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

2015-10-30 18:37巩国平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内容活动课堂

巩国平

【摘要】参与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的新型范式,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不仅改变了学生,也改变了教师,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探究、动脑思考,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寻找答案。教师不再是真理与知识的化身,不再用讲授和灌输的方法教学,而是把教师作为学生的伙伴、朋友,引导和启发他们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世界、探索未知,获得真知。

【关键词】参与式 教学 教师角色 组织者 引导者 促进者 提升者 服务者 总结者 定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48-01

参与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的新型范式,如何让这种新型范式在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角色定位很关键。在近年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我认为教师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应扮演好如下几个角色。

一、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参与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这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因此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教师在课前课中根据课程内容、学生学习需求对各项活动过程的设计很重要。

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各有差别,不同的学习内容,课堂组织方式很关键。本人这些年一直从事中职《应用文写作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初期尝试采取参与式教学时,习惯单纯依托小组讨论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学期初,因为新鲜,学生参与性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成不变的小组讨论教学流于形式化,不仅没有促进教学,反而让更多偷懒的学生有了空子可钻,趁小组讨论时闲聊,导致部分学生不仅没有更好的消化学习内容,而且影响了教学进度。在后来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总结,课前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课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采取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座谈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同的学习内容,以学生最熟悉的内容为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在缓解学习内容枯燥的同时,逐渐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作为整个学习活动的总设计师,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活动方式,且不可盲目照搬模式,使整个学习活动公式化,导致参与式教学在组织之初就流于形式。

二、学习方法的引导者

参与式教学中,教师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探究、动脑思考,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寻找答案。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把握学习目标,充分掌握学习内容,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其一是知识点引导。自主学习活动开始前,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点,设定相应的学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完成对课程内容的基本掌握。其二是学习过程引导。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旁听各小组的学习讨论,对讨论中偏离主题的小组,引导其回归主题;对问题理解力比较差的小组,给予一定的提示性引导。其三是学习外延引导。在学生对基本内容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拓展学习视野,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对外延的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各文种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在学习公文类会议纪要时,学生总是混淆为会议记录,而会议记录又属于事务类应用文。传统教学中,进行二者概念区别后,只进行会议纪要的写作教学。参与式教学环境中,扩展课时,在全班组织模拟会议,从会议记录入手,完成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同步学习,教学结果显示,学生不再混淆概念。

通过以上三步逐层深入的引导学习,最终实现学生的学习内容源于课本,超越课本;诱导学生明白,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在于课本,更在于勤探索,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进度的促进者

参与式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一种去讲台化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解放了讲台,不解放教学。各学习小组在固定的范围内围绕相同问题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时,教师的教学活动也随之展开,周旋于各学习小组间,观察各小组的学习状态,倾听各小组的学习声音,推动各小组的学习进程。一是鼓励各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积极探讨,合作学习,通过探究得出普遍性结论。二是调控课堂的活动节奏,及时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不断的督促学习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而紧凑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潜能。三是在学生讨论最激烈,情绪最高涨的时候,观察各小组成员的情绪状态,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鼓励那些不善言谈,不敢发言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四是设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对观点陈述到位、讨论活动中表现积极的个人及小组,采取加分、口头表扬等奖励,增强个人及小组间的学习竞争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四、学习内容的提升者

参与式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种去专业化的教学。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师不再是真理与知识的化身,而是带着专业教学升华既有专业知识的学习者。在专业化学习中,我们习惯站在专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完成教学。事实是专业有时也有其局限性,会限制我们思索的方向,抑制了应有外延的发生。而学生作为初学者,他们吸收专业学科的内容,用专业学科外的思想思考问题,得出全新的学习结论。教师在课堂上应灵活掌握教学内容,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聆听新鲜的声音新鲜的思维,融汇于现有的专业知识内容中,和学生一起探讨,完成自身知识的升华,完善课堂内容。《民事起诉状》内容的学习,对法律本人也处于陌生状态,因此,和学生一起查阅资料,作为教师局限于专业写作的困惑时,学生抛开理论,从事实出发,很好的完成了习题中事由的陈述。

五、学习课堂的服务者

参与式教学也是一种去身份化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教学目标,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各抒己见。当学生的讨论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重复性讨论不断出现时,意味着学习者的探索学习走向至高点,教师应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组织学生完成讨论成果汇总。

结论由学生讨论得出,学生最有发言权,整个汇总过程,打破传统的身份理念,学生是主讲者,教师是倾听者。倾听者的任务是协助主讲者用最顺畅、最流利、最简洁的语言完成观点的陈述。可能学生在陈述的过程中,出现用词不当,表述重复等情况,教师应在倾听学生陈述的基础上,及时做出准确的观点判断,以进一步讨论为前提,把握方向,完善学生的观点。当所有学习小组的观点陈述结束后,教师自己或指导学生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板书,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化,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学习行为习惯。

六、学习过程的总结者

每次课后,留出一定的时间,总结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新成果,新结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认可。总结活动效果,对能够较好调动学生学习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对降低学生学习质量,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找问题寻根源,争取完善。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争取做到每一堂参与式教学课都是新鲜的,有活力的,成功的。

总的来说,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是固定的,但角色定位是灵活的。在我们不断的教学尝试中,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角色的转换是灵活的,多变的。灵活转变角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完成教师角色的精准定位,而是为了驱除传统课堂的沉寂,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潜能。只有在把握好角色定位前提的基础上,参与式教学才会取得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内容活动课堂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主要内容