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模型的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

2015-10-27 02:06徐鸿赵玉
软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溢出效应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

徐鸿++赵玉

摘要:在空间经济视角下改进了Barro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和Mankiw-Romer-Weil条件收敛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内108个地级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及其生成机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存在着绝对β收敛,绝对收敛速率为1.41%~1.68%,半衰期周期为41~49年;(2)在控制了劳动力、实物资本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FDI、地方政府行为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变量之后,长江经济带存在条件β收敛,条件收敛速率为1.41%~1.59%,半衰期周期为44~49年;(3)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外溢效应,外溢乘数约为0.13~0.35,这说明经济带内存在若干个促进经济收敛的“中心区域”(4)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是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主要原因,但溢出效应受到空间距离的制约,这导致了长江经济带目前的经济增长收敛以局部收敛为主。

关键词:经济增长;β收敛;溢出效应;空间模型;长江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F061.5 F124.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Research on Economic Growth Convergence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 Spatial Perspective

XU Hong, ZHAO Yu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Nanchang, 330013)

Abstract: The paper developed and improved Barros absolute convergence frame and Mankiw, Romer and Weils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frame via a spatial perspective. Using the spatial auto regression model and spatial error model, we analyzed the economic growth convergence and its mechanism of the cities o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as an absolute convergence in this economic belt, the rate of absolute convergence was 1.41%~1.68%, and the half life period was about 41 to 49 years. (2) After controlling the variables such as labor force, material capital investment, real estate investment, FDI, local 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 an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we also found the convergence on the economic belt, the rate of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was 1.41%~1.59% and the half life period was about 44 to 49 years. (3)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spillover effects on the economic belt, the multipliers were about 0.13~0.35. (4) The important reason of the economic convergence was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However, restricted by spatial distance, local convergence was dominant on the economic belt.

Keywords: economic growth;βconvergence; spillover effect; spatial model;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1.引言

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对于开启东部、中部和西部协同发展意义重大。依托黄金水道,不仅可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也可以有效带动西部改革,进而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但是,长江经济带内部经济发展并不均衡,省际或市际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巨大,既包含了东部发达省市也包含了西部落后省份。其中,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和浙江在2013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01万元/人、7.46万元/人和6.85万元/人,而中部地区的安徽和江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17万元/人和3.18万元/人,云贵高原的贵州和云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29万元/人和2.51万元/人,可见区内贫富差距显著。若这种差异长期存在并过分拉大会影响到整个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的效果,不利于区内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缩小长江经济带内部的经济差距有利于实现中西部和东南沿海、工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的无缝对接,有利于保持该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利于确保“长江经济带”这一国家战略顺利实施。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逐步拉大的背景下,许多学者对国内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大多得出了区域经济存在收敛性的结论:其中少数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绝对收敛的特征[1][2][3]。也有部分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俱乐部”收敛或条件收敛[4][5][6][7],不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8]或绝对收敛[9][10]。受到研究方法、数据材料和样本选择的影响,现有研究结果未形成一致的观点。另外,现有研究多采用省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而采用省级数据的结论多支持条件收敛,而采用县级或市级数据的实证分析多支持存在绝对收敛。尚没有文献对长江经济带内部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做出实证研究。本文在空间经济视角下改进了Barro经济增长绝对收敛和Mankiw-Romer-Weil经济增长条件收敛分析框架,在全面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经济收敛性的同时,分析了地理空间效应条件下的收敛原因。检验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收敛性和收敛机理可以为国家进一步制定东部、中部和西部协同发展的经济政策提供决策参考。经济收敛性是各地区协同发展的基础,存在收敛性的主要政策含义在于通过选择和培育合适的经济增长中心并合理利用由经济要素流动带来的经济增长空间外溢效应,长江经济带内各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地区贫富差距等现象将逐渐消失。

2.理论模型和数据

2.1理论模型

经济增长的收敛,是指在封闭的经济条件下,一个有效经济范围内不同经济体的国家或地区初期静态经济指标与其增长速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落后经济体比发达经济体具有更高的增长率,从而导致各经济体初期的静态指标差异逐渐消失的过程。根据Barro等人的定义,经济增长的β收敛是指经济水平较低区域的人均指标趋向于经济水平较高区域的人均指标。其中β收敛又包括两个收敛:绝对β收敛,指在各个经济体具有相同的基本经济特征,贫穷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比富裕的国家或地区有更高的增长率;条件β收敛放弃了各个经济体具有“完全相同的基本经济特征”的假定,从而意味着不同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最终也可能趋于一致。

Barro在1991年给出提出了判定人均收入收敛性的模型(1),并在1996年给出了模型(1)的线性形式(2):

(1)

(2)

其中, 表示末期人均收入, 表示基期人均收入, 表示误差项, 是控制收入收敛到均衡状态速度的系数,常数a等于g[ ] log(y?*),其中g表示技术进步率,y?*表示均衡水平下的人均收入。若参数β的估计结果为正,说明收入存在收敛,反之则说明发散。该模型能够反映出处于同一技术水平的地区是否可以收敛于同样的均衡状态。系数b等于-[ ],通常根据该关系式来计算收敛速度β,n表示样本的区间跨度。最后可以根据公式-ln(0.5)/β计算半衰期。与Barro模型不同,Mankiw-Romer-Weil(MRW)经济增长收敛模型重点对各国(地区)具有同样消费偏好与技术这一假设进行了修正。该模型的计量形式最初包括了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人口增长率3个变量。实证分析常利用规模报酬不变的C-D生产函数为工具,通过估计近似的稳定状态,构建MRW模型。

由于产业转移、技术外溢、区域间的贸易等原因导致了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现象表现出了一定的空间依赖性。对具有相似地理环境的地区而言就是条件β趋同,要检验β趋同的假设,则必须先检验区域之间的空间依赖性[11]。以Barro为代表的趋同研究中存在着忽视地理空间因素的问题。在对空间溢出效应的解释方面除了以上企业知识外部性的解释外,还有研究支持地区财政支出的外部效应[12][13]和地区知识溢出效应[14]的观点。但学者们在财政支出外部效应的正负性上并未达成一致。以财政支出外代表的政府行为既可能导致地区间的过度竞争产生负的外部性也可能因为示范效应、联系效应而产生正的外部性。

另外,在中国发达地区的经济溢出效应是否会促进地区间的经济收敛等问题上,研究得到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Ying(2000)利用1978-199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及空间分析法,研究了广东对其他省份的经济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其对邻省的经济影响显著,其中对广西和海南经济增长产生了正效应,而对湖南和江西的经济增长产生了负效应[15]。Brun等(2002)利用28个省的数据,对中国东中西区域间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东部对西部地区没有溢出效应,并且短期内东部沿海地区对内陆的溢出效应不足以减少区域间的不平衡[16]。Ouyang和Fu(2012)使用1996至2004年的城市数据研究发现集中在中国沿海城市的FDI对内陆城市经济增长有正的溢出效应[17]。但有研究表明中国东部地区享受到了1978-2009年各地交通运输基础建设投资正的溢出效应,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受到了负面影响,1990年以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也受到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这是造成地区间经济不均衡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18]。

长江经济带内部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收敛性、区域内发达地区是否对落后地区存在正的溢出效应决定着后续区域政策的成败。为了回答以上问题,将Barro绝对收敛分析和MRW条件收敛分析框架拓展为相应的空间收敛分析模型(3)~(6)。在理论模型中引入空间变量WY、Wu,空间矩阵W表示不同地区之间的邻接程度,Y表示因变量,u表示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式(3)为绝对收敛空间自回归模型,(4)为绝对收敛空间误差模型,(5)为条件收敛空间自回归模型,(6)为条件收敛空间误差模型。

(3)

(4)

(5)

(6)

其中, yi,n 表示末期人均GDP;yi,0表示基期人均GDP;Ir1表示劳动力的平均增长率,Ir2表示实物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率,Ir3表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平均增长率,Ir4表示FDI平均增长率,Ir5表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平均增长率,用以表征地方政府行为, Ir6表示人力资本投资平均增长率,使用科技和教育总支出增长率来衡量,n表示基期和当期的间隔数目。模型(3)中引入空间变量后模型为标准的SAR形式,而模型(4)为标准的SEM形式。模型(5)和(6)分别为SAR-X和SEM-X形式的空间模型。本文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估计参数值。(I-ρW)-1和(I-λW)-1分别为空间乘数矩阵,用以衡量各个经济变量的溢出效应,从而解释了经济增长收敛的空间机制。

2.2 数据材料

选取长江经济带9个省份的108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了2002-2012年各地级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劳动力数量、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科技和教育投资等经济指标。以上指标的数据来源于各年的《中国城市经济年鉴》。为了消除物价的影响,以2002年为基期对以上经济指标做了平减,物价指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另外,根据城市经纬度坐标构造了空间矩阵W。

图1 实际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Moran散点图

对比图1中2002和2012年两年的Moran散点图可知,长江经济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另外长江经济带2002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标准差为5792元/人,而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标准差为17612元/人,可见用离差来衡量经济增长的收敛,则2002-2012年11年间该地区的经济并未出现收敛,经济差距反而进一步被拉大。

3.实证结果

分别估计了SAR、SEM的绝对β收敛模型,为了与普通的计量方法作对比,我们选择了OLS模型作为基准模型,表1中给出了计量结果。结果显示无论传统的方法还是空间计量方法的估计结果都表明长江经济带存在着绝对β收敛。但收敛速率较低,经济增长绝对收敛的半衰期周期为41年至49年。为了检验劳动力和各类投资对长江经济带经济收敛的作用,我们估计了衡量条件β收敛的模型(5)和(6),结果见表2。

半衰期 42年 49年 41年

注:*表示10%的显著水平,**表示5%的显著水平,***表示1%的显著水平。

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存在明显的条件β收敛。但收敛速率较低,经济增长绝对收敛的半衰期周期为44年至49年。表1和表2的结果都支持长江经济带存在经济收敛的结论。劳动力的增长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长拉大了区域的差距,尽管这种作用不显著,但由于劳动力和房地产资本主要配置到区域内的发达地级市,从而导致这两个因素对经济收敛的贡献为负。表2中的结果还表明区域内经济增长速度快的地级市在实物投资、FDI和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的增速都较快,而地方政府支出增速较慢。

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关系表明一个地区的实物投资、FDI、人力资本投资、地方政府行为等经济指标都存在溢出效应。我们将以上控制变量分为两类:具有负外部性的因素包括就业人数、房地产投资和地方政府投资;正外部性因素包括固定资产投资、FDI和人力资本投资。一个地区劳动力就业人数的增加、房地产投资和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导致周边地区经济增速的降低,而一个地区固定资产投资、FDI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会使得周边地区经济增速上升。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内部的房地产投资和地方政府投资可能导致了区域内部的过度竞争从而产生了负的外部性。而周边地区就业人数的增加,可能对本地区的人力资本产生“虹吸效应”,但这一效应并不显著。

另外,log(yi,0)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基础也会影响周边地区,经济基础好的发达地级市经济增长速度较慢,从而导致周边地区经济的增速放缓,而经济基础差的落后地级市的表现刚好相反,从而会在空间出现较明显的“俱乐部”收敛,如云南、贵州和四川等西部地区的地级市经济增速较快,而东部沿海的江浙地区经济增速较慢,经济增长表现出局部收敛,最终可能达到整个经济带收敛。经济基础较好的江浙与经济基础较差的江西和安徽相接壤的地区的情况较其他地区更复杂一些。东部省份经济增速放缓会影响到江西和安徽与其接壤地区的发展,而江西和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加快则会带动江浙与其接壤的地区。

我们将溢出效应绘制到图2中。图2显示长江经济带目前的经济增长收敛以局部收敛为主。横轴和纵轴从1至108的地区序号分别对应着云南、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江苏、四川和贵州的108个地级市。结果表明溢出效应存在明显的空间特征,各个省份内部以及相邻省份之间相互溢出效应明显,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溢出效应逐渐消失。这一研究结果与Pan(2013)的结果类似[19]:经济增长的局域相关也显示出中国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空间溢出效应是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但这种溢出效应会随着地区间距离间隔的增加而减少。这符合Englmann和Walz(1995)关于局部地理溢出的论证[20]。108个地级市的绝对β收敛模型测出的外溢乘数约为0.25~0.35,相对β收敛模型测出的外溢乘数为0.13~0.20,空间乘数分析表明该地区存在若干个经济增长的收敛“点”,绍兴、湖州、赣州、萍乡、宜昌、咸宁、岳阳、永州等地级市的经济增长外溢效应较大,这些地级市的经济增长有助于区域经济的收敛。

图2 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空间模式

4.对策建议

以空间经济学和经济增长收敛分析框架为基础,本文设定了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的收敛性。主要关注点在于导致长江经济带经济收敛的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该地区最终会出现经济收敛,但收敛的速度较慢。固定资产投资、FDI和人力资本投资将是保障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各经济指标会产生一定的溢出效应从而促进或抑制周边地区经济的增长。据此提出一些保障区域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地方政府应增加在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而减少在其他方面的支出。发达地区的政府除了增加本地的教育、科技支出外还应该通过转移支付的渠道增加对落后地区教育和科技的支出。

第二,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防止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和对市场的扭曲,同时鼓励市场主体的投资行为,积极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落后地区应制定政策积极吸纳发达地区的资本和产业转移。

第三,做好发达省份和落后省份接壤地区的产业衔接和经济协调工作。建议设立一个能够协调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协同发展的机构。依托黄金水道,破除行政藩篱,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统一规划长江经济带的产业转移和布局,统一协调省域邻接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手段补偿对区域收敛具有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同时抑制具有负外部性的经济活动。

参考文献

[1] 张学良. 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及其作用机制:1993~2006[J].世界经济,2010(3):126-140.

[2] 刘生龙, 张捷. 空间经济视角下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再检验——基于 1985--2007 年省级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 (12):16-26.

[3] 张晓旭, 冯宗宪. 中国人均 GDP 的空间相关与地区收敛: 1978-2003[J].经济学(季刊), 2008 (1):399-414.

[4] 陈耀辉,殷文超. 经济增长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以江苏省县域经济为例[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3(5):8-12.

[5] 宋长青,李子伦,马方.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地区差异及收敛分析[J].城市问题,2013(6):46-51.

[6] 吴玉鸣. 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 (12):101-108.

[7] 沈坤荣, 唐文健. 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经济收敛性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5):46-58.

[8] 朱国忠,乔坤元,虞吉海.中国各省经济增长是否收敛?[J]. 经济学(季刊),2014(3):1171-1194.

[9] 傅晓霞, 吴利学. 技术效率, 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地区收敛分析[J].经济研究,2006,41(10):52-61.

[10] 赵伟,马瑞永.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再认识[J].管理世界,2005 (11):12-21.

[11] 沈体雁,冯等田,孙铁山.空间计量经济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2] Baicker, K.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state spending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5, 89 (2): 529-544.

[13] Albert, S.O. Expenditure spillovers and fiscal interaction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local governments in Spain [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6, 59(1): 32-53.

[14] Shang, Q.Y., Poon, J.P.H., Yue, Q, T. The role of regional knowledge spillovers on China's innovation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2, 23(4): 1164-1175

[15] Ying, L G. Measuring the spillover effects: Some Chinese evidence [J].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2000, 79(1): 75-89.

[16] Brun, J.F., Combes, J.L., Renard, M.F. Are there spill-over effects between the coastal and noncoastal regions in China?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2, 13(2-3):161-169.

[17] Ouyang, P, Fu S. Economic growth, loc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regional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China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2, 23(2): 445-460.

[18] Yu, N. et al.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spatial clusters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 Transport Reviews, 2012, 32(1): 3-28.

[19] Pan, W Q. Regional Correlation and Spatial Spillovers in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J].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3, 34(3): 125-139.

[20] Englmann, F.C., Walz, U. Industrial centers and regional growth in the presence of local inputs [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1995, 35(1): 3-27.

猜你喜欢
溢出效应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城镇化中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江西稀土产业升级研究
产品伤害危机对区域品牌的溢出效应及应对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