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三维课堂教学体系

2015-10-28 08:39成卫卫侯秋月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教学课堂

成卫卫,侯秋月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大学生更高就业质量目标的重要举措。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可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三维课堂教学体系对于培育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素养、增强创新创业能力等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一维课堂:抓牢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主渠道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维课堂,主要是做好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和创新创业知识的储备两方面工作。抓牢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主渠道,为二维课堂和三维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1.培育创新创业精神,扣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第一粒纽扣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始终坚持以就业教育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以追求高就业率为价值导向,忽视了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育。课堂上比较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输入,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生产和再输出,出现了高校大学毕业生一心去求职而很少去谋职的现象,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这不得不引起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反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对中国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赛作出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2]为更好地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的发展,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由以往培育知识的“复读机”转变为培养知识的生产者和创造者,并改革传统的人才选拔标准,由以“考高分”为单一指标转变为将创新思维和基本能力纳入考核的复合型指标,实现培育研究型、应用型、创新型、技术型等综合型人才,与社会人才需求市场相对接,特别是培育创新型人才主动占领社会人才市场领地,实现“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目标。同时,课堂教学要跳出对编制的传统认识,打破“铁饭碗”的意识,改变“一步择业”的思维老路,要启蒙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敢于创意、勇于创业。创新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先导,要抓牢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主渠道,培育创新创业精神,扣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第一粒纽扣。

2.储备创新创业知识,建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全人力智库

课程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选好课程、用好课程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环节。《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3]

第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以教育部统编教材《创业基础》为蓝本,组织资历丰富的专家学者和创业成功的知名人士编写相关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和优秀案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建立《创业导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专业课程资源,辅修金融学、管理学、工商学、礼仪素养等专业学科知识,熟悉税务、保险、项目申报、政策法规等必备业务。做到充分挖掘丰富的创新创业课程资源,为帮助大学生储备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创建了素材智库。

第二,整合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力量;高校要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实行创新创业“双导师制”,聘请校内专业指导教师、行业内成功人士、知名校友等担任创业导师,发挥师之所长,将创新创业教育业绩纳入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并定期地对其进行考核,严格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门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力量的优质化,为帮助大学生储备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搭建了优质的人力资源智库。建设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优质的师资资源为高水平地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作好了充分地准备。因此,要抓牢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主渠道,完成对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的吸收、消化、转化、再创造等,有利于建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全人力智库。

二、二维课堂: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众创优质空间

创新创业教育的众创优质空间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二维课堂,是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实践交流平台,是把创新创业精神转化为创新创业行动的助推器,同时也是将创新创业知识转化为产品成果的实践平台。可见,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众创优质空间是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三维课堂教学体系中的关键一维。

1.以“精细化”和“深准化”为标准,打造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精品活动

实践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第一,高校要以“精细化”为标准,围绕创新创业的教学目标,制定精细的实践教学任务,纳入学分管理,将课堂上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课堂下所做实践教学任务深度融合,实现学好、用好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水平。

第二,高校要以“深准化”为标准,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项资金和专用场地,一方面用于投资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科技园,将其打造集创新创业教育科研立项项目、活动竞赛、创业特区于一体的平台,提供给大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舞台;另一方面依托学校创业联盟投资各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打造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创业工作坊、创业俱乐部、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嘉年华、创业咖啡、创业下午茶等创新创业教育的精品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提供给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集体教学课堂,组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小组,组织集体研讨学习,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并将反馈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维课堂;开展创新创业榜样示范教育,可邀请创业成功的知名校友返校作创新创业经验交流会,以及邀请同辈群体间创业成功的榜样分享经验,展览明星企业,全方位地体验全真的创业教育情境,传递创新创业教育正能量,增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信心,坚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志。

第三,高校要加强组织和管理,严格考核每项入驻科技园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对半年至两年以内能成功孵化出创业企业或创业团队的校内精品活动给予表彰奖励,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合作项目,但不以创新创业的实体数量作为评判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唯一指标,要将创业精神、创业素养、创业能力等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众创优质空间作激励保障。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不断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2.以“请进来”和“走出去”为方式,协同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校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作为校内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重要智库来源补充,要做到充分挖掘、有效衔接、合理利用,建立协同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库。

第一,高校要“请”进校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高校要开辟多渠道向校外筹措基金,号召社会人士、知名校友等热心募捐,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金会,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和项目研究;实行创新创业“双导师制”,聘请校内专任教师、校外创业成功人士和知名校友担任创业导师,分别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专业的系统性指导,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形成一维课堂和二维课堂的教育合力;同时要鼓励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入驻创新创业实践科技园,学生以组建工作室、注册公司等方式进行创业实践,运营半年以上,并提交创业实践报告,团队核心成员可获得创业实践课外学分,可推荐团队成员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表现优秀的团队成员授予“创业先锋”、“创业标兵”等荣誉称号,将创业教育学术成果认定为专业领域业绩成果。

第二,高校要“走”向校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基地;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的优势,努力签订校地、校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助推搭建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平台,定期地组织大学生到合作企业去观摩见习,了解企业的基本组织结构和运转过程;可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获取课题研究数据,作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题立项准备工作;大学生通过高校搭建的平台积累了较丰富的创业经验和增强了创业实战能力。高校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协同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扩大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长空间,建立校内外对接的孵化器,形成从学生个体、创业团队到企业,从预孵化、孵化到项目落地的一体化创新创业孵化培育链条,成功地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

图1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三维课堂教学流程图

三、三维课堂:借力“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在线服务平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要用互联网思维达到“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的信息化。“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为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系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机械地简单相加,而是既要遵循互联网发展的基本特点,又要努力探索形成并运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式、新项目、新内容。“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在线服务平台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三维课堂,以线上服务为主要形式,主要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事务管理等服务。

1.搭建在线云平台,全过程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信息资源共享

当代大学生被称为“网络原住民”或“网络新一代”,他们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交友、购物、娱乐、工作和创业等,网络生活已成为他们生活的新常态。“几乎所有触及互联网络的人,都直觉地发现自己触及的不仅仅是技术,而是一种以信息为标识的崭新的生存方式。”[4]

第一,自建数字化学习资源;搭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学习云平台,聘请校内专家、创业成功校友、知名企业家等录制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和素质课程的慕课和微课,以自选自学网上创新创业教育数字课程为主,将其纳入学分管理系统;以“微”、“精”、“细”等形式入脑入心,起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可牵头建设高校-省(市)-国家一体化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联盟,建设较完备的数字化资源库,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超越了教室课堂教学的局限范围,扩大了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有利于培育创新创业意识。

第二,自建信息共享平台;开设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在线服务平台,进行职前创业在线测评、创业指导、政策法规解读等咨询服务;同时,推广“创新创业教育”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创新创业信息,提供个性化咨讯服务和心理辅导服务,打造创新创业在线教育品牌,实现从传统的大众化服务模式向个性化多元的服务模式转变。

第三,借力微创业小平台;微创业以互联网为创业载体,具有成本低、见效快、可批量复制等特点,很快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大学生成为微创业的主力军,比如大学生开微店卖“家乡特产”、“手饰服装”、“爱情信物”等,成为打破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瓶颈的又一路径。

2.糅合信息支持,全方位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事务管理服务

“每一个职能部门都有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来完成本部门的工作,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系统完全隔离,系统中的信息无法共享。而学生事务的各项工作之间是有关联的,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他的发展涉及到所有的学生事务职能部门的工作,这就为学生事务工作的顺畅性和协调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5]大学生创新创业事务的办理需到各个职能部门办理,但由于各个职能部门间各自独立,易造成了事务办理的脱节,甚至延缓等。“根据2005年哈弗大学、耶鲁大学和世界银行对85个国家和地区创业环境的调查;从注册一家公司到开业平均所必经的审批时间,加拿大需2天,中国内地则需闯过7道关,历时111天。注册审批费用在美国、英国、加拿大不到其人均年薪的1%,在中国内地则占到11%。”[6]可见,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事务办理花费的时间较多,流程较慢,因此要糅合信息支持,全方位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事务管理服务。

第一,自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事务办理自助化平台;借力“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在线服务平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事务一体化服务平台,学生可通过自助服务平台办理学校相关证明材料以及提供自助办理业务的学习视频资料等,使学生事务呈现在线化、网络化、交互化、立体化等新特点。

第二,自助大学生创新创业事务服务新平台;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信息技术,打通部门信息通道,顺畅地实现共建平台和信息共享,建立一体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事务服务系统,实现各部门数据信息资源全面而深入的融合,并借助云计算终端等,了解当前大学生创业率,包括创业年限、创业成功率与失败率等,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做大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5/13/c_1115272337.htm,2015-05-04.

[2] 李克强.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_新闻_腾讯网[EB/OL].http://news.qq.com/a/20151020/048768.htm,2015-10-20.

[3]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105/xxgk_120174.html,2010-05-04.

[4] 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 李 飞.中美高校学生事务信息化比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2).

[6] 张祝秀.美国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考察及启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3):46-48.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学生之歌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