊斯的文章很多,他的作品对世界范围内的当代艺术有着很大的影响。博伊斯的作品一直争议很大,他的作品展示风格与很多艺术流派相比走的是全然不同的两个方向,至今没有观者从博伊斯的作品中体会到舒适、悦目或者是感受到一种力量,强烈的视觉刺激。艺术作品,在民众的理解中,首先应该是赏心悦目的,不应该是尖锐、痛苦、矛盾、复杂、隐晦或者模糊、朦胧、不明确的;其次,再给人美的感受,观者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眼目是乐于开启的,心灵是乐于停顿的,犹如班得瑞轻音乐带给人那种明朗清风轻柔畅快的感受;最后升华到一种至高无上、天地万物唯我独享的精神世界,这是一切所谓“美的”艺术作品具有的特质。当然,艺术作品是有差异的,既然有表现“美的”艺术,同时亦有表现“非美”的作品,这一类作品带给观者不是关注作品本身运用某种形式、语言、风格,而是更强调作品身后蕴含的关于自身社会政治、文化、价值以及人类等方面的思考和反省。

博伊斯的作品看起来则是“非美”艺术作品的代表,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艺术家走的是“曲线救艺”道路,用极端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立场、风格、精神思想。他的作品《荒原狼:我爱美国,美国爱我》中,场景是头披一件毛毡裹住身体上下,并在头顶插一把雨伞只露伞柄的博伊斯,和一只活生生的看起来充满凶狠劲及战斗力的北美丛林野狼,共处有一堆野草的房间。通过行为艺术的表现形式,用五天的时间不吃不喝,从开始接近,不停地发生非友善的“交流”,到三天后彼此不再陌生,熟悉了对方的存在,呈现一种和平相处的状态这样一个过程。博伊斯的行为作品,我们没有亲身体验,自然无从探知艺术家内心的真实想法,只能通过图片把其中的“瞬间”记录,然后再去感受并加以自己的理解来洞察艺术家真正想要表达的某种思想。博伊斯是反暴力的,这种思想没有直接呈现出来,而是通过观者视觉上的不舒适、符号的怪诞离奇、过程的晦涩曲折来间接表述。整个艺术构成元素运用了很多宗教的象征符号,狼、雨伞、头披毛毡的艺术家本人。作品的寓意体现艺术家探索人和动物和平生存的状态。象征符号的运用贯穿博伊斯所有的作品当中,这种“非美”艺术形式语言的运用,表明艺术家想通过这样一种艺术创新的表现手法感化人类之间、人类与动物、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种种不和谐的矛盾,博伊斯已然把自己塑造成了圣经中“救赎”的角色,成为天地物人的“和事佬”。1981年,博伊斯开启了他的另一个伟大的作品“7000棵橡树”计划,博伊斯寻求政府和市民参与其中,以

此作品呼吁众人追求世界的永久和平,体现艺术家追求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存。

在一把破旧的普通椅子上堆满油脂,油脂与椅面椅背之间形成稳固的三角形,并在油脂上插了一根温度计,这就是博伊斯最为著名的艺术作品之一——《油脂椅》。熟悉博伊斯的人都知道,他曾应招加入德国空军,在一次军事演习中飞机遭炮击,博伊斯被当地人从雪堆中救起,并用动物脂肪和毛毯让他保暖,在濒临死亡后获救,造成了艺术家良心上的重击和醒悟。这组作品看起来就有着生命拯救和治疗的隐喻。博伊斯作品精神的形成与他的友人鲁道夫·史代纳有密切的关系。但最终作品内涵已超越史代纳的人智学,达到了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鲁道夫·史代纳,人智学的创立人。人智学是一门精神学科,指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智慧、人类以及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研究人智学是探索通往精神领域的知识途径,通过研究人智学可以清楚地认识自己和人类的精神存在,物质世界与宇宙的现象。研究人智学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完全开放的胸襟,既不盲从也不随意拒绝,当人的内心有所需求,这种知识和智慧就会涌现,并可以以内心世界的需求来调节,直至获得与精神世界的共鸣。这种完全开放的胸襟和中国传统哲学观点非常类似,鲁道夫·史代纳同时是华德福教育体系的创始人,这种体系也是建立在人智学理论基础上的。人智学理论可以说是博伊斯作品创作的艺术理论哲学之根,它从根本上也是追求一种博伊斯式“天人合一”的思想。如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深刻影响了超现实主义一样,哲学和艺术的联系向来是非常紧密的。

在被视为博伊斯作品中几件极为晦涩的作品之一的《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中,艺术家采用本人表演的形式,头脸涂满蜂蜜和金粉,右脚鞋子上系着一片钢鞋底,左脚鞋子上系着毛毡鞋底,用了三个小时向抱在怀里的死兔子喃喃自语,似乎跟兔子细致耐心地解释墙上的绘画作品。蜂蜜、金粉、兔子、钢鞋底、毡鞋底等视觉符号显得尤为神秘莫测。对于这件作品,有一种看法认为是一种借助兔子的力量与神灵进行一次交流,带有深沉宗教思想,极富象征意义。博伊斯的作品,没有直白地表达某种目的、意图或者思想,他的作品的内涵都是通过极其深奥悬疑的方式,利用油脂、动物、毛毡、木制品、艺术家本人等多种具有特定象征符号或者含义的元素进行组合,引发观者深思其作品背后具有的精神追求。

艺术通常是感性认识达到最高峰的体现,对博伊斯艺术作品的分析,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强烈的内心世界极其渴望人类之间、与自然界之间和平相处的追求,体现了艺术家对于现实社会环境诸多诟病的不满与反抗,最后通过艺术作品隐喻呈现。这种思想或者精神追求是贴合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也可以形容为作为欧洲著名艺术家博伊斯式的“天人合一”思想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孙晗.大师的手稿:约瑟夫·博伊斯[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3.

[2]王璜生.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3]胡志颖.西方当代艺术状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4]袁立.易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5]春秋繁露·深察名号[M].

猜你喜欢
博伊斯天人合一观者
“毛毡与油脂”
——论博伊斯作品中材料语言的隐喻性及运用
端午节观龙舟赛
“巫师”艺术家——博伊斯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我们喜欢或不喜欢的博伊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