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抗风湿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10-28 02:25张玲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0期
关键词:类风湿西药关节炎

张玲玲

(丹东市第一医院血液风湿科,辽宁 丹东 118000)

补肾抗风湿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玲玲

(丹东市第一医院血液风湿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 观察研究补肾抗风湿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来氟米特以及甲氨蝶呤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联合使用补肾中药进行治疗,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骨密度等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示的效率为94.0%,对照组显示的效率为72.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使用补肾抗风湿中药与西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应广泛被用于临床治疗。

补肾抗风湿中药;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临床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是目前公认的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之为类风湿[1]。从病理学的角度来看,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累及关节软骨、骨组织、肌腱以及心、肺等结缔组织的炎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肌无力、关节肿痛、类风湿结节、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等,其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对称性的,多发性小关节炎。在早期患者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这也被认为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目前西医常采用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免疫抑制剂、免疫和生物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物等[2],虽然病症缓解速度快,但是远期临床疗效不是很显著。然而中医中药的发展恰好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很明显的疗效。为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我们通过选取近两年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对照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骨密度等体征的变化情况,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为(62.26±5.68)岁。均符合中国骨质疏松建议诊断标准。将100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随机分配,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18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67.18±3.28)岁,病程2~3年;观察组中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61.56±5.24)岁,病程均为2~4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进行血、尿、肝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测,确认无异后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甲氨蝶呤10毫克/次,每周1次;同时口服来氟米特10毫克/次,每天1次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联合使用寒痹康汤进行治疗,基础药方:丹参10 g、延胡索10 g、补骨脂15 g、黄芪15 g、淫羊藿20 g、红花6 g、当归10 g、熟地黄15 g、人参10 g,冷水浸泡20 min,煎熬30 min,取汁口服,每日一剂。治疗的疗程均为2个月。

1.3疗效及体征评分:治疗后,分别对三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记录。临床疗效的等级评分标准:①显效:在治疗后,关节能够正常活动,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②有效:在治疗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基本恢复,病情得到改善;③无效:病情没有好转或加重。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来显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征的改善情况()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征的改善情况()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骨密度(腰椎)  晨僵时间  关节压痛指数  关节肿胀指数对照组  治疗前 0.769±0.09 47.25±9.65 12.67±3.65 13.25±2.47治疗后 0.780±0.11 24.78±8.26* 6.02±2.35* 5.28±1.85*观察组  治疗前 0.772±0.10 47.25±10.25 13.05±2.45 14.03±1.96治疗后 0.787±0.12* 16.87±7.24*△ 4.21±1.98*△ 4.37±2.02*△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观察组中的结果显示:显效有20例,有效为27例,无效有3例;观察组中的结果显示:显效有15例,有效的21例,无效有14例。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有效率为94.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显然这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各组临床疗效状况

2.2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体征均比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密度各项体征指标的改善程度也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临床医学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与关节炎性疾病具有一定的联系,还可能与自身运用糖皮质激素有关[3]。目前西医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中还没有找到十分有效的方法,然而中医中药的不良反应小,并且产生的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等。因而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中,联合使用西药的免疫抑制剂以及补肾中药进行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缓解,并且观察组中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较低。从而根据临床疗效的研究证实了通过补肾抗风湿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患者的复发率也明显降低了,并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因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应该被广泛的推广于临床治疗。

[1] 庞学丰,刘欢,吴燕红,等.补肾抗风湿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 10(1):47-49.

[2] 凌芸,解俊.补肾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疗效评估[J].四川中医,2013,31(4):78-79.

[3] 黄献京.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5):530-534.

R593.22

B

1671-8194(2015)30-0191-02

猜你喜欢
类风湿西药关节炎
转录因子Egr2/Egr3在类风湿关节炎寒证中的作用机制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CCL17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星蒌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
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
王海东主任医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